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之形》:寻彼之声,以声塑形

  含大量剧透,建议至少观影后食用!(内容+结局)

  “声音”是什么呢?每人都有不同的声音,每人都有不同的心境。发出声音,是为了让别人明白自己心中所思;聆听声音,是为了知晓他人心中所想。而“沟通”,就是彼此之间交换声音的一种形式。汉字中繁体的“声”(聲,由“声”,“殳”,“耳”组成),有着想要听到声音的“耳”。捂住耳朵,也就拒绝了沟通。打开耳朵,也就接受了沟通。同样,单凭声音无法传递思想(作者认为形状可以作为表达思想的一种可能性,想通过漫画来表达这样的多样性)。

  我在想,作者给我们呈现出这么一部发人深省的作品,其目的也许不仅在于让观众接触到“校园欺凌”“听障人士”,更是为了让观众感受到沟通、交流的重要性,来究其根本。女主角不肖子被设定为听觉障碍者,她既不能很好的“听见”(最开始只是弱听,右耳被将也伤到后成了半聋),也不能完美地表达自己,只是通过“交谈用笔记本”来明白他人对她说的话。

  无形之中,沟通成了众人的麻烦,成了障碍,渐渐地觉得说“西宫语”的硝子很奇怪,甚至于因为要为了她学习复杂的手语而对她厌烦。“聲”关上了“耳”,至此被冷落、被欺负、被伤害。直到“转学”事件,将也的“死党”们也选择性的关上了自己的耳朵。于是乎,男主遭遇了与硝子一样被孤立的命运,同时背负着伤害硝子的罪恶感,终于,将也低下了头,捂住了耳朵,隔离了外界,拒绝了沟通。于是有了那份日历,于是有了自杀的念头。

  而这些,却在所有的最后一步——求得硝子的原谅,发生了变化。不如说,是那一段“我能与和你交朋友吗?”的手语让这一切发生了变化。将也突然意识到,现在的自己与硝子是如此的相似,而因为她,让将也所做的一切有了意义,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他的心境似乎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言语中不经意间受到温暖与鼓舞的将也第一次塑造出了永束的形象,与他有些“不可思议”的成为了朋友,并开始思考“朋友的定义”。也正是因为永束,因为永束的话语,因为永束的支持,让将也坚定了与硝子成为朋友的决心,而这一次,他要让硝子喜欢上她自己,要填补她内心的伤痕。

  他为了硝子,开始敢于向结弦表达自己的想法(出乎意料的结弦脸上一直没有出现“黑叉”),经过交流,结弦认可了将也,硝子妈妈也接受了他。可就在一切似乎向好的时候,在绚丽的烟火大会中,硝子却提前向将也告别,回头竟想要“一死了之”。摩天轮上的对话,桥上男主“自爆”的行为,都深深地触及了硝子的内心。她认为她“破坏了将也努力积累的东西”,以为只要她不在了,一切就又会改变。

  想来,佐藤不明白硝子,讨厌她只会一味地道歉再施以笑容却从不表达情感的做法;将也为了保护硝子而背离心意,与朋友在言语上对立。是否有某种联系,某些相似之处呢?

  雨打浮萍,轻起涟漪。无论是闭眼听雨,还是捂耳索形,都不是大自然的全部。人也一样,闻其声也要知其人,缺乏沟通只能加深误会,加大矛盾,加强偏见。所幸,硝子开始为了帮助将也找回他所积累的东西而鼓起勇气与大家解释。“一切都会改变的。”硝子说到,她也在用自己并不清楚的语言向大家传递自己的心意。

  一切,经过他们共同的努力,经过,他们共同的成长,到达了最温馨的目的地。在男主出院后,永束的担心与激动,硝子的那一句“笨蛋”的可爱回击,将也想和大家一起去逛文化节的愿望,都通过声音的形式,传达到了想要传达到的人。

  随后,在文化节上,将也终于战胜了自己,仪式性的松开了原来紧闭着双耳的手。那一刻,无数的声音融合在一起,无数的面庞被塑造,复杂的心情交织在心头,又化作泪珠涌出。对于现在的所见所听所感,言语又变得如此的单薄,只能任凭眼泪放肆的流。(屏幕前的我也哭成了泪人……)世界突然变得如此可爱、丰富、多彩,所经历的,所感到的种种,让一张张动人的笑脸逐渐明媚起来。是你们的笑容,是朋友的笑容,是最治愈的笑容,是最真实的笑容。

  或许,这就是一直以来(是将也也是大家)所梦寐以求的,这就是:the Shape of the Voice

  在原版漫画的最后(Bilibili漫画有全部内容哦),将也和硝子十分令人满足的走到了一起,他们携手走向小学同学聚会的大门。“这扇门后,有无限的可能。”,将也对硝子这样说到。

  《夹带私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