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鱼狗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白腹鱼狗的图片白腹鱼狗(学名:Megaceryle alcyon,英文名:Belted Kingfisher)是佛法僧目翠鸟科大鱼狗属的鸟类,又叫做带鱼狗。颈部及下体白色,前胸具深色环带,雌鸟腹部还具有棕色环带。前额和头顶部是深蓝色羽毛,眼先白色。两颊黑色。生活在不同类型的水生境。湖泊、山涧、海岸、红树林、海湾、沼泽、河流、水库和平静的海面。主要食物包括鱼,大多是鳟鱼,杜父鱼和大西洋鲑鱼,通常消耗小鱼。分布于美洲。

  中文学名:白腹鱼狗

  拉丁学名:Megaceryle alcyon

  英文俗名:Belted Kingfisher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大鱼狗属(Megaceryle)

  繁殖区:北美洲 : 广泛分布

  非繁殖区:中美洲, n 南美洲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蓝色

  次要羽色:白色

  白腹鱼狗:形态特征图

  白腹鱼狗:形态特征图

  白腹鱼狗:形态特征图

  白腹鱼狗:形态特征图

  白腹鱼狗身长28 - 35 cm ,翼展48 - 58 cm,体重140-170 g。前额和头顶部是深蓝色羽毛,眼先白色。两颊黑色。白领,脖子上的黑圈有时断续。翕,背部,尾巴,翅膀深棕色。背部羽毛有鳞片状斑纹。底部和分尾完全是白色的,或多或少有浅黄色,粉红色或黄色色调。有些鸟的下颏,喉咙及胸部的镶着精细黑色纹。

  头部有灰色羽冠,头羽扩散到脖子上。喉咙和颈部白色,白腹和灰胸之间有棕色羽毛相杂。雌鸟有一个红色带叠加在腹部的灰色带之间。腿短,体重,头部和颈部的壮硕与身体其他部位特别不相称。

  体形较大。嘴长而侧扁,峰脊圆;鼻沟显著;翼尖,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 枚短,第2或3枚最长;尾较嘴长;体羽黑白斑驳。

  白腹鱼狗:地理分布图

  白腹鱼狗:地理分布图

  广泛繁殖于北美洲,非繁殖地包括中美洲及南美洲。

  白腹鱼狗:雄鸟

  白腹鱼狗:雄鸟

  白腹鱼狗:雌鸟

  白腹鱼狗:雌鸟

  白腹鱼狗在威胁入侵者或当合作伙伴时,会发出清晰的鸣叫声,以示警告。白腹鱼狗生活在不同类型的水生境。湖泊、山涧、海岸、红树林、海湾、沼泽、河流、水库和平静的海面。

  领地意识非常强,大多数的本土防卫措施是通过语音指令或呼声威慑对方。鸣声类似振动机械的敲击声。在两个伙伴之间则发生一种短尖叫威胁。寻找猎物的方法和其他翠鸟类似。该种迁移,尽管它们能够忍受北美气候中严酷的低温。

  主要食物包括鱼,大多是鳟鱼,杜父鱼和大西洋鲑鱼,通常消耗小鱼。当鱼稀缺时也吃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水生昆虫(蜻蜓),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其他类幼鸟,小型哺乳动物和浆果。

  白腹鱼狗:雌鸟在孵卵

  白腹鱼狗:雌鸟在孵卵

  在产卵期间,夫妇积极捍卫自己的领土。尤其是雄鸟,如果发现有图谋划不规者,它会立即作出反应,竖立起羽毛以警示侵略性。此物种单配制,雄鸟会给雌鸟献歌并提供食品给雌鸟。当配偶关系确定交配后,雌雄会共同沿堤岸选址,在松散的砂土或是黏土层挖一个长80厘米的鸟巢。鸟巢一般建在捕鱼区附近。雌鸟每次通常产6至8枚卵,孵化时间22至24天。父母双方轮流孵卵。幼鸟一般第二十八天离巢,但仍与父母同住三周。

  白腹鱼狗

  白腹鱼狗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无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