中国发展速度与温情的碰撞

  郑婕

  近日,在“中国铁路”的公众号上看到两篇文章:一篇为《这趟开行52年的火车,从未涨价》;一篇是《这部热播专题片里,铁路元素频现!》两篇文章中都提到了“公益性

  慢火车”这个话题。

  公益性“慢火车”主要是运行在交通不便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人们口中的“慢悠悠”常年无休、票价低廉,不光承载着当地人们出行、赶集、通勤、通学、就医等生活日常和生计的梦想,还构建起服务乡村、致富乡村一路同行的发展重任。

  从追赶到引领,中国高铁在飞速发展的车轮下延申突破4万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预计到2035年中国高铁网络的长度将再增加到7万公里。高速铁路网高质量蓬勃发展、复兴号飞驰在祖国万里无疆地大地上,而像成昆线上从大凉山深处小镇普雄出发,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且多年不涨价的“慢火车”全国仍然有81对,行驶在21个省份,风驰电掣的复兴号、动车组与慢悠悠的绿皮车,高铁与慢车的强烈反差对比,实在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勾勒出一幅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发展的千里江山图;见证着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不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落下的坚定决心和深厚温情。

  2022年4月国铁集团在全国开行的公益性“慢火车”车厢里统一挂上了带有“公益性

  慢火车”字样及铁路路徽的牌匾,标志着公益属性非盈利性质,彰显了国铁集团的企业责任和担当,展示着我们国家高速发展下动人的温情。

  “慢火车”公益便民举措,有针对性破解民生出行难题,扎实深入地增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在中国高质量飞速发展中我们不仅仅注重地是质量和速度,更始终在发展地过程中不忘初心、牢记追求发展中为人民服务的温情。

  速度与温情的碰撞,擦出的是“一个都不能少”的火花。在三年抗击新冠疫情的道路上,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配合,不放弃一个病患者,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让疫情蔓延传播,绝不“躺平”、动态清零;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强化精准施策,做到“不让一个人掉队”;踏上新征程,走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坚守二十大纲领,不落下任何地方,不让任何人掉队。

  速度与温情的碰撞,溅出的是放大格局,不以眼前短期利益做取舍的浪花。52年前成昆铁路通车,5633/5634次列车开行。这趟列车全程运行353公里,共设27个车站,站站都要停靠,最低票价仅有2元,全程只需26.5元,平均每公里不到8分钱,而且52年来从未涨价。如果进行简单的经济成本核算,显然是亏本的,但它是沿线百姓的“赶集车”“求学车”“致富车”,是百姓心目中出行的生命线,造福人民、服务群众不能仅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更要用长远的眼光和格局打造人民的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