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の形——看见声音 关于声之形的一些思考
去年的夏天,有两部动画电影上映。一部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新海诚老师的《你的名字》,另一部就是今天我要讲的,山田尚子任监督的《声之形》。
有趣的是,在日本这两部电影上映的时间差不了多少,但是在中国,两部电影的反响完全不一样。《你的名字》传遍了大街小巷,掀起了一股“动画热”,而声之形,在今年9月份才姗姗来迟。
的确无论是剧情还是风格,两部电影完全不一样。《你的名字》是一出精彩的青春爱情戏,讲述的是男女主人公跨越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最终相遇的故事。而《声之形》的主题就要较为严肃一些,它不是一部能够吃着爆米花喝着可乐来轻松观看的电影。你会感到压抑、难受、痛苦,进而会对剧情进行深度的思考,对人物进行详细的分析。
校园霸凌
声之形讲述了校园霸凌的故事。这个话题其实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有关于校园霸凌的文学作品也不少。值得注意的是石田将也后来从欺凌者变为被欺凌者的转换。
它充分说明了校园,特别是年级越低的校园环境中,校园霸凌一般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利益性。或许是因为某一个人带起了头,又或许是单纯因为对某个人不满,就会发生欺凌行为,再加上这个年纪的人并不会把握分寸,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也不够,所发出的欺凌行为可能会远远超过成年人的想像。
总而言之,它具有偶然性和易变性,想要在酿成大祸之前阻止,就要求老师要对自己班级的有足够的了解程度,也必须学会对学生的有效教育方法。老师常说低年级比高年级更难带,就是因为低年级的老师要担负起给学生建立正确三观的责任。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反思,在事情败露之后,同学们都选择推卸责任,于是就变成了石田一个人的错。我记得在教育部的宣传文件里面,我看见过这样一句话“校园霸凌没有旁观者。”我现在愈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对被霸凌者来说,漠不关心本来就是一种霸凌行为,哪怕是在TA哭泣时递上一张纸巾,都会给予被欺凌者极大的精神安慰。不过很多人在遇到此类情况的时候,要么是抱着不关我事的心态,要么是跟着起哄,等到事情闹大,就干净利落的推卸所有责任。所以我希望,当你遇见霸凌的时候,请伸出援手,哪怕是一点点关心的表示,都会成为沙漠中的人遇见的一汪清泉。
弱势群体
西宫硝子是社会弱势群体的缩影。很多人在看到硝子面对欺凌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其实她不是不争,她是争不了。
身为弱势群体,生活比普通人艰难了数倍,还要忍受旁人掺杂着异样的眼光,背负着远比她应该背负的沉重许多的重量前行。“默默忍耐,不断道歉,是她唯一知道的生存之道。”(借鉴自小说《秒速五厘米》——加纳新太)
她怀着一颗善意的心,却被无数次的伤害;她渴望温暖,迎来的却只是寒冬;她试图反抗命运,却被打击的遍体鳞伤。硝子仅仅想得到友情,像个普普通通的孩子一样活着,可是这些对硝子来说,都是奢望。
温柔的人都是受过伤的人。正是因为受过伤,她们不愿意给别人带来伤痛,之所以温柔,是因为渴望被温柔的对待。温柔的人会失去撒娇哭闹的权利,她们不能倚靠另一个厚重的肩膀,也不能享受一个温暖的怀抱,她们只能把所有烦恼埋在心里,换来一份从容,带着和煦的笑容去安慰别人,接纳别人。
而这样的人,一旦崩溃,就会十分彻底。就像黄河下游那高高的堤坝一样,看起来坚不可摧,一旦决堤,后果难以设想。又因为温柔,她们不忍心伤害别人,所以崩溃的结果,很可能是像硝子那样往楼下一跃。要知道,在现实中,不是每一个硝子都会被石田拉住。
同时,硝子也是一个自卑的人。这一点我太熟悉了,熟悉到心痛。我之所以会在电影院哭到站不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在硝子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
自卑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总处于劣势。总会想自己的一举一动是不是有失礼貌,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得体,自己的行为是否给别人带来了什么困扰。在面对指责和批评时,也只会一遍又一遍的道歉,就算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内疚感也会刺得自己无法呼吸。很怕失去,总会主动低头认错。主动会拉低自己的价值,但是不主动,就可能失去一切。
硝子很喜欢笑,笑起来也非常可爱动人,但是我看到的,还有一层无法言说的无奈与痛苦。
我很喜欢的歌里面有一句歌词堪称道破了这一点:
“谁在你两臂中低的不需要身份。”(来自谢安琪歌曲《钟无艳》)
赎罪
石田将也一直在试图赎罪,可是这遭到了所有人的嘲笑。过去欺负过硝子的行为成了他一生的污点,怎么努力也洗不掉。
这其实是一个难题。大家小学时都学过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喜欢说脏话,他的父亲叫他每说一句脏话就往篱笆上钉一颗钉子,坚持一天不说就拔掉一颗钉子。后来小男孩终于拔掉了所有的钉子,但他父亲指着留下的洞说,这就是被你的话语伤害的心,钉子可以拔掉,但是留下的洞永远也无法消失。
东野圭吾的小说《虚无的十字架》里面也有这样的话:一个杀人犯,无论他怎样悔恨、道歉、忏悔,被杀的受害者永远也回不来了。
一个人以前犯下的罪行很难被功绩抵消,甚至是十倍二十倍的功绩也不能弥补。
但这并不意味着,因为一个人以前犯了错,就要否定他以后的整个人生。石田为了以前的过错,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可这一切依旧得不到认同。不知不觉中,石田也成为了受害者,他选择了不去看别人的脸,不去听别人的声音,不去接触这个世界,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石田因为舍命救下了硝子而被原谅,但如果没有这种巧合,是不是石田就永远不会被原谅了?是不是他只有在封闭中度过自己的一生?要知道,生活没有那么多巧合。
我希望我们不要轻易的对一个人下定论,这样会剥夺一个人改邪归正的机会。
“不要评断人,免得你们被评断。因为,你们用什么标准来评断,也会同样的被评断;你们用什么器量来衡量,也会同样的被衡量”——《马太福音》7:1-2
母亲
声之形里面有两位给我很大感触的母亲,分别是石田和硝子的妈妈,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她们都是单亲妈妈。
作为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我深知单亲妈妈的不易,她们要强迫自己变得坚强,她们要做家里的顶梁柱。
硝子的妈妈为什么看起来总是愁眉苦脸,动不动就爱动手?那是因为承受了太多。下要照顾硝子和结弦,上要照顾母亲。所以在外婆葬礼时,硝子妈妈在卫生间哭泣的声音是那么无助。
石田的妈妈看起来很孩子气,会跟孩子耍小脾气,会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同时又深切的关注着他们,发现撕掉的日历时的歇斯底里体现了她对失去孩子的恐惧。在石田闯祸后,对他说的那一句“明天开始要做个好孩子哦”包含着无奈与辛酸。
我们只能看见她们坚强勇敢,开朗乐观的一面,却不知道她们付出了多少,承受了多少。
可憎的一面
值野和川井这两个角色我曾经都十分看不顺眼,一个蛮横霸道,一个懦弱逃避。我第一次观看的反应差不多与石田面对川井的指责一样,一股强烈的呕吐感翻涌而上。
直到影片的最后,川井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看法,“人总要带着错误的一面活下去,即使有缺点,也要努力活下去。”
人都有可憎的一面,这句话突然点醒了我。每个人都会暴露出一些不好的品格,并且还浑然不知,自己当然也不会例外。
但是要带着这些活下去,要努力去克服,要勇敢的面对,甚至这些都做不到,那么也要尽力把它藏好。学会收起优越感,学会不再逃避,学会理解他人,这些都是一种成长。
一提起笔来好像就收不住了,洋洋洒洒写到了这里,也该停笔了。感谢你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