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为什么有争议?
赶在815前一天点映,什么意思呢?想要帮你家国军宣示对抗战果实的霸占和解释权?
可惜你家国军的“抗战贡献”瞒得住吗?
推荐阅读:https://m.weibo.cn/7255302319/4533798975575762
直到815美国主持的受降仪式上,何应钦自始至终没有正儿八经地接受冈村宁次的献刀——由于麦克阿瑟的安排,献刀提前于仪式进行,给日本人“留足了面子”。
一个国府,一个日本,美国人的两条汪汪形成了合流,为的是什么?不言而喻吧。
如冈村宁次日后直言:“是中共方面,坚决主张把我定为第一号战犯,直到1949年初与李宗仁谈判时,还要求将我引渡共方,作为谈判的一项条件。在我回国以后,至今仍不断看到中共在报纸上对我的责难和攻击。”
在815前夕给媚日叛族的国军招魂,你在挑衅谁呢?
================
非说这国府国军与815这个日子的记忆,并非没有,同样也是与日本“亲善睦邻”的佳作:1937年8月15日,日本海军航空队20架轰炸机从长崎起飞准备袭击南京,而为了让最后一批留在南京的日本驻华使馆人员和日本侨民团成员安全撤离,国府竟然为他们准备了特别列车,列车停车时附近不允许任何人靠近,并派出40名宪兵一路随同护卫,还特意从外交部派出两人随行!(见日本驻华使馆参事庄司得二《南京日本侨民志》)
就在这些日本人被国府“非常周全”地送走以后不久,下午两点50分到3点30分,日军轰炸机穿过低垂的云层、对南京投下了炸弹……
3个月之后,日本陆军破城而入,血屠被蒋光头及其高级军官幕僚们遗弃的南京城。
管虎,这一段,您有空也拍一拍?也在815来个纪念?
舔日本右翼军阀是国府的老传统了,且看《冈村宁次回忆录》第89页的这一段:
“蒋:您身体健康吗?生活上如有不便,请勿客气向我或何总司令提出,尽量给予便利。我:深感厚情,生活满好。蒋:从何总司令处得悉接收顺利进展的情况,殊堪同庆。日本侨民有何困难,也请提出。我:目前没有,如发生困难,当即奉告。蒋:中日两国应根据我国孙文先生之遗志,加强协作实为至要。我:完全同感。蒋委员长始终面带微笑,和蔼近人。他特意安排了这次会见,以好言相慰,深感敬佩。”
这番对话之后,冈村宁次就受邀成为了蒋介石的军事顾问。
一口老痰吐给你,我都嫌脏了我的口水!
================
OK,既然《八佰》是一场描摹具体战役的战争片,那么在叙述一场战役时就必须把前因后果都交代遍了,不能只摘取其中的某一个片段在那儿播放俩小时,那就只能是断章取义。
所以,即便这片子我还没看,但我希望本着逻辑通顺、剧情饱满、贴合史实、因果自洽的原则,电影能够出现如下场景:
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之前的中日两军僵持状态中,日后给四行仓库战下命令的88师师长孙元良,其贪财好色的本性开始显露。
国府财政部给88师拨了26万元国防工事费,然而孙将军见闸北有的是仓库、钢铁,以及老百姓逃亡后留下的空屋,便就地取材修筑工事,未花分文,所拨经费基本落入孙元良自己的腰包。
结果,由于材料质量不合格,工事防御效果低下,以至守军士兵往往未见敌寇一面、就在这劣质工事中葬身于日寇炮火之下,也间接导致此后的四行仓库战斗的孤军惨烈。
时任第88师军械处主任兼南京通讯处主任的葛天,后来回忆道:“(1937年)10月上旬我到上海,那天正好遇到上海学生代表在四行仓库88师师部慰劳,这时孙元良看到一个女学生代表眉清目秀,就以花言巧语要该女生单独在师部多玩一下,企图强奸。这个情况被该师副师长冯圣法知道后,曾前往劝解无效。这时我到师部,冯要我再去一劝。我照冯意对孙劝说后,他竟说:‘英雄总是和美人联系在一起的,自古英雄都喜欢美人,尤其是我们在上海作战有功,做这一点小事没有什么!’”
这一段,我希望电影里能够出现。
四行仓库战斗期间,此前一再对日退让、屈避的蒋介石,突然在11月1日晚间召集白崇禧等人到中央军总部,商量“誓死保卫上海之策”。
原因何在?
原来,距离九国公约会议即布鲁塞尔会议召开,还有不到十天,蒋介石希望借淞沪会战向国际社会表现国府抗击日本的“勇气”,以争取英美等国的介入、尤其是对日本的外交施压。
事实上,国军在上海的抗日完全也就是抗给“国联调查团”看的,祈求美英可以因为上海存有大量美英投资和大面积的公共租界,能够“帮帮忙”~
这就是老蒋一贯以来的抗战作风,也是国府、国军的抗战观:迷信装备(88师孙元良的徳械武器)、迷信英美调停,而不尊重中国底层人民、不重视劳苦大众、不依靠工农阶级,更不珍惜那些被他们如撒麻袋一般堆砌到战场上的国军士兵,用百万国军将士“不值钱的如山尸体”(本来就是强抓壮丁抓来的),为国府上层军官们博得一份“我们已经尽力了”的自慰。
这一段老蒋对布鲁塞尔会议的谄媚之态,我希望电影里能够出现。
在苏州河两岸,当时出现了一个中外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苏州河以北,中日两军在在四行仓库打得炮火连天,而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内,金发碧眼的英美官员、记者和商人们,却悠闲地喝着咖啡,笑看不远处激烈的战斗……
这一幕必将也必须载入史册,它与四行仓库战斗,都是蒋介石领导下的民国战争史的一部分。
这就是蒋记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十里洋场四分五裂,繁华上海列强横行;
这同样也是蒋介石所寄希望的美英:老巢被德意法西斯进逼、无暇顾及日本侵华,在中国的租界又徒剩一副看热闹的闲态……
这一段耻辱又屈辱的场景,我希望电影里能够出现。
蒋介石原本是期待借上海战事影响到布鲁塞尔会议,结果在战斗中出现了一个险情:位于四行仓库东南角有两座巨大的工业煤气罐,一旦炮火击中,将会危及英美的公共租界。
于是英美照会中国守军,让军队撤离、放弃抵抗,而守军表达了拒绝——结果,这心系英美租界安全的蒋介石竟然屁颠屁颠得答应了!第一时间给谢晋元下达了撤出四行仓库的指令!
咱们的蒋家国府,其英美买办代理人与资本地主的做派,真是一丝不挂。
这一段,我希望电影里能够出现。
谢晋元率部撤退到公共租界后,日军指挥官松井石根当即指示英国方面:“当谢晋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后必须全部缴械,并限制行动自由。否则,这支部队退到哪里,日本皇军将追击到哪里……”
一直被蒋介石心心念念、寄予厚望的洋大人,竟然轻飘飘得就顺从了日本人的指示,缴了谢晋元部的械!同时还以实质性软禁的方式成立了一个“孤军营”。
并且,由于谢晋元部并非英国的俘虏,所以英国人拒绝提供伙食,谢晋元的部队在英国租界内不但被没收了武器,连生活都无法保证,只能自产自销一些如肥皂的小商品去卖。
用部分士兵的话说,“在英国人的地盘,比和日本人打仗还要惨!”
这一段,我希望电影里能够出现。
================
这五个场景,是反映四行仓库保卫战其基调与背景必不可少的画面,作为负责任的制作者,如果没有这些片段,那我只能说,推出这部电影,「其心可诛」。
不要总强调悲情悲惨悲壮,战争打得是政治,也是人心。靠卖惨来博取同情和正当性,这是极其片面和幼稚的。
如果战争片都能摘取性地段落式拍摄,那么恐怕日本人也可以拍一个美军原子弹轰炸广岛的片儿,大幅度、多镜头地描绘核污染后的惨状,把自己拍得泪目涟涟、委实一副二战受害者的调调。
可是,这是真实的历史吗?
================
这样的一部反动电影,竟然能被宣传成“爱国主旋律正能量”作品!不好意思,您爱的那个“国”在1949年就已经被人民解放军歼灭——且,这也只是形式上的,若从灵魂看,这个“国”在1927年4月12日就已经死了。
现在来哭坟招魂,太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