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口述故事邢少兵:泡泡玩具厂的乡村致富梦
2021年3月,在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共青团广东省委和广州市社科联的联合指导下,在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举办了“乡村致富带头人口述故事”征集活动,记录这些新农人在脱贫攻坚时代背景下的奋斗故事。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的致富带头人邢少兵,他曾在中等专业学校学习农业知识,2016年开始与朋友合伙开办玩具厂,2017年起独自接手玩具厂并将其更名为“萌星”。
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通过组织技能比赛和培训、捐建扶贫车间,帮助他发展产业。2019年以来,玩具厂在政府、企业的共同帮助下,得以扩建发展,产品外销多个省份。在其创业的过程中,邢少兵通过发展扶贫车间、外放手工加工活,带动周边村庄脱贫,帮助半劳动力、弱劳动力贫困户灵活就业。
2021年7月17日邢少兵(右下)接受线上访谈
01.
转行做“萌星”
我叫邢少兵,1983年生,今年39岁,是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我的家乡邢秋口村,是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寻寨镇下面的一个小村子。
我们村靠在黄河的支流边上,地势低洼,夏季多雨,降雨集中,秋天则气爽少雨,比较舒服。
我们村没什么特色的资源,倒是适合种地,所以我们村的耕地比较多,有将近3000亩的耕地。
前些年基本上家家都有种地,产些麦子自己吃,如果还有剩下的,就到县里去卖了换钱,维持家用。各家主要的副业就是种种果树,养养蛋鸡。
我们这儿是贫困村,有比较多的贫困户,贫困成因比较复杂。不过后来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推出后,我们村也有专职扶贫人员,扶贫干部们每天在村里面来回奔波了解情况,帮助贫困人家,解决他们的吃穿住行问题,也为村里开发了一些特色种植产业。
过了几年,我们村的情况慢慢变好,大家的日子也好了起来。
我是农民的儿子,读书时总是会念着我的家乡邢秋口村,所以我没有像很多同学、很多同村的年轻人一样,毕业后待在县城谋发展或者去附近的大城市打工。
那时候我们县里主办了一个面向村里年轻人的技术培训,让我们能有个谋生之法,于是我就去那上了中专。我学的是农业之类的知识,学习种地、种果树等栽培类技术,中专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发展。
落叶归根,这里是我的根,是我长大的地方,有我的父母,现在也有了我的老婆和孩子。
我刚毕业回村时种的是果树,后来又在村里租了块地养鸡,产鸡蛋,并经营了些副业,像是跑跑销售、卖卖化肥和饲料。
我的创业历程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的,但我不着急,只要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天,不出什么差错,我就很开心了。
当然,人是吃一堑长一智的,这段历程也让我积累了很多经验。毕业回乡这么多年来,我做过很多事情,有过许多的副业,但我现在一心专注于玩具厂了。
我的“萌星”玩具厂是2017年正式创办的,我们做的是一种小孩子玩的玩具——泡泡棒,就是拿在手上可以吹泡泡的那种,以前我们只能生产几种,但现在我们已经能生产数十种不同的泡泡棒了,卖向全国各地。
玩具厂是我经朋友的介绍才办起来的。
2016年年初,我的两个发小找到我,说是想做一点副业,他们都是在县城里做物流的,手下有几台大货车,他们对我说:“咱们再做一个行业吧,开一家玩具厂!”
因为我之前卖过饲料,有销售的经验和渠道,他们就希望我与他们合伙。
应他们的邀请,我和他们一起投资,在村里租了块地,建了一个小厂房。
生产了一年之后,我发现这个产业有它的特殊性,很难盈利,这让两位伙伴很难兼顾玩具厂这一个副业和自己的主业。
到了2016年末,两个发小就相继退出了。
我也不是没想过放弃,但我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当时想着再做几年看看,而且那时候我手下已经有七八位工人了,我退出的话玩具厂就关了,他们就失业了,我也不忍心,所以我就继续把玩具厂做下去了。
但两位伙伴的退出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那段时间我挺累的。当然,我也不会怪他们,他们后来给了我不少帮助,我们的关系也一直都挺好的。
2017年初,玩具厂从我的副业变成了主业,我也开始一心一意投入到经营玩具厂上。
我们的玩具厂原本在村东租的场地,但那里的租金比较贵,我慢慢地就负担不起了。
开年的时候,我就将原先的鸡场给拆了,并卖掉了鸡场里的设备,在原来的地方扩建了一个厂房,将村东的玩具厂搬了过来,在那开始灌装泡泡水,生产泡泡棒。
我们最开始合伙的时候是叫“萌乐”,搬了厂房之后,我就注册了营业执照,开始用自己的商标“童尚”,也改了厂名,叫做“萌星”。
这都是很“小孩子”的名字——我将它当作了我自己的孩子。到这时,我便正式开始经营起了自己的玩具厂。
02.
创业开头难
刚开始办厂的时候,我斗志满满,虽然说开玩具厂对我来说算是一个新的尝试,但我创业打拼了这么多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2017年春节后,我开始东奔西跑,捣鼓起了玩具厂的各种事宜。家人们也都给我帮忙,开始时父亲母亲在家里给我出出主意,现在他们住在玩具厂里,帮我看看场地,我的妻子一直在背后支持着我,我两个在上初中的孩子,放假回来了也帮我做点杂事。
有了家人的支持,我自然是更有信心,在外跑业务的时候也更有干劲了。
在获得了营业执照之后,我的玩具厂开始生产泡泡棒。但创业起步总是会遇到重重阻碍,第一年我就碰上了很多让人头疼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销路。我的玩具厂搬迁之后,就开始用我自己的商标和品牌。
新的东西总得有个过程来让人接受,虽然我有以前的经销商渠道,但这些对于扩建后的“萌星”是完全不够的,因为我们的产品主要是外销给各省的市场做批发,必须找到更多的销售渠道,才能让“萌星”更好地发展。
于是2017年过完年后,我们就出了邢秋口村,跑遍了全国很多地方,到各省的批发市场谈生意,忙前忙后,跑了将近有3个月。
最终我们厂和湖南长沙的高桥市场、河北石家庄的南山条市场、山西太原的文百城市场等建立起了对口销售协议,由我们生产,那边经销商收购,再到各自的市场进行销售。
现在黑龙江、辽宁沈阳、吉林长春、浙江义乌、山东临沂、云南昆明等等地方都有我们的客户。
虽然奔波很累,但谈生意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这都得益于我们能给出一个较低的价格,北方地租便宜,原料和人工成本也不高,那些经销商自然愿意买我们的货。
虽然我们利润不高,但这些销售渠道的建立,还是给我的玩具厂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遇到的第二个难题是场地和资金的问题。我把原先养鸡的场地给拆了,建了生产的厂房,注册了商标之后玩具厂又扩建了一些,这样下来,资金就不太到位了,很多东西都得节省着用。
那时候我们玩具厂最缺的是用来存货的库房。因为我们这行有淡旺季之分,腊月和正月都是我们的旺季,这个时间段孩子们都爱玩泡泡棒。
那时候的情况是,我们生产多少,经销商就要多少,所以我们更要抓着时机,多生产些泡泡棒。而“五一”过后则是淡季了,那时候娃娃们大都去玩水枪,玩泡泡的少,我们就只能少生产些。
但是问题在于,就算我们在淡季减产,也还是会有很多泡泡棒卖不出去,而旺季的产量总是跟不上市场的需要。
因为没有库房,我们不能多生产,不能为旺季做准备,旺季的时候我们也就不能多卖些产品,这样玩具厂自然没办法取得较好的生产效益,利润就提不上去。
所以我们一开始资金真的特别紧张,玩具厂扩建了,生产得多了,花费就更多,而我们要想赚多的钱,就得新建一个储货的厂房,来应对旺季的高需求,但我们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我也借不到贷款……那段时间,玩具厂就这样陷入了一个缺资金、缺厂房的循环之中。
当然前面的难题还不算燃眉之急,这是企业发展前期都会遇上的问题。2017年到2018年,最让我头痛的还是招工。
正如前面所说的,我们玩具厂有淡旺季之分,在淡季只需要十五六个工人就足够生产了,但到了旺季,那真的是越多人越好!
每次春节的时候,我们厂会外放手工加工活,到村里和隔壁村招人来做一两个月的短工。
我们起码要招百来号人,才能应对旺季时暴增的订单,不然就坏了生意,也坏了信誉。
但我们这边可以说是特别难招人。2017年年末,面对即将到来的旺季,我和妻子在邢秋口村和附近村跑来跑去,最后才招了不到80人,这远远达不到我们需要的人数。
所以那一年厂里只能让工人们多加点班,我们全家也一齐上阵,才勉强完成了订单量。
但是像这样拼死拼活地赶工,怎么说也是不太行的。
旺季时招不到工人的原因有很多,一是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去了石家庄和邢台这些大一点的城市打工,岁数大的人又不能出去,只在家里种种地,农闲时找点活干,这样的话,我们村里的年轻劳动力就比较少;二来呢,很多人在这一年收了地里的麦子之后,就开始在家里闲着,不太想出来做工了。
这也是我们村里之前有那么多贫困户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不太愿意去赚更多的钱,只要日子能过就好了,这也是一种惰性思想吧。
玩具厂的旺季恰恰是农闲的时候,我们着急招工人,但很多人选择在家闲着,也不出来打工,我们就很难招到足够的人。
那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宣传、招工,我们为此也头疼了好久。
2018年邢少兵在厂里办公
03.
适逢及时雨
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机。
这多亏了我们村里的扶贫干部和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他们就像“及时雨”一样出现在我的面前。
他们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忙解决了很多问题,让我的玩具厂能够挺过难关。我们在后面开办扶贫车间,开展技能培训比赛,进行手工活加工培训,都有他们的帮助。
首先解决的是招工问题。
那时候我为了招工的问题很是费心,2018年村里驻村第一书记了解到我们的情况之后,就用大喇叭在村里进行播报,帮我们招工人。
村支书也帮忙去问村里人要不要来做工,重点是找贫困户对口帮扶。
后面经过我们村里扶贫干部的介绍,邻村的县供销社联合社就过来了解情况。
通过几次的来访,他们了解了我们缺工人的具体情况,我们村支书在这过程中特别地热情,为了这件事跑了好几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村与隔壁的殷庄、耿秋口、寻湖路村以前都是贫困村,我缺工人的消息一传出去之后,他们的驻村干部就陆续都来了解情况。
这些驻村干部在帮助我们脱贫这块做了很多事情,每个人都把自己村里贫困户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说到哪个家庭的时候,具体情况、背景、有什么需求等全都知道。
尤其是殷庄村的老支书,都七十多岁了,还是会带着年轻的扶贫干部来我们村为他们村的贫困户拉活干,拉到什么活就给农民们送去。
说实话,我挺敬佩他们的,他们是真心在为我们老百姓做贡献、做实事。
最后,在各村干部的牵头下,需要招工的工厂老板和想找份工作的人就一起建了一个微信群,谁要招人,就在群里招。加上各个村干部的走动,各村就给串联起来了,我们的信息流通变得方便多了。
到了旺季,招工人就没那么难了,有了村干部们的帮助,我们只要在微信群里说一声,大致能招满人。
这算是拔了我的一根心头大刺。
招工问题大致解决之后,我的玩具厂慢慢走上了正轨,工人们不会失业,也能挣上钱。
当时,虽然还没解决厂房的问题,但招工数量能满足旺季的生产,并且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2018年我又建了一个小仓库,用来存放货物。
我这里的常雇工人年龄都挺大的,还有五六个贫困户,有的是我原来招的,有的是扶贫干部那边推荐来的,一直都在我们厂里工作。
我的玩具厂对技术的要求没那么高,只有灌装、插盒、组装这几道工序。
我们采用计件工资制,工人们一个月能赚两三千块钱,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不错的。
就这样,有几位贫困户慢慢地就脱了贫,日子也好了起来。到了旺季,我们就去各个村招工人来帮忙赶订单,大概能招一百来号人,大多都是农闲在家待着的人来做一两个月的活。
他们的工资每个月能有1800块钱,算是为家里多挣一份钱,更好过年吧。
这样下来,他们多了收入,我们厂的招工问题也解决了,所以不能说我是在帮助他们,看到大家挣了钱脱了贫,我也很开心。
平时我和工人们关系都很好,就像亲人一样,大家有时候就一起吃饭。
大家很随意,他们也不怎么叫我老板,都叫我“小兵”,平时有啥事情我们都互相帮助,工厂氛围挺好的,他们也就更愿意留在我这打工,旺季的时候也就没那么难招工人了。
至于厂房的问题,是在2019年年初有了着落的。
那时候,我们村的县供销社副主任王主任带着碧桂园的陈经理来邢秋口村了解情况,我就和他们交谈了起来。
陈经理问我:“你有没有什么困难?”
我说有困难哇,就把我的情况告诉了他:“那个工厂我们不愿意停,不想让工人放假,我这还有几个贫困户呢,我得建一个更大的厂房。可资金有限,我建了厂房之后就没办法建仓库了。”
陈经理就说:“这一块我跟上级协商一下,看能不能给村里建个厂房”。
于是他们就回去和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的上级沟通。过了一个月左右,碧桂园那边就和扶贫干部一起合作,在村里建了一个“扶贫车间”,比以前的厂房要大。
我也建了一个更大的仓库,条件更好一些。后面我们就在扶贫车间里进行生产,也有更多的常雇工人。
我非常感谢政府和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帮助,我觉得这个扶贫车间对我来说意义非常大,对大家的意义也很大。
在我这上班的工人其实都不太容易,都是岁数大的、离不开家的,比如说家里有老人,老人病了得伺候,只能就近来我这打一份工。
有了扶贫车间之后,他们的工作环境也变好了,工作更加舒心。他们工作起来更积极,我的玩具厂也就发展得更好,厂里的几户贫困户也慢慢脱贫了。
这两年来,大家的生活都变好了,这其中不仅有我们的努力,也有政府帮扶干部和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帮助。
04.
扶贫又扶志
我觉得扶贫是一个扶贫又扶志的过程,我不想让工人放假,我想让他们获得一份收入,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工作,而且能做得很好。
在村里扶贫干部的沟通帮助下,我们解决了招工问题。
扶贫车间建好之后,厂房和仓库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此后从2019年到2020年的这个阶段,我的玩具厂发展得很顺利,也开始做一些面向工人的技能比赛和培训了。
其实技能比赛和手工活培训是前几年就有的,不过听说是扶贫干部和碧桂园在别的村举办的,我们村还没有。
这个技能比赛是很有作用的,具体作用是:以前有很多人因为穷惯了,就不愿意去打工,也不觉得自己能赚多少钱,这个技能比赛让村里人去掉了惰性,建立了信心,获得了劳动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也更想去工作挣钱了。
用一句话来讲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也是扶贫干部常讲的“扶贫更要扶志”。
我们村虽然已经脱贫了,但这种惰性思想其实是还有的,很多人宁愿待在家里,也不想出来找工作。
目前玩具厂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就想着我受了政府和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的帮助,现在应该也去帮助一下别人。
2019年10月初,我找到村里的扶贫干部和碧桂园的陈经理,说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办技能比赛和手工活培训。
10月17日,那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国家扶贫日,我们村联合殷庄村办了一场手工活培训兼技能比赛。
这个活动得到了县里领导的重视和帮助,他们负责组织活动,我们出道具和师傅,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出奖品。
我们的副县长出席了现场的活动,还有其他的一些领导也来了。
那场活动我们办得很成功,活动设置了许多小奖品,像一些脸盆、毛巾、油之类的,乡亲们只要参与了就能得奖,很多人就都来报名参加了。
那次比赛前,我们在空地上摆上了桌子,让厂里的老师傅先教一下做泡泡棒的工序,操作不难,十二三道工序,很多人当场就学会了,在比赛中也取得了名次,拿到较好的奖品,大家都很开心。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有的人参加活动之后和我说:“以前一直觉着我岁数大了,挣钱就不能行,今天来参加这个活动,感觉我也还是能挣到钱的。”
后面很多人也在旺季来我这儿上班了。
我觉得有些人不是不想变好,只是缺别人推他一把,让他觉得自己能行,能够做成事情,这样他就有信心、有志气了,原先懒的人也就不懒了,肯出来找工作做了。
所以说拉动人的积极性是真的很重要,我觉得这个活动是达到了这个目的的。
看到那么多人感觉自己能去挣钱了,有信心了,而且我也多了工人,我心里高兴得很。
于是后面两年,我就把这个活动给接着办下去了,效果都还不错,大家也都愿意来我这上班了,可见国家“扶贫先扶志”的方针是有它的道理的,让我们村很多人的心态从“不愿意富”变为“愿意富”。这种活动一办,他们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也上来了。
现在,玩具厂蒸蒸日上,我的两个孩子也上了初中,我感觉我们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当然,我们村不少人的日子也是一起在变好的。
像以前那些贫困户,有的是靠自己打拼脱贫,有的是在政府的帮助下脱贫,大家慢慢地都好了起来。
像我们村里的邢大哥,他有脑血栓,平时躺在床上。他的媳妇也不能外出,就得在家照顾他,后面她来我这边上班,边工作边照顾丈夫,支撑起一个家,加上政府的帮助,他们的日子也没以前过得那么艰难了。
现在附近四五个村里的人在旺季的时候就来我厂里上班,几人组成一队,有些活就可以在家中做,一家人吃完饭就能干活,孩子放学回来了也能帮家里干一干,做完了之后再送回来,这也算是实现了灵活就业吧。
我们是按件计费,他们做多少件我们就给多少件的钱。这样,他们用闲暇时间给我组装,我也给他们多一份收入,我们都挺开心的。
回想这几年,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我们玩具厂的发展。国家“脱贫攻坚”的政策,一位位扶贫干部的努力,确实是落实到了我们老百姓的身上。
县供销社、各村的扶贫干部干部们,为着贫困户和整个村子的发展,在村里各家各户之间来来返返,了解情况,解决困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这里面也有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他们是良心企业,在成为大企业之后选择了反哺社会,不忘记自己的初心,我有时候就会感叹,这才是真正有大格局的企业,发展起来了就回来参与扶贫工作,真真切切,这是很多企业无法做到的。
有时候工人说我的初心就和碧桂园集团的初心是一样的:一开始我在很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把玩具厂办下去,也是不想让我们厂里的那几位贫困户没了工作。
我们农村的人情味是很浓的,让他们“放假”没工作,我也于心不忍,在我的玩具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开办扶贫车间、进行技能比赛和培训,我的玩具厂也帮助到了更多更多的人。
据说我们邢秋口村所在新河县的名字有着“众志成诚,心合则固”的意思,我觉得用在这些年我们县打的“脱贫攻坚战”上非常合适,大家都攒足了劲,心里向着美好生活,团结一致地奔赴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我们这也有革命烈士董振堂的纪念馆,我和村里的党员一块参观过董振堂的纪念馆,他的事迹和精神也带给我很大的感触,一想着以前的革命者为了以后的我们而抛头颅洒热血,我的眼泪就会流下来。
他是长征中的英雄,正是他带着红军西路军,奋战在长征的道路上。他是中国革命的带头人之一,为革命的信念坚持抗争,直到流干了最后一滴热血。
他的精神一直被我们传承着,到现在也有了新的内涵。
在我们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有那么多乡村干部在其中努力奋斗,为我们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不停奔波。
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我们可能还要很久才能过上现在的日子。他们的信念和精神将我们凝聚在了一起、团结在了一起,大家共同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
所以当有人说我是脱贫致富带头人的时候,我总是会和他们说:“这些扶贫干部们,才是真正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呀!”
村里的扶贫干部和良心企业,不仅扶贫还“扶志”,有了他们,我们村才能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脱贫致富带头人,才有了我的今天,才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而这一个个脱了贫致了富的人,也应当接力下去反哺乡村,继续“扶贫又扶志”,这也是我所要坚持的路。
我相信,在这样的趋势下,大家的生活只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未来是可以期待的。
内文数据截止日期:2021年7月17日
来源:《从“扎根”到“引领”:新农人致富记忆与带头密码》(有删减)
受访人:邢少兵
访谈整理、校对、文案:林嘉豪、杨妹、朱烨
编排:不语
审核:章鱼、满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