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破风》?
如题,相关问题,请问电影《破风》中破风的原理是什么? - 自行车
骑行爱好者与彭于晏肉迷不可错过|《破风》点映快评
对一个初级的骑行爱好者而言,这是一部很精彩的电影,单人训练、破风手和冲线手之间的配合以及比赛时候团队的战术,都显得非常专业。光比赛,影片就为我们展示了公路赛、赛道赛(麦迪逊赛道)、山地赛、场地赛等不同的骑法,令人大呼过瘾。
有些人会说,看比赛去看CCAV5啊!请问CCAV5有彭于晏和崔始源吗?有精彩的画面剪辑、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激扬的配乐吗?
每天11小时的魔鬼训练,让演员们的体型和车技都接近专业赛车手的级别,其中尤其以彭于晏为最,他本来身材就好,为了拍这部电影,他比其他演员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每天骑120公里,把香港所有的山都骑遍了,所以他在冲刺的时候,整个画面都充满了力量感。窦骁、王珞丹、崔始源也进行了高强度训练。
链条咬合和变速齿轮发出的声音,彭于晏的肌肉,车子疾行划过的线条,以及沿途美丽的风景,成为本片最大的看点。
影片故事不算丰满。同样是骑行题材,囧瑟夫的《致命急件》的故事性强过本片不止一个境界,但《致命急件》里自行车只是演员们用以追逐和摆脱追逐的工具,而《破风》是直接关乎比赛,所以和《致命》不同,这部影片的所有旁支线索全部为选手们服务:多年结怨的母亲主动和解,愤怒离开的女友冰释前嫌,失意离去的好友重回身畔,这些情节看似破碎,但都是为了推动选手恢复状态、回到赛道,所以实际上本片有着很强的完整性。网上有些人喷此片感情线支离破碎,在我看来这是不经大脑,为了喷而喷。
影片中的赛事在世界自行车大赛中不算什么。目前世界上公认最伟大的自行车赛事是环法车赛,于每年的7月举行,绕法国一周,穿行周边国家的城镇,全程3500公里,为时23天,自1903年开始举办,至今已有112年历史。片尾,彭于晏加入的美利达.蓝波车队,其主力车手Rui Costa,也就是彭于晏的偶像,他几乎拿遍世界上重大自行车赛事的冠军,其中就包括2013年两站环法单站冠军,以及连续两届环瑞士总冠军。
总而言之,对于热爱运动的人,这部影片具备一定的可看性。而对于骑行爱好者和彭于晏的粉丝,这是一部不可错过的影片。
刚看完回来。
2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的肾上腺素都一直随着比赛的跌宕起伏而一路飙升!回家的路上骑着自行车都不由得有种想要飚的冲动。 虽然不是专业的影评人,但是作为一个观众总还是会有一些对于电影的直觉。这部电影给我的直觉是它至少在向观众认真地讲它想要讲的故事。
仇铭(彭于晏),典型的高驱低避型人格,也是典型的成功型人格。所以勇于突破,很少怕失败。他的这种人格贯穿始终,一开始训练时就对郑知元锋芒毕露,比赛中的不走寻常路,尤其是跟郑知元最后一场比赛中,以他自己做掩护在最后一刻让邱田临时做了冲线手,而获得了团队的胜利。包括在追求王珞丹的过程中也很大胆,直接带她见他妈,二话不说在海滩边吻女主,这些都使仇铭很快获得了成功。
与此同时,与男主性格基本相反的男二号邱田(窦骁)却在承受着各种打击。把自己喜欢的人输给了别人,比赛拿不了好成绩,被告知无法突破心率,只能给别人当破风手,看着别人上台接受成功的勋章。这一切都使他充满了悲剧色彩。
韩国欧巴崔始源扮演的角色我好喜欢,好帅啊,尤其是他露背那块儿,可惜并没有图可以上,总之那个镜头出现的时候我身边的伴儿拉着我的手直叫唤。
言归正传,崔始源扮演的郑知元电影里并没有太多直接的说明,郑知元这个角色更多得是起一个烘托的作用。从他跟立哥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他也是从低谷里走出来的,所以这个角色相较于邱田和仇铭而言更先成长起来!对于成功,对于输赢,他更加看得开,也更加成熟,他对于仇铭比赛中的我行我素做了善意的提醒,后来看到仇铭的情绪爆发再一次提醒了他。郑知元最看重的不是输赢本身而是能力的竞技,因而不顾经纪人和公司的反对坚持去跟仇铭打一场公平的比赛!所以郑知元的存在是推动整个电影的剧情和价值观朝正向发展的催化剂!
这个电影讲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就是几个对骑行有着梦想的年轻人追求成功的故事。不简单的是在这个简单的故事里很自然的融合了多元的思考。好比是给一锅水里下了很多料,煮出来恰好是味道极佳的心灵鸡汤。
男主面对成功的自大和对赢的执念使他遭人暗算跌入低谷,爱情也因为自己的酒后乱性支离破碎。因而成功了还能保持冷静往往才是真正的强者,而成为真正的强者的第一步就是勇敢得走出低谷。
当人们尝尽失败的痛苦后才越发能体会到对成功的渴求。邱田的不幸在于败给了失败!为了摆脱失败的不择手段往往是毁灭的开始。好在他能最终能直面自己的错误,特别喜欢他重新开始后回答记者的那句话,“我的尊严早就没有了,我只剩下了车”。无神的眼睛下分明透出了一种坚定!
还有很多啦,对于爱情,最宝贵的不是那些浪漫的浮华,而是对爱人的付出。
值得一提的是,窦骁最终选择了花两年时间突破自己的心率极限,此处电影留下一个悬念,彭于晏饰演的男主最后节节胜利,而男二号却一直脱离世俗在苦练,电影并没有说邱田到底有没有突破极限,天赋和努力哪个重要,哈哈,你自己去想吧!
---
不过也还是有值得吐槽的地方,比如窦骁看到彭于晏和王珞丹在健身房拍照(好像 是健身房),然后一头把玻璃撞碎了。当时顿时觉得好夸张,窦骁一定练过铁头功吧!
还有还有,屈臣氏的广告植入太张狂,大大的牌子把我的注意力全吸走了,完全忽略了当时演员的表情,那一刻电影院分明传来一阵唏嘘声。
总体来讲,还是不错的,至少可以给人们一些正能量吧,肾上腺素偶尔激增下的感觉还是不错的。要是拍成3D会不会更刺激些~~~
只想说某某记如果值18亿,这部值36亿。
——
既然有30赞了我这么几个字的回答显得太过不负责任。关于票房的问题就再多写一点吧。破风的票房不出意外的扑街了,即使主演们拼了命的宣传,略心疼。而那天还是18亿的某某记如今已经过20亿了。自认阅片不少,即使在烂片满天飞的华语片里,某某记也不算是一部佳作,低幼槽点实在过多。如此高的票房全得益于国内越来越低的观影品味了(人民生活水平上去了,APP普及迅猛)。至于为什么会觉得破风是两倍?我其实不是想说破风真的好到有36亿。只想说这部片很有诚意,每个细节都有用心在拍,具体不细表。演员也是值得尊敬的。相比捉妖记和肿瘤君(真烂片,个人意见,个人,是个人),我觉得这部片真的需要更多票房来鼓励。我最想说的就是:烂片越挣钱,拍烂片的就越多(这种趋势已经有了)。但是我想看到的是更多破风这样的电影。
利益相关:自行车运动初级爱好者
先说电影,后讲故事。
关于电影
电影好不好是比较出来的。
个人看,《破风》比《激战》更精彩,更有野心。
why?
两个题材的难度的起点是不一样的。
运动题材的电影有相同的核心,就是对抗。对抗的形式越简单,对抗的程度越激烈,电影越好拍。
什么对抗形式简单?1VS1的单人对杀,我攻击你躲,谁先躺下谁就输,从简单到复杂排序,举例,比如:拳击>击剑>乒乓>田径(跑,跳,投)。(田径基本没有对抗,铅球有啥好看?)。什么对抗形式复杂?得分方式复杂,需要团队配合,甚至敌我配合的,从简到复杂排序:足/篮球>棒球>自行车。(自行车是算积分的,爬坡,冲刺,时间,还分十几场,也能利用对手)
所以,《激战》和《破风》就是十则运算和微积分的差别。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理解力差的观众很难有代入感,get不到热血的点,
激战可以用平时训练来铺垫情节,引出高潮,而破风除了不能讲训练外,还要花时间去科普比赛规则;
激战那是拳拳到肉,打在帅哥身上,痛在我心里。训练起来全是伤,比赛起来哗哗的流血,我们平时扎个手指都哭爹喊娘了,看着主演力量对决,谁不热血?
换到破风呢?我X了,平时训练是骑车,比赛还是骑车,有什么区别?自行车比赛技术要点是保持呼吸和回转数(踏频)。什么意思?你看他的下半身,无论什么速度,什么路况,就是个无限循环的gif图,水平越高,保持不变的时间越长。让我怎么热血起来!还有积分和配合,一场电影需要观众记住这么多?是看电影还是来上课?
所以,这是比《激战》《一球成名》这些题材难拍的多的电影,但是导演为什么要拍?全是爱啊。
当然,导演是很成功的。
我不懂拍电影,就从观众的立场出发,以点带面来说:
本片有哪些我喜欢的点?
1 专业的细节
厨师技术好不好,一握刀就知道。车手专不专业,一戴眼镜就知道。
注意:眼镜腿是在外面,不是插在安全帽系带里面。这样摔车时眼镜会更容易摔出去,而不会被撞碎,碎片扎眼里就完了。不参加比赛,不摔车是不会重视到这种细节的。
还有一个:
这里有个水平方向的扳手,名字叫快拆。它朝向任何方向都是可以的,但是只有这个方向,可以减少摔车,还能减少风阻!细节里的魔鬼!为什么这么说?看下面
2 专业的水准
群众演员都是请的业余车手。朋友们有幸参演(虽然没镜头,^_^)。他们什么水平?
前后车的间距会在5CM以内。就算业余车手,操车能力也不是吹的。不过太容易摔车了,大家要尽可能较少摔车的可能。
3 开片选拔赛
头盔,崔始源这里用全封闭的流畅型头盔,比室外的全是洞的头盔风阻更小(价格也是翻番的贵)
这时彭于晏和窦骁就是两个穷人(很帅的穷人)
4 彭于晏为啥讲意大利语?
自行车三大顶级赛事,环法,环意,环西。环意大利难度最大,规则最多(以前),意大利也自行车时代的辉煌。
5 因水壶摔车
扔水壶是一件有逼格的事。冲刺赛段前,车手们就要扔水壶,减负重,这是比赛进入高潮的信号。不过,由于环保组织的抗议,现在只能在指定路段扔水壶。所以有些观众会在顶级比赛的这些路段捡水壶,毕竟是偶像用过得,哈哈。因此摔车,合情合理(赛事组表示不服,我们怎么会这么不专业?)
6 破风手和冲线手(还有爬坡手)
耐力和爆发力是矛盾的,你的基因决定你肌肉的种类,你只能做一种,所以,有些人天生注定一辈子上不了领奖台。(这是我觉得的自行车运动最残酷的地方) 所以片头一上场,我就知道邱田的命运注定了。
7 兔子和乌龟
兔子在自行车比赛中有特别的意义,见链接
http://tieba.baidu.com/p/2231034842?see_lz=1
8 砸车
砸车不是彭于晏首创,有位现役车手砸车和林丹摔拍有一拼。此处应有表情O(∩_∩)O
9 第二大BUG跳隧道石头
技术名词叫兔跳。有人质疑这么高的速度根本不可能。
第一次看到这个视频我也是不信的。
700:Aaron Gwin on fire with no tyre! &环法上是有人摔死的。
10 槽点:在书店上夜班
哈哈,这个豆瓣都知道的台湾诚品书店,此处大赞!
11 场地自行车
场地自行车是没有刹车的,至于和其他自行车还有什么区别?自己查。
图片见上一张图
12 训练里的黑科技
别说里面没有训练的部分,主演都是天生神力!
别说里面没有训练的部分,主演都是天生神力!
别说里面没有训练的部分,主演都是天生神力!
彭于晏训练时在一个房间里,白色气流从头顶过。那是风洞,以前只有设计飞机才用的。目的是训练姿势减少风阻。
崔始源的面罩不是用来吸氧的,是模拟高原缺氧的。
邱田是高压低氧舱,练心肺的。
还有爬坡训练
其他训练还有什么?骑,骑,骑,骑到死!我手上有个骑行台,可以做实验,看下骑车一小时,能流多少汗!
13 最大BUG王珞丹跟腱断了还能比赛!
最大的槽点来了!看电影时我是不相信的。我骑车也受过伤,那么重的伤,我是没法重新上场的。但是有同时比赛的车友睾丸破裂还能坚持1小时,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至于拿到名次,就是导演发挥的了,直到————
有人提到——黄蕴瑶,和剧中的黄诗瑶就差一个字,我泪目了。
同样的比赛,一样的摔车,黄蕴瑶左肋骨骨折,气胸,赛完下车就被抬上轮椅。但是,一样拿到了第二。
这里,我想到了6月27日,小伙伴们冒着台风参加上海-南京往返的比赛(全程600KM)。是的,那天是南京有史以来的最强降雨。
小伙伴们还是完成了,最快的30小时,最慢的37小时,无休无眠。而我没敢去。
我们现在连承认自己做不到的勇气都没有了吗?
就先到这吧。
作为一个非常非常业余的骑行爱好者,之前骑行题材的影片只看过
@宋珈菲 她们制作的《转山》,《破风》是上周末陪
@李小美Abby一起去看的。
携美同行,自然看得不会那么细,所以这是一篇很业余很业余但也多图且长的口水影评。
————阅读提醒:本文高能剧透————
先说感受: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青春无敌的主角,狗血却真实的三角恋,基情四溢的友情,令人心跳加速的比赛,放弃又重拾的梦想,这些元素,一应俱全,在林超贤导演手里汇成这部青春励志片。
青春无敌的主角彭于晏,还是那么帅,感觉他特别适合这个角色,充满力量感的肌肉,一看就知道性格暴躁的脸型,妥妥的冲线手的演员,结果影片一开头居然是给崔始源当破风手!?这不科学!!后来,随着炫光队的解散,彭于晏去了其他车队,果然从中单升级成Carry,与崔始源在赛场上斗得难分难解,却也惺惺相惜。
@延延 :说起来彭于晏真是百搭,和谁都能组cp,而且特别衬!
窦骁,个人觉得如果给他安排一个爱情结局,这部片就是双主角模式了,他的戏份也非常多,将这个性格内敛,内心丰富,耐力悠长的邱田演的很到位,当他的侄子问他为何参加比赛却从未登上领奖台时,我就知道,炫光队解散他会去别的车队当冲线手,而不会继续担任破风手。毕竟,作为一个运动员,谁不渴望鲜花与灯光,掌声与荣耀?可惜,那个享受了好几个特写的女记者,最终都没有成为邱田的感情归宿。在炫光队重组的记者会上,邱田重回发言台,那时和女记者之间的眼神交流,我还和妹子耳语说这俩肯定是一对(怒立Flag),然后……下面没有了(听说被剪了)…
王珞丹,我和妹子对她的评价是:
………
………
………
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她就出戏。
崔始源,我对韩星一贯无感,脸盲晚期如我,压根分不清韩国演员谁是谁,不过这位欧巴演的还不错呢,普通话虽然说得吃力还带有台腔,但是真的很认真啊,还okay啦!
欧阳娜娜,第一次看到这演员,挺可爱的,安排了和崔始源的感情线,起了个头,后面也没交代清楚(林导,为什么你下面又没有了QAQ)。身为车队技师,分分钟扣队员钱也挺可怕的,刁蛮小公举?
听说这是中港合拍片?也许是彭于晏气场太强,或许是很多取景在台湾,而且许多演员都操着一口台湾腔普通话(听着特亲切),妹子和我看完后都认为这是一部台湾片!!
狗血却真实的三角恋两个好兄弟同时喜欢上了王珞丹饰演的黄诗瑶,引发一系列搞笑的追女故事,最终,开朗外向的彭于晏捷足先登,抱得美人归。凭借着天赋和努力,不断参加更高规格的比赛并获胜,荣耀加身,奖杯在手,两人的心却越来越远。终于在一次比赛被人暗中算计失利后,彭于晏爆发了,狂躁的他当众摔车,口不择言向女友发火(提醒:请不要用决绝的话伤害爱你的人),随后又和模特进房被记者拍到…后面简直用膝盖头都能想到剧情,王珞丹跑回台湾,窦骁用尽心思安慰她,最终趁虚而入…但到这里就结束还不够狗血,王珞丹必须是内心放不下彭于晏,接受窦骁不过是因为一时感动罢了QAQ
「我的梦想里,怎么可以没有你。」一番辗转后,王珞丹还是回到了彭于晏身边,这句话也贯穿初次表白和最终重修旧好。
基情四溢的友情从一开始一起入队,共同担任崔始源的破风手,到各自到其他车队担任主力冲线手,三个男生一直都是亲密无间,互相鼓励。彭于晏和崔始源之间,可谓是棋逢敌手,酒遇知己,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自己,而是你对手。「不要为了赢而搞乱自己。」最终,彭于晏用崔始源送他的这句话,打败了他。而彭于晏和窦骁,那更是从赛场斗到情场,而且虽有竞争,但不影响友情,这点真是有点夸张(我最初设想是为了争女朋友大打出手,在比赛里互坑对方,然后再因为某件事冰释前嫌,总觉得这样设定更合理更狗血)…
令人心跳加速的比赛本片的比赛镜头虽然被吐槽千篇一律,每次比赛都差不多,但个人觉得还OK,通过解说,车队训练,战术分析来将专业名词解释清楚,避免观众一头雾水。虽然在专业骑行者眼里,这部片可能漏洞百出,让人看着出戏,但毕竟这是一部商业电影,而非自行车比赛录像或者纪录片,在各方面的妥协下,呈现出来的效果个人觉得相当棒了。链条咬合和变速齿轮发出的声音,变速时小盘上的心率跳动,高速下坡时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无不使观众的肾上腺素飙升,心情也是随着选手的进攻、摔车、超越而跌宕起伏,兔跳隧道石头那一段,妹子直接闭上眼睛不敢看了,看完那个镜头很多人都大大滴舒了一口气。
梦想与救赎彭于晏的梦想是成为世界冠军,他天赋很好,在崔始源受伤时顶替担任冲线手表现出彩,车队解散后加入新车队,立刻成为车坛最耀眼的新星,和老队友在比赛中互有胜负。荣耀加身,年少轻狂,面对小人算计,他狂躁愤怒,大发雷霆,殴打队友,禁赛罚款,自毁前程,从巅峰到低谷,不过转瞬。而窦骁,则是本身受限于身体,更适合担任破风手,但是,他也想要荣耀,想要掌声,想要鲜花,想要意中人的目光。他喜爱骑车,但没有成绩证明自己的话,他面临着家人劝他放弃的压力,忠于梦想还是服从现实,他面临着抉择。他选择了服用药物,最终因为用药过量昏迷,被查出后,也是从巅峰到低谷,从此自甘堕落,远走韩国。韩国麦迪逊赛,两人重新找回并肩作战的感觉,彭于晏靠着基友之力不可思议地赢下了这场双人赛。
车队重组记者会上,一个坦诚过去的错误想以成绩来致歉,一个坦诚自己丢掉了尊严但只为专心比赛。收篇的沙漠之战,几乎把本片的竞技自行车运动的主题精神全表达出来了。漫长的赛道、严酷的天气、意料的意外、激情的音乐烘托出了最终大战时紧张的气氛。但出乎意料的结局始终是最让人拍手的结局。整场比赛的焦点始终在仇铭和郑知元的竞技上,两大主将早早冲刺互耗体力比拼极限,但直到最后仇铭大喊“邱田!冲啊!”的时候,连同邱田郑知元和我们观众一起,才明白作为主力冲锋手的仇铭一直都是在和郑知元消耗体力,自己甘当了一回最终破风手的角色,让本身为破风手的邱田冲线夺冠。那时候我才想起来老板所说的“取是能力,舍是境界”,才明白所谓“破风”的含义所在:为了团队的胜利,放下自身荣誉甘当他人的绿叶。一位陌生人眼里的“破风” (破风 影评)仇铭完成对自己的救赎,从一个争强好胜,骄傲狂躁的毛头小子转变成一个注重团队合作的成熟车手,此处也为他最后加入世界冠军队成为鲁伊科斯塔破风手埋下伏笔。而邱田,鼓起勇气,重新面对这个世界,专心比赛,在好兄弟的帮助下,证明了自己不依靠药物也可以担任冲线手,拿下比赛。
「梦想不会逃走,逃走的永远只有自己。」这句话出自宫崎骏电影《起风了》
花絮(摘自其他影评)@Shallwe寂然
主角彭于晏从进组前的训练到杀青,他累计骑行超过11万公里,差不多绕地球三个圈,拿到了自行车专业赛道的使用证书,还成为环法自行车赛第一位大中华区的亲善大使,另外三位主角崔始源、窦骁、王珞丹都进行了魔鬼训练,崔始源和窦骁在骑行拍摄过程中都几度发生意外摔伤,整个拍摄的过程中,摔伤的车手多达80多位(片尾的演职人员名单之所以那么长)…@蓝骨和尚:
你即将错过一部好电影 (破风 影评)本片从头到尾没有一首歌曲,全部是原创的配乐,而且能保证配乐旋律动听劲爆的同时不抢戏。究其原因,应该是每首配乐都是为这部电影量身定做的,你不熟悉所以不会注意,从而认真的看戏。取景跨越欧亚大陆,从繁华都市到酷热沙漠再到高海拔山区,一方面确实是出于剧情推进的考量,另一方面也真是让观众达到了赏心悦目,分分钟想截个屏当桌面。能够这样不惜成本的选择场景,可见主创们的诚意。同时也证明这是一部只有进电影院才能达到完美体验的影片。 当然,本片槽点也不少,彭于晏各种开挂,隧道赛摔成那样,还能起来继续比赛,还赢了,韩国麦迪逊赛窦骁摔倒后,他也是以一敌二,拿下冠军,更别说移植自己肌腱给王珞丹后,居然还能保持那么好的竞技状态…对了,还有窦骁撞碎玻璃这事,虽然搞笑,但怎么都觉得不科学…
总体来说,个人觉得,这是一部诚意之作,相比于同档期的其他电影,值得进影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