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时代最强音
2020年,是普洱市宣传思想工作不同寻常、不同凡响的一年。这一年,在省委宣传部的有力指导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宣传思想战线牢牢把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对外搭建展示普洱形象的“大舞台”,对内凝聚推动普洱发展的“正能量”,演绎了一个个守正创新、催人奋进的新时代普洱故事。
理论武装凝聚普洱智慧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为各级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核心内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举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9次;组建市委宣讲团,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组织开展宣讲2000余场(次);创新开设“学习强国”线下推荐阅读专区,全市13.3万余名党员干部注册使用“学习强国”APP;开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等专题专栏,推出理论调研成果30余项,发布理论研究文章60余篇,为市委科学决策提供智慧支持。
新闻舆论传播普洱声音
2020年,全市累计250余家600余人(次)国内主流新闻媒体记者对普洱采访报道,召开各类新闻发布会45场(次),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推出第一手报道10000余篇(条),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59篇(条),人民日报社及所辖媒体867篇(条),新华社及所辖媒体971篇(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深入人心,普洱市在全省首家看望慰问武汉滞留普洱游客、普洱市支援武汉市医疗队出征等成为新闻热点。脱贫工作委员会、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帮互助机制等一批典型经验和“时代楷模”朱有勇、“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李娜倮等一批先进典型的宣传声势强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普洱探索,基础设施建设的普洱巨变、普洱成功战胜有气象水文记录以来最严重旱情和黄脊竹蝗跨境大规模入侵等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民日报》报眼刊登《走茶马古道 看山清水秀 我在那柯里等着你》的重点报道,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推出普洱系列报道,云南日报头版30多篇重点报道宣传普洱,云南卫视《权威访谈》《新视野》专栏聚焦普洱绿色崛起。中英双语动画短视频《一杯咖啡里的脱贫故事》在海外社交平台发布,全球播放超4亿次,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赵立坚纷纷点赞打CALL。世界著名生态经济学家、美国人文科学院士小约翰·柯布在《人民日报》撰文点赞普洱把绿水青山“美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经济价值”的成功经验。
文明创建汇聚普洱力量
全力推进“全国志愿之城”“全国阅读之城”“新时代文明实践之城”创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177个,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全市登记注册志愿者达22余万人,开展志愿服务1000余场次;以中国沿边城市排名第一、全省排名第一的佳绩,成功创建成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受到省委、省政府嘉奖。全年,普洱市创成全国文明单位4个、全国文明村5个、全国文明校园1个,市委宣传部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普洱问政》推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等六期专题节目,成为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抓手。
文化建设彰显普洱自信
持续推动文艺创作出精出优,全年推荐申报省级文化精品工程6项,实施市级文化精品工程23项,创作各类文艺作品320余个,策划开展全国著名作家走进“天赐普洱·世界茶源”采风创作。脱贫攻坚报告剧《宾弄赛嗨》精彩亮相第四届云南群众文化彩云南奖决赛开幕式,并走进中央党校和云南大剧院巡演,成为了普洱的一张靓丽名片。在普洱景迈山取景的电影《一点就到家》国庆期间上映,“远山树林的味道——普洱咖啡”多次登顶热搜,助推普洱咖啡销量同期增长超过150%。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22.44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8.4%,增速全省排名第二。
展望未来,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国际康养旅居目的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前沿窗口建设,为普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普洱广播电视台云上普洱
来源: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中心
编辑:付利琨 王若宁
编审:易垚宽
监审:罗成姝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