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观影者眼中的《雄狮少年》

  这是一个普通的观影者对于《雄狮少年》的观后感。今天,对这部电影几乎一无所知的我看完了这部电影的点映。而b站上对这部电影几乎是两极分化的评价,使我忍不住写点自己的感受,希望能给尚未观看这部电影的朋友一些小小的参考。【本文带有剧透,请酌情观看】

  关于这部电影,争议点基本上集中于人物的长相:眯眯眼、吊眼角、宽眼距……这些关键词无一不挑动着人们某一根敏感的神经。但看完了整部电影,我的拙见是,《雄狮少年》绝不是一个所谓“夹带私货”的电影。

  走进影院前,我完全不知道这部电影的角色长什么样。主角阿娟登场后,我确实对他独特长相有些讶异,但更多的是惊喜:终于有一个跳脱出传统“建模脸”的主角了。他真的像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孩子,而不是一个长着明星脸却硬说“平凡”的动漫角色。随着后续剧情的发展,这张不算帅的脸上渐渐显出了更多生动的神情…从最初的“病猫”到结局的“雄狮”,阿娟的面貌并没有改变,但我的的确确感受到了他气质与眼神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是一个心存梦想、自卑瘦弱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个坚韧的雄狮的变化。在这张看似带有“偏见”的人物建模的脸上,呈现出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对于这种精神的赞颂。

  关于剧情,说实话,电影前半部分并不出彩。有些台词甚至让我感到尴尬…只是一个农村男孩想要舞狮,拜师学艺克服各种困难的故事。但其中能够触动人心的地方也不少:留守儿童对双亲归家的盼望、农民工父母对家人宽慰、咸鱼强夫妇关于梦想与生计的选择……但后半部分,从阿娟为了工伤昏迷的父亲离开乡村来到大城市打工开始,电影的情绪渲染就一路层层推进,直到结尾的巅峰。

  如果说前半部分的剧情描述的是少年人青涩的苦闷与美好的奋斗,后半部分就是现实的铁锤砸碎了“明天会更好”的幻影。猝不及防出现的现实的刺痛,是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的真实写照。工地、苦力、下下铺、危楼宿舍、灰头土脸、满身泥水、不知要多少才能攒够的钱……这种生活的钝痛,或许影院中许多年轻的观众都从未经历过。但世上确确实实有人,在过着这种日子。舞狮的梦想变得遥遥无期,压在少年眼前的只有为了生存、为了家人的奔波劳碌。

  好在,《雄狮少年》留下了希望的火种。梦想在现实中蒙尘,但它不会消逝。当阿娟在破旧的工舍楼顶,迎着从钢铁森林中升起的朝阳,舞了他认为的最后一段舞狮时,舞狮的鼓点响在他的胸膛,响在工地,响在工厂,响在千千万万为了生计奔波的劳动者心中。这一刻,雄狮坚韧的脊梁正生长着……结尾处的舞狮大赛更是将情绪推到了最巅峰。我在众人击鼓时激动不已,恨不得同他们一起高呼;我在阿娟举着狮头跃向擎天柱,充满民俗粗犷风格的bgm响起时当场泪崩。少年纵身一跃,跃向一个奇迹,用自己那曾经瘦弱,却被生活重担磨砺厚实的双手高高地抛起红色的狮头。这一刻,雄狮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怒吼。《雄狮少年》并不是一部单纯的鸡汤热血漫。他所说的是这世界上的一种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电影结尾,赢得比赛的阿娟来到了上海继续打工。?生活似乎要一如往常那样继续了。但观众知道,“雄狮”已经连同舞狮的精神,和阿娟融为一体。生活的重担压不垮他,雄狮少年会永远举着他的红狮头,舞着矫健灵动的步伐,无畏的走向耀眼的朝阳。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本文省略了电影大部分情节,纯粹为个人观感。若您在阅读后对于《雄狮少年》产生了兴趣,那将是我莫大的荣幸。不介意的话,请点一个小小的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