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纽约的一个雨天》?
说起这部电影,有人说导演伍迪艾伦的格局越来越小了,拍的电影真是越来越小众了。我觉得不是,他是越来越生活化,记录的东西越来越细致化,像每个老年人一样,他关注的东西就是身边那些陪了他一辈子的符号。中央公园这个表象在他的电影里不知道出现了多少次,近几年的电影《咖啡公社》《纽约雨天》里仍然不厌其烦地反复描摹。这部电影基本可以说是就拍给纽约那一个上流社会+高级知识分子的圈子的,如果中国有这么一个圈子,就相当于是拍给京圈+爱新觉罗后裔+保利集团看的一样,片中反复出现红墙黄瓦白塔南长街,只不过中国没啥老钱,时尚文化品位还没有高到那种程度。
片子讲的故事基本上是新钱和老钱碰撞的故事。女主演了一个在伍迪艾伦鄙视链底端的角色:中西部、金发碧眼、牛仔风味、选美皇后,家里开的是充满铜臭气的银行,为了提高品位把女儿送去东部读私立文理学院,简直是钱越多越底端。而男主属于“看不见的顶层”,女主崇拜的钱、导演、大明星、顶级私人宴会,都是他从小看观看腻的东西,他的纽约是MET,酒店下面的钢琴,Hamilton,雨天,而女主的纽约是“只去过两次”的“大城市”
(可怜的女主,美国除了纽约之外确实没啥大城市)和两百块就能在地摊买到的LV和蒂凡尼。伍迪艾伦的白眼在这里都翻得快要冒青烟了。
看多了伍迪艾伦的品位其实也挺招人烦的。一方面全世界99.99%的观众可能都无法达到他的物质和精神水平,所以大家只能表示嫉妒,另一方面他对不属于“纽约”的东西实在是缺乏同情。这里的纽约不是只具体的城市,而是那一套属于纽约的情调、品味、圈子、犹太人等等的东西。这种缺乏同情即使在影片最后Gatsby他妈力挽狂澜地说了一套自己身世之后也没有好转。图桑为什么比纽约差?好吧也许是比纽约差,但那也不是女主自己选择的出身啊。她就是一个傻白甜的没见过世面的美国西部大妞,可能90%的女生都属于这一类型,她们才是美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写到这里,我倒是稍微理解了一些伍迪艾伦的白眼,就像在中国观众的心中,山西矿主的女儿虽然有钱,但她的品位可能和中国90%看抖音的女生差不多,对吧?
说起这部电影,有人说导演伍迪艾伦的格局越来越小了,拍的电影真是越来越小众了。我觉得不是,他是越来越生活化,记录的东西越来越细致化,像每个老年人一样,他关注的东西就是身边那些陪了他一辈子的符号。中央公园这个表象在他的电影里不知道出现了多少次,近几年的电影《咖啡公社》《纽约雨天》里仍然不厌其烦地反复描摹。这部电影基本可以说是就拍给纽约那一个上流社会+高级知识分子的圈子的,如果中国有这么一个圈子,就相当于是拍给京圈+爱新觉罗后裔+保利集团看的一样,片中反复出现红墙黄瓦白塔南长街,只不过中国没啥老钱,时尚文化品位还没有高到那种程度。 片子讲的故事基本上是新钱和老钱碰撞的故事。女主演了一个在伍迪艾伦鄙视链底端的角色:中西部、金发碧眼、牛仔风味、选美皇后,家里开的是充满铜臭气的银行,为了提高品位把女儿送去东部读私立文理学院,简直是钱越多越底端。而男主属于“看不见的顶层”,女主崇拜的钱、导演、大明星、顶级私人宴会,都是他从小看观看腻的东西,他的纽约是MET,酒店下面的钢琴,Hamilton,雨天,而女主的纽约是“只去过两次”的“大城市” (可怜的女主,美国除了纽约之外确实没啥大城市)和两百块就能在地摊买到的LV和蒂凡尼。伍迪艾伦的白眼在这里都翻得快要冒青烟了。 看多了伍迪艾伦的品位其实也挺招人烦的。一方面全世界99.99%的观众可能都无法达到他的物质和精神水平,所以大家只能表示嫉妒,另一方面他对不属于“纽约”的东西实在是缺乏同情。这里的纽约不是只具体的城市,而是那一套属于纽约的情调、品味、圈子、犹太人等等的东西。这种缺乏同情即使在影片最后Gatsby他妈力挽狂澜地说了一套自己身世之后也没有好转。图桑为什么比纽约差?好吧也许是比纽约差,但那也不是女主自己选择的出身啊。她就是一个傻白甜的没见过世面的美国西部大妞,可能90%的女生都属于这一类型,她们才是美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写到这里,我倒是稍微理解了一些伍迪艾伦的白眼,就像在中国观众的心中,山西矿主的女儿虽然有钱,但她的品位可能和中国90%看抖音的女生差不多,对吧?
懂的人自然懂。
微妙的情绪
?伍迪·艾伦喜欢在他的电影里做城市巡游,从欧洲三部曲《午夜巴塞罗那》《午夜巴黎》《爱在罗马》,到伦敦三部曲《独家新闻》《赛末点》《卡珊德拉之梦》。但论他的最爱,还是纽约。
伍迪·艾伦自言“爱了一辈子”纽约,并不是一句空话。这个土生土长的纽约人一直在用镜头默默记录着这座城市里的人和事,《曼哈顿》《安妮·霍尔》《摩天轮》……他总是自言自语叨叨逼着这座城市。
在他的第48部电影《纽约的一个雨天》里,他又一次示范了如何给城市写一篇小传:
1、时间
许多导演立志为一座心爱的城市写传记,在时间维度上他们截取的长度各不相同。有人怀念自己的故乡,于是阿方索·卡隆用《罗马》记录70年代的墨西哥城;肯尼思·布拉纳用《贝尔法斯特》回忆60年代的贝尔法斯特;朱塞佩·托纳多雷用《天堂电影院》梦回60年代的西西里小镇切法卢;保罗·索伦蒂诺用《上帝之手》怀念80年代的那不勒斯……
有的时间跨度特别长,比如史泰龙与他的继承者用《洛奇》与《奎迪》系列为费城写了一部从1976年至今跨度40余年的编年史。同样在纽约,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用《教父》三部曲记录了40-70年代的意大利黑帮史;赛尔乔·莱昂内则将《美国往事》放在了30-60年代;
马丁·斯科塞斯在《爱尔兰人》里聚焦50-60年代;他还继续前推,用《纽约黑帮》讲述1846-1863年间早期移民爱尔兰及意大利黑帮的火并史;斯皮尔伯格则用一部新《西区故事》娓娓道来50年代纽约街头为背景的莎翁故事。
与他们不同,伍迪·艾伦是个只爱讲当代小段子的碎碎嘴,于是他将《纽约的一个雨天》名副其实的锁定在……纽约的一个雨天。
大雨时断时续,天空间或放晴。只短短一个雨天,能发生什么鸟事?
2、地点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纽约这座林子的鸟,都住在哪儿?鹰隼盘踞着《华尔街》,金丝雀栖息于《布鲁克林》,百灵鸟在百老汇歌唱(《纽约,纽约 》),
飞鸟侠在圣詹姆斯剧院蜗居(《鸟人》),乌鸦隐匿在哈林区(《美国黑帮》),喜鹊们住在拥挤而精致的公寓里(《蒂凡尼的早餐》);
猫头鹰《勇闯16街区》,寒号鸟在马路上游荡(《出租车司机》),麻烦不停找上门的不死鸟永远在大厦与大街里奔跑(《虎胆龙威》系列),杀手鸟关键时刻会造访大陆酒店(《疾速追杀》),
爱情鸟相会于帝国大厦楼顶(《金玉盟》《西雅图未眠》),迁徙之鸟却总在自由女神像不远处擦肩而过(《甜蜜蜜》)……
与它们不同,《纽约的一个雨天》有着小资的调性,选景自然讲究。男主盖茨比赌博挣了横财,预定了位于第五大道的皮埃尔酒店,准备与女友度过一个浪漫周末。
可女友阿什利却为了采访大导演,从伍斯特街一路来到富兰克林街的酒吧、阿尔伯特公寓,再到考夫曼制片厂,机缘巧合撞上电影男明星,差点失身,完全湿身。
伴着雨滴淅淅沥沥的落下,失落的男主游荡在SOHO区街头。在朋友拍片取景的米尼塔街巧遇昔日女友的妹妹茜。
之后他们再次在格林威治街雨中偶遇,顺便去了茜位于第五大道的公寓里坐了坐,再一起同游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一幅幅艺术品前重新认识对方。
分手后他独自在著名的卡莱尔酒店楼下那著名的贝梅尔曼钢琴酒吧里借酒消愁,一场艳遇即将发生……
故事的最后,男主究竟会作何选择?答案藏在中央公园里。在那座奇奇怪怪的德拉科特钟下,他将遇到自己的真爱,一吻定情。
3、人物
在纽约,什么鸟都有,当然还能碰上各式各样的鸟人。对于盖茨比与阿什利这对郊区大学情侣来说,纽约充满了灯红酒绿,也住满了三教九流。她会在各种酒会上偶遇大导演、大编剧、大明星,为他们风趣幽默的谈吐与潇洒不羁的外表所迷惑。
毕竟纽约最不缺的就是名人,随便哪个广告牌落下来,都能砸中一个政治新锐、电影明星或是金融大佬。尾随他们的,永远有一大帮狗仔队记者,不停闪耀着镁光灯,为这座城市提供常规照明。他会在街头偶遇擅长闲言碎语的老同学,继而碰上正在拍摄三流处女作的业余导演,与拥有一流吻技的业余女演员。
他很容易在某间高档公寓里找到一帮志同道合的赌客,以便打发时光顺便赚笔外快。之后也很容易在某间格调典雅的酒吧里,认识一位同样落单的性感美女。至于是他钓上她,还是她钓上他?只有地道的纽约人知道。
故事最后,他总能在“大苹果城”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女,因为几乎所有发生在纽约的电影里……有情人终成眷属。
4、事件
在以纽约为背景的电影里,总有停不下来的惊天大事:《复仇者联盟》在这里击败外星军团;《蜘蛛侠》跃身高楼大厦间,消灭犯罪;这里是《蝙蝠侠》守卫的哥谭市,《小丑》在街头煽动暴乱;
这里是《奇异博士》的老巢,他即将在续集里开启恐怖的多元宇宙;这里还是《神奇动物在哪里》的美国魔法总部所在地,纽特在中央公园追踪毒角兽;
威尔·史密斯在这里绝杀末日丧尸,写就《我是传奇》;还是威尔·史密斯,在这里加入了《MIB》,大战外星虫族;《独立日》里,外星舰队摧毁了半个纽约;《后天》里,海啸淹没了另外半个纽约……
感觉纽约特别招惹天外来客或天灾,在电影里被毁灭了一百遍一百遍。但同时纽约也是史上最浪漫的定情之地:帕特里克·斯威兹与黛咪·摩尔在这里上演《人鬼情未了》;斯嘉丽·约翰逊与亚当·德赖弗在这里纠结《婚姻故事》;阿尔·帕西诺在这里《闻香识女人》;
汤姆·汉克斯在这里追了梅格·瑞恩两次(《西雅图未眠》《电子情书》);但后者还是从这里穿越时空找休·杰克曼谈了场《隔世情缘》……
与他们不同,伍迪·艾伦选择在这座爱情圣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行走、行走、行走……阿什利在行走中领略到这座城市的浮华与闪耀,被纽约这个巨大漩涡所裹挟,渐渐迷失自己。最终被大雨劈头盖脸淋了个遍,忘却了梦想,失掉了爱情。
而盖茨比在行走中窥见了这座城市的小众与可爱,他游走在小街小巷中,买了个烟嘴,打了个kiss,雇了个美女,听了个故事,渐渐找回自己。最终他主动走进大雨中,拥抱大雨,拥抱爱情……
《纽约的一个雨天》是伍迪·艾伦写给纽约的一篇小传、一封情书,他用时间、地点、人物与事件的小尺度选择,悄悄讲述纽约日常发生的一幕。观众可以从中了解到这座城市非常小资与浪漫的一面,让人不知不觉中爱上了纽约的一个雨天。而我给《纽约的一个雨天》写的这篇小传,也是写给纽约的一封情书,写给这座影史上出镜率最高的——爱影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