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播种,静待花开—第六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导师团代表感言

  这张图的制作日期是2020年9月27日, 9月28日,那天面试,五个项目组的导师们在王素所长的介绍下,眨巴着眼睛使劲的理解王所长这张图中的各个环节以及之间的关系,就这么开始了第六届未来学校大会的筹备工作;

  

  9月29日,也就是第二天,我劈里啪啦的写了一段招股书,开始组建团队;10月5日,团队聚齐,开始了工作内容的商讨;10月12日,五个工作组召开工作推进会;10月19日五个工作组拿出各阶段方案书;10月20日召开启动大会,之后就是各位老师们一起参与的历程了,在此,祝贺各位种子老师。

  

  

  

  这21天的时间里,五个工作组的导师在中国教科院的王素所长、王伟主任、李佳老师的指导下一遍遍的细化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方案。

  老师们,2020年的中国未来学校大会,凝聚着众多人的心血和付出,不仅仅是中国教科院的领导和导师团的导师们,还有网络平台的付出、各承办单位的支持,这一切,源于一个期待,期待能有一批老师在课堂革命中率先化蛹成蝶。

  

  老师们,我们知道种子发芽需要有阳光的照射,需要呼吸氧气,吸收水分,还要提供给它一定的温度,我们努力搭建展示的舞台,创设适宜的环境,然而这些都是外因。你们一定知道内因是源泉和动力,是发展的根本原因,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因此,我借闭幕式难得的机会,想跟老师们唠叨几句。

  我从小学语文课本里找了三篇课文,我想大部分老师都学习过,我呢,就从这些课文里跟大家聊起。

  

  第一篇课文叫《小鹰学飞》,山崖边住着一只老鹰和她刚出生没多久的两只小鹰,一只小黑鹰,一只小灰鹰,两只小鹰在鹰妈妈的精心照顾下一天天长大。小黑鹰学飞时因为比较用心,肯吃苦,学会了鹰妈妈所说的高空飞翔,后来,他每次出去捕猎总能获得很多食物。而我们的小灰鹰在学飞时每次因为怕痛,没飞几下就不飞了,所以没能学会高空飞翔,他也就只能在低处飞翔寻找食物,有时找了一天,一点食物也没能找到。

  老师们,我们的成长伴随着学与习,现在我们虽然已经是领袖老师、种子老师了,学习却不能停息,我们既要阅读书籍、聆听讲座、记录心得,也要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扬弃,在扬弃中内化,不要怕实践中的伤痛,让我们从阅读中汲取能量,在反思中弥合伤口。

  

  第二篇课文叫《龟兔赛跑》,我想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就不复述故事情节了,我之所以选择这个故事,想告诉大家,成长的漫漫长途中,一些同行者因为松懈选择了休息,再而衰、三而竭,就此止步,一些同行者因为困难选择了退缩,心如死灰,再无斗志。

  老师们,无论你是第六届未来学校大会的领袖老师,还是种子老师,或者目前只是参与者,关注者,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我们不能苛求自己智力超群、人生开挂,但我们可以要求自己刻苦努力、坚持不懈。希望你耐住寂寞,选择坚持,直到抵达成功的终点。

  

  第三篇课文叫《秋天到了》,这是一篇一年级的短小散文,不知道老师们记不记得“秋天到了,天气凉了, 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 一会儿排成个人字, 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后面内容我不读了, 当秋风带着凉意,裹挟着枯黄的树叶落下时,那群大雁并不寂寞孤单,它们成群结队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路唱着歌浩浩荡荡的前行。它们这是去哪里?是的,它们在去往未来学校的途中。

  老师们,你们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中国未来学校大会中选出的种子老师啊,我想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吧。今年的五个组别虽然切入点有所差异,其核心都是围绕中国教科院发布的未来教师能力等级框架,希望五个组别的100位老师能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老师们,稍后王素所长还会做第六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总结及展望,所以,我的第三部分“展望繁花似锦的愿景”,就用一张图,四句话来与老师们共勉:所有关于春天的梦想,都曾于白雪下深埋蛰伏;所有的诗,都得用血泪、汗水去赋予温度;所有的远方,要靠我们用双足去丈量。

  老师们,未来的你在未来等你!未来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你做好去往未来的准备了吗?

  感谢第六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导师团每一位导师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