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声之形在国内的口碑不算好?
笔者今天突然看到一篇说是“《声之形》是好电影,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的帖子,于是就想借此讨论一下为什么《声之形》在国内并不讨好。
先来看看国内与日本对本剧的客观评分:国内《声之形》在豆瓣上是6.8分,不算低,但绝对不是一个好作品应有的分数;而日本那边,《声之形》获得了动画三大奖之一的2017年度东京动画大奖中最佳电影动画奖。
这个口碑的区别已经很明显了,而我认为导致国内很多人“对不上电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国内广电进行引进的时候删减了十几分钟的片段,而这十几分钟对整部电影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当然,其实大部分愿意去评分的人应该都看过未删减版,所以这个不是主要原因,不能把锅直接扣在广电头上。【因为删减的片段校园暴力太严重】
2.校园霸凌本身就是集聚讨论度的话题,而且一不小心就容易把影片带来舆论压力。其实很多人看完这个关于校园霸凌的影片都会有很多吐槽:像是西宫硝子为什么从头到尾都是善意的笑,为什么她一直说对不起?为什么她一直不反抗?这不是蠢吗?这样被霸凌难道不是自己活该吗?如果是我早就反抗了等等...其实我们国人有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毕竟校园的大环境不一样。我想让大家知道的一点是:日本动漫中把错误全部揽在自己身上其实很常见。
在日本的文化中,一直有一种自我责任论,举个例子:为什么很多日本女高中生不小心被骗去拍片后,却老老实实的拍了?不仅仅是拍片的有“你看我们设备好不容易找来了,你不拍的话我们就会亏损“之类的说辞,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文化中一种有点病态的自我责任论,被抓去拍片的女生往往会认为如果我不拍就会让别人亏损,这就是我的责任了,是我导致他们亏损的,殊不知其实把自己抓去的那些人才是加害者。日本整个社会都很流行把责任归于被害者的一方,使自己这个团体看起来更”干净“,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善恶判断的程度了。
说了这么多,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声之形》,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看女主西宫硝子身上的行为,我们就可以很好理解了为什么硝子会一直说对不起,那就算她把这种欺凌转化为了自己听不清声音的责任,从而导致自卑。所以《声之形》在日本会有很大的反响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直面校园霸凌这个一直以来挥之不去的问题,并且很好的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影片透过声音向我们传达的其实是一个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事儿。不要有自己比不上别人而产生自卑的想法,不要因为自己的好奇心演变为妄自尊大的欺凌,转变就是在人与人之间沟通开始的,从而由沟通敞开自己的心扉。
因此,当声音随着不同的形状而来时,自己的内心也会因此而打开,心声一定能够传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