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成长,青春片中的标杆——《声之形》

  听说大家都看了《声之形》

  听说大家都看了《声之形》,额……还是不吐槽它吧。且听我正正经经地来说一说《声之形》这个片子。不过作为一个比较沉迷漫画的人,听说它的原作是一部漫画,所以没忍住就看了,所以这次就仿照最早《巨人》的那次漫评一样,分为漫画篇和动画篇,顺便加一个对比篇,给大家推荐一下漫画,算是点评加安利向。

  总起:《声之形》是由大今良时创作,讲谈社发行的青春校园带点社会话题性质的漫画,共7卷,于2013年在《周刊少年magazine》上开始连载,2014年完结。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今良时的出道成名作是看漫画的各位都很熟悉的SF系大作《壳中少女》,但是在出道前发表并被编辑相中的第一部短篇,就是这篇《声之形》。熟悉日本漫画体制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日本漫画新人一般都是先投稿短篇到本刊的附属刊物上,然后再看人气,能否连载。结果,大今良时被相中,但是,《声之形》并没有顺利连载,因为各种原因,编辑部要求她改编冲方丁原作的《壳中少女》作为出道作。对于漫画人来说,能有一个出道的机会就不错,所以她自然也没有放过,而在《壳中少女》完结后,《声之形》也成功连载,也算是了了她的一桩心愿。当然,为了连载成长篇,在故事已经进行了一些修改,加入了更多的人物,感情的描绘随着作者的成长也更加细腻,最后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声之形》。

  而《声之形》的动画由京都动画制作,于2016年9月17日在日本率先上映,其后引进了中国台湾、香港、大陆,好评不断。不过,最近在网上也出现了一些批判的声音,包括什么斯德哥尔摩式的女主,或者只从霸凌者角度出发,而没有关切被霸凌者之类的,使这部作品的口碑在大陆反而呈现两极分化。而这次主要是来讲讲我对这部作品的看法。

  漫画篇:我对《声之形》的漫画评价挺高的,满分10分的话,应该会在8分左右。从《壳中少女》中,就不难看出她在对人物心理的描绘非常细致,对故事节奏和紧张感的塑造方面也很棒。这些归根结底是她漫画的分镜做的很好。也许是身为女性的关系,对于人物感情的体会更加细腻一些,而这样的特点在《壳中少女》这种剧情向的SF作品中虽然也有透露,但是不多,而在对感情描绘具有极高要求的校园类作品《声之形》中,大今可谓是如鱼得水。这也是为什么我对看过《声之形》动画的同学,都会强烈推荐再看一遍漫画的原因。

  举个例子,就是男主在去见硝子之前的心理活动,对自己人生的预测,没有一句话,而是各个阶段的图片,最后给倒在垃圾堆里孤独死去的男主一个特写,看了之后确实有一种让人感觉很恐怖。

  而硝子自杀的片段也是下足了功夫,男主一连串的思考掉下去到底会不会死,懊悔自己是不是不应该遇到西宫,在自己还没有想清楚的问题前纠结,甚至开始向上帝,向明天忏悔,但是他毫不迟疑地选择了救西宫,这样的心理刻画,除了细腻,我也没别的词可以形容了。而人物的视角切换方面也做的很精妙,虽然是以男主角将也作为主视角进行故事的叙述,但是时不时也会切换到他人的视角,来描绘各个人物之间心理的隔阂。

  《声之形》的故事框架很简单,就是将也一边向硝子赎罪,一边和周围的人一起打开自己心灵的枷锁的故事。这样的作品在剧情上的波折不会很大,因此很大的功夫都会放在人物的心理上,能否打动读者也就成了判定这类作品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声之形》无疑是成功的。去掉的两分,主要是因为漫画的结局有些仓促,人物的感情线处理不够到位。画风方面,其实我个人觉得漫画的画风挺好的,虽然线条有点杂乱,肯定比不上京都的萌系人设,但是总有一种情切感……关于结局的问题,会写在对比的篇章,这里就不继续了。

  动画篇:本次《声之形》的动画由虽然由京都动画制作,但是监督不是武本康弘,剧本不是志茂文彦,也不是贺东招二(贺胖全金4明年就开播了,哈哈哈),京都神作频出时期的黄金三人组一个都不在……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很有后京都风的,要问为什么的话,因为这次的导演是山田尚子,也就是接盘山本宽后,成功上位,制作了《K-ON!》的监督,“京都脸”的罪魁祸首之一。也是从《K-ON!》开始,京都发现了卖人设比卖故事要更容易赚钱……怎么说呢,山田的作品虽然在剧情掌握上,没有武本那么强(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毕竟铁三角关系铁,沟通起来肯定要顺畅很多),但是画面上,山田确实要比武本的好看一些,人设方面,80后的山田做的人设也更加贴合现在宅“男美型,女萌系”的特点,武本虽然只是70后差的也不大,但是代沟还是代沟啊。这从后来京都脸大行其道就可以看出来。举个例子,武本监督的《幸运星》和山田监督的《K-ON!》同为日常废萌系,《幸运星》很火(我也比较喜欢灵魂歌手泉此方,cha-la-head-cha-la!),但是热度在《K-ON!》面前还是不堪一击,个人认为这和画面还有人设是有绝对关系的……现在京都的特点就是会通过一些小动作的蜜汁高帧还有小表情,也就是一些细节来来体现人物的萌点,像是什么上课的时候课桌下摆摆脚啊,跳个舞啊,X摇啊之类的……

  当然,即使只是单从演出角度说,或者故事节奏来说,个人认为虽然武本较强,但是山田只是相对欠了一点,还是挺厉害的。关键的剧本方面由《玉子市场》当中山田的搭档吉田玲子。这位60后的老剧本家在这次《声之形》中稳定发挥。而这对组合在日常系的动画中还是挺不错的。而这次《声之形》七卷漫画压缩成一部电影最后呈现出的效果也算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虽然剧情节奏上还有一点不太连贯(一部分原因是漫画遗留问题),以及一些删减个人不是很能赞同,但是在结局的改动上,个人认为还是可圈可点的,这个当然也是放在对比篇讲。画面表现力自然也不用说了。

  这里有一个特意提一下的点。虽然我们早就知道了日本的声优很厉害,但这次……早见沙织真的太强了!加上这次狂赌之渊里梦子的完美演绎,当年的绫濑小天使在我心里已经完完全全上升到一线甚至超一线水平了。还悠木碧配的弟弟,额,我以前一直以为UMB是一个一条声线到死的人,但是这次配的弟弟我真没听出来,厉害……几个比较新人的声优表现也很棒,只是心疼我决带笑教主,唉,只要努力,还是能“用演技……带来笑容”的。

  顺带一提,这次的动画删减,不是焚化局的锅,是为了排片做的删减(具体是京都还是引入方,我就不知道了),在观影体验方面确实也受到了一些影响。我的观点是,京都的制作就值这张电影票了,少了的部分,百度云补上。动画篇结束。

  对比篇:其实动画电影和漫画是不同的形式,作对比也不太好,但对于这部作品,我还是希望能够看了动画之后,能够看一下漫画。

  说要对比主要就是剧情方面。动画对于漫画的删减主要就是开头和中间部分,结局也做了修改。开头部分是关于男主跳河经历、斗殴事件、家庭问题以及对于战胜无聊的论述等等,这使得将也对于硝子的霸凌看起来好像无来由,但是漫画对于这一段的处理比较到位,也为将也在硝子转走后,反被霸凌埋下了伏笔,将将也的人生真的从顶峰,一下子扔进了谷底。而将也被霸凌的描述也被删减了一些,这使将也的处境看起来貌似没有那么绝望,自杀的动机也就是企图也没有那么明确,这直接导致了后面将也的行动略显突兀,动画总的来说表现效果还行,但是与漫画相比差距还是太大。可能有一些人的观点认为男主的行为属于自我陶醉的行为,犯下的罪孽是永远不会被消除的。这个问题在漫画里也有被提到,将也一直都在纠结,这种赎罪行为的正确性,也想过一死了之。故事前期,他一直都认为自己的余生都该为了硝子赎罪,但是结弦的质疑之后,开始想自己是不是不应该来找硝子(这个问题在漫画的很多剧情中都有贯穿,也是将也被霸凌后自卑性格的体现)。而在游乐园和伙伴们一起游玩时,他也曾想过,自己真的有权利这么“开心”吗。但是通过妈妈烧170万(那段是真的心疼:),以及硝子、学校的朋友还有外婆等等事情历练,将也渐渐成长,意识到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贵的,至少对于某个人是可贵的,为了珍惜自己的人,自己也要珍惜自己,不管别的怎么样,自杀绝对是最下的选择。而在硝子自杀时,他在心理短暂的纠结后(这也说明他开始珍惜自己的生命),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牺牲自己,其实就是给自己的救赎交出了一份答卷。正如漫画中所说的,将也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了那一抹笑容而在努力。这绝对不仅仅是自我满足,更是一次自我的成长、蜕变。现在很多人喜欢追求完美被害者和拒绝赎罪。你接不接受他的道歉另说,但假如连别人道歉、赎罪的权利都剥夺了这是绝对不合理的,难道人犯错就是只有去死这个选择吗?符不符合现实绝对不是评判一部作品优劣的标准,不如说一味只想着迁就现实的作品才是缺少了人文的关怀。对于青少年漫画来说,比起批判青少年缺少什么,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什么东西。而将也这种赎罪的精神,我觉得正是现在年轻人需要的“担当”。

  中期,漫画当中其实给到了很多配角的视角和故事叙述,包括粗眉毛帅哥真柴智、佐原等等,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外婆的葬礼。葬礼虽然动画也做了,但是修改了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看到西宫妈妈哭的不是结弦,而是将也,后面开始了一段剧情就是外婆的信打开母女之间的隔阂。这段剧情也让西宫妈妈的形象真正立体起来,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段。而粗眉毛帅哥柴智与将也小学班主任的剧情,佐原和直花的剧情等等,这些直接被删除。这些可以说是《声之形》的重要部分,因为就是这些剧情体现了《声之形》真正的主体——沟通和成长。将也和他们之间沟通的隔阂由X来体现,而他们之间虽然没有X,但是也存在着各种问题,而通过将也和硝子这条线,一点一点爆发出来,却又随着他们的成长,一个一个解决掉,这就是《声之形》的主体,而《声之形》漫画最后几话的标题也是用的每个角色的名字,来表示本话中解开心结的人。包括硝子本身也是,因为听力不好,和家庭问题带来的自卑,把所有的错都往自己的身上揽,认为不论是家庭还是班级的问题全是自己的错,而在直花的提醒以及将也的舍身之后,这份珍惜自己的请求终于传达到了硝子心理,硝子也因此决心重新集结大家。而电影删除了这些,加上什么残疾、霸凌之类的宣传,导致了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而用社会问题的眼光去批判它。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在关怀别人之前,更重要的是先真正关怀一下自己。《声之形》透过硝子的事件,把每个人的问题暴露出来,通过面对而不是逃避,最终战胜自己的心魔,获得成长,这样的片子,才叫“青春片”。也许它很俗套,也许它很幼稚,但在“成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人们,更加需要这样的一份“天真”,需要这种暖心的故事。

  而最糟糕的就是结局,看了漫画的都知道,永束从中期开始就组织了一场拍电影、赢大奖的活动,这也是中期各路矛盾爆发的导火索之一,结果也就是动画里看到的各路人在桥上一段失败的交流后,分道扬镳。而在将也昏迷期间,硝子就是通过重启电影计划,把各路人马重新集结起来。这么讲是不是感觉好像还不错,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漫画假如处理到位的话应该是和我上面讲的差不多,但是最后各路感情线的处理却十分仓促、粗糙,特别是川井这个人物的心理,满满透露着一股,我编不下去了了的感觉,什么“我很可爱”的,全都是在放屁!

  《声之形》的漫画从中期开始就由于题材原因受到了日本方面残联的关注,因此个人认为这个仓促的结局,不排除有腰斩的可能。而京都为了处理这段剧情,直接做了暴力删除,跟“拍电影”剧情有关系的所有感情线,全部删除,一个不留,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还意外的不错,但是影院有删除,所以院线上看到的版本可能有点尴尬。效果不错归不错,但是毕竟暴力删除,还是会略有些突兀。不给过将也最后打开自己捂住的耳朵,开始倾听来自周围的话语,这一段还是能够将《声之形》的主题烘托出来。至于漫画其后成人礼的片段可有可无,也不多做讨论了。

  对比之下,也就是说《声之形》的漫画,前中期的表现还是非常棒的,非常诚挚地推荐给大家。

  总结,细腻的人物情感,精致的制作,青春、稚嫩而又温暖的故事,充满了正能量,“青春片”标杆中的标杆。《声之形》漫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