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空的莫扎特:一部朴素又浪漫的儿童奇幻电影

  写在前面的话:《外太空的莫扎特》上映后,在豆瓣评论区出现了一些争议。有叫好声,也有不少骂声。那么这部片子到底好不好看?笔者认为,倘若从一部儿童电影的视角出发,它还是有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尤其那些浪漫至极的奇思妙想,和我们曾经拥有的真挚情感。

  作为儿童电影,它首先离不开亲情。将《外太空的莫扎特》归为一部描述亲情的电影,并不为过。黄渤和荣梓杉的父子矛盾冲突是主线,黄渤变成一个恨铁不成钢的“控制欲”父亲,一方面是现实所迫,另一方面他同样拥有一个“控制欲”型的父亲——范伟饰演的小天爷爷。黄渤最终在父亲训诫他学会了共情,决定做一个不再干预儿子梦想的父亲,这几乎是很多亲情片的常用处理手法,却始终让人感动。或许这是因为现实之中,我们总会在父母的固执之下做出一些无奈的妥协吧。

  任小天的同学马元,是个一出场就让人联想起胖虎的大块头,并且和胖虎一样爱惹事儿。后来我们才知道,他的妈妈死于车祸,而同样大块头的父亲,其实是个面恶心善的男人。电影暗示了马元因为母爱缺失造成的郁结,也暗示了他和父亲的关系修好。还有小天喜欢的女同学,也是一个不能左右自己命运的女孩。总是不断搬家的她,几乎没办法交到知心朋友。她和父亲的关系,同样也是亲情线的一个分支。

  亲情之外,友情也是本片着重展现的一个方面。任小天和莫扎特的关系自不必说,到最后他们甚至由友情升华为亲情,成为彼此的重要羁绊。还有拯救莫扎特的“五小强”组合,有人觉得他们的出场太尴尬,其实这正是儿童电影相对调皮和无厘头的一种表现形式,你可以视其为一种浪漫,但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少年之间纯纯友情的呈现方式。

  说到浪漫,这确实是一部浪漫至极的电影。从脚踩飞石攀登高高的水塔,到坐着海盗船飞越云端,再到万里长城上的仰望星空,阿尔法18文明的瑰丽奇特,这不就是每个成长中的少年少女都曾渴望的幻想曲吗?这不就是我们当年看ET时那种最原初的感动吗?即便现在的我们,早已过了这样爱做梦的年龄,我们也不能失去这种感动,失去这种纯真。而莫扎特前往地球的使命,正是基于一种智慧生命之间共同创造高科技文明的愿景。可能这种朴素又美好的“第一次接触”已经过时了,但它确实是让每个80、90后热泪盈眶的珍贵回忆。忘了那个恐怖的黑暗森林理论吧,也许越高等的文明,越可以像个孩子一样敞开心扉。

  从类型片角度看,《外太空的莫扎特》虽为一部典型的儿童奇幻电影,但它同样触及到了一些科学理论。比如任小天提出的超弦理论,万物的本质都是振动。还有对阿尔法18行星以声音作为能量来源的阐释,以及他们是如何让声音变得和影像一样充满律动。硬要把它上升到硬科幻的高度是没有意义的,就像非要让科学和艺术分出个高下那样不可理喻。

  电影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地方,关于反派的形象设定。姚晨的四川话很好玩,外星人的“大忽悠团”也足够荒诞,不过这二男一女的三人组搭配,还是触发了我另一个奇怪的笑点。看过鸟山明《龙珠》的朋友也许想到了,这不就是漫画里早期出现的“皮拉夫三人组”吗?当然还不能忘了贾冰饰演的语文老师,他确实是一个被小品耽搁的电影演员。而郎朗的客串也让人印象深刻,甚至还被荣梓杉“黑”了一把……这部电影的配角是格外生动有趣的。

  总结一下,《外太空的莫扎特》确有些许不足,但那些搞怪的笑点,让人格外怀念渐渐远去的港式无厘头。任小天和外星人之间朴素真挚的情感,也让我们开始追忆童年时代所有逝去的美好。在这个不同寻常的2022年,我们实在太需要一部这样的电影了。尤其推荐给有娃的家长,旅行很麻烦,但带着孩子一起看部轻松愉快的电影,还是很容易的。

  龙珠里的皮拉夫三人组

  电影中的反派三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