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同学麦娜丝”的部分解读
这导演太有才了hhh,给我带来的惊喜不比《大佛plus》来的少,里面也有着之前的彩蛋,也算是继续延继了之前风格的黑色幽默
吴铭添,没有才华的导演,嚷嚷着明天会更好,名字却以暗示“无明天”,坚定幻想着差个“4”就能一步登天,却在兄弟闭结死的时候彻底变成了另一个自己 闭结也是悲惨,过着贫苦的生活,自己住进了自己纸糊的房子,遇上了心爱的人,在最后一天,甚至连哑巴都好了,母亲病好,当他迫不及待把自己的声音送给铭添的时候,换来的却是铭添某种“背叛”,“全心为他人着想却忘记了自己的梦想”,在自己终于摆脱出某种困境后,却快快的离去,一生的快乐,也只有在运货车上快乐的歌唱,多悲惨啊!连死亡都在心念着母亲有无把红豆汤冻起来。
说说我对片名的理解吧,同学麦娜丝。其实我在片中我还蛮奇怪,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片中麦娜丝出现的时间甚至没有铭添老婆出现的时间长,为什么会这样呢?
可后来我又明白了,虽然四个人是同学关系,但从开头到结尾,四个人都发生了某种成长
电风是个保险业务员,尽心尽责,有着较高的业务水平却被主管“五角”用着各种手段找茬,毫无情义可言,跳进湖里(不得不说这个桥段真的意想不到却又很真实),面对新的自我?
而罐头则是机缘巧合遇到自己的女神,反复犹豫去找了她却又梦碎
他们四个人(不止了)走入社会(深入社会)的过程也暗示了各个不同的状态
铭添怀揣着电影梦,最后却抛弃了梦想,连初心都忘了,混入大流,抛弃兄弟情义,甚至背弃支持自己电影梦的老婆(她老婆也从成长了许多)
罐头对麦娜丝的幻想,也似对未来生活,社会抱有美好幻想,虽然他一直都不愿意承认这种变化,但在最后一次梦碎,才会这样哭哭啼啼的往回跑,这何尝是种成长呢
闭结则是把握着自己的节奏,战战栗栗的生活,却不适应社会变化而被淘汰(这个有些过度解读了)
电风怀才不遇,虽然看到且痛斥这种变化,但也无可奈何,最终落得一无所有
就是所有这样的变化,期望的落差,心中的不快,都在最后闭结的死亡所引爆,才出现了导演进片子里打人的情节,而这一切又是那么的真实!现实比电影更为荒谬!相信这也是导演所想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