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她用一生追求浪漫的爱情,这难道错了吗?

  《包法利夫人》爱玛在情窦初开之时,对爱情充满了美好、浪漫、甜蜜的梦幻想象。当她遇见青年医生包法利后,彼此产生了好感,于是在爱玛父亲的撮合下很快结了婚。

  可是,婚后生活单调乏味,包法利的无趣更是让爱玛内心压抑崩溃。在很偶然的机会下,她先后与两个男人相遇相恋。

  大仲马看完之后,把书丢在了地上,愤恨地说:“如果这也叫好书的话,那我们从1830年开始写的所有那些作品全都一钱不值。”

  他的儿子小仲马对这本书评价:“这是一本很糟糕的书。”

  1857年,这本书的作者福楼拜因为这本书而被提起公诉。

  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它究竟糟糕成了什么样?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吧。

  1、无趣的婚姻生活

  爱玛喜欢读那些儿女情长的小说,她向往着能住在一座中世纪的小城堡里,就像那些城堡领主的夫人一样生活。

  夏尔·包法利的出现,让她相信自己终于拥有了书中描述的神奇美妙的感情。这份感情可以把她从讨厌的乡下生活中解脱出来。她急切地希望改变现有的状态,在她的眼中,爱情就像“一身玫瑰红羽毛的大鸟在充满诗意的绚丽天空中翱翔”。

  新婚的她,沉浸在新生活的喜悦中。她琢磨着重新布置房子,叫人贴上新的墙纸,把楼梯重新漆过,在花园摆上几张长椅,甚至准备建一座喷水池,在池子里养一些鱼。

  她期盼着蜜月的浪漫,和爱人在夜幕低垂时,在别墅的阳台上,十指相扣,看着满天的繁星,遐想着往后的好日子。她想象中的丈夫就该全知全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能把激情的能量、生活的雅趣和所有的人生奥秘都传授给她。

  然而,她的丈夫并不懂她要的浪漫。在她看来,夏尔对她一点也不上心,不会揣摩她的心意,不会看透她的心思,他们在生活中走得越近,内心反而越远。

  她的满腹心事无人可说,这让她怀疑是不是自己弄错了?她在书本上读到的关于爱情的美丽字眼,“欣悦”“激情”和“心醉神迷”,在生活中为什么没有感觉到?她开始恨夏尔的四平八稳的淡定,开始讨厌这种悠然自得的沉闷生活。

  她热情而又务实,喜欢教堂,是为了教堂里的花;喜欢音乐,是为了抒情歌曲的歌词;喜欢文学,是为了文学中洋溢的激情;喜欢婚姻,是为了婚姻中浪漫的爱情。既然婚姻没有她要的浪漫,那么她就对婚姻失去希望,对丈夫失去热情。

  爱玛说她要的是爱情,但她始终没有明白爱情是什么。她嫁给夏尔是为了过上另一种对自己来说从未体验过的生活,这不是爱情。当她发现,期待的生活也不过像烟花般灿烂一时,她便又回到了乡下时的状态,等待另一个男人带她去过向往的生活。

  她不知道,生活的本质就是平淡,如何学会在平淡中享受生活才是幸福的秘诀。她一直在寻求的不是爱情,而是刺激;不是浪漫,而是欲望。所以,当她和情人的关系稳定后,她依然觉得平淡无奇。

  这也是爱玛不幸的真正原因,她的不幸不在于夏尔的木纳,不在于婚姻的束缚,而在于她自身对爱情、对婚姻的认知。如果她无法正确面对现实,那么她嫁给谁都不会幸福。

  2、梦幻的浪漫情人

  一次偶尔的机会,包法利夫妇被侯爵邀请参加城堡中的舞会,在那里爱玛认识了子爵。

  子爵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人们对他的尊称。从这里可以看出,爱玛与子爵之间只是一场舞的缘份,连彼此的名字都没有交换。

  但是,爱玛认为这是一次美妙的约会,有着幻想中的城堡,还有身份高贵的男伴,如书中描写的那样,他们跳舞,还会坠入爱河。

  爱玛珍藏起疑似子爵使用过的雪茄盒。她还把跳舞时穿过的漂亮衣裙和缎子鞋,全都虔诚地珍藏在衣柜里。她的心也像那些被珍藏起来的东西一样,一回的奢华,已经烙下了再也磨灭不掉的印记。

  她为再次遇见子爵而做准备,特别是关心他居住的巴黎,那就是个霞光万丈的地方,那里有五光十色的生活,那个世界让人心驰神往。

  她在读书的时候,也会想起子爵。她把子爵和书中那些虚构的人物联系起来。在她的心里,那个以子爵为中心的圈子渐渐扩大,他头上的光环扩展开去,弥散到了更远的地方。

  然而,她再也没有收到舞会的邀请信,也就意味着,她不会有机会遇见子爵,她的巴黎美梦已经破灭。这让她大失所望,她艳羡嚣闹的生活,渴望那种她不曾体验但天经地义就该享受到的快乐,这是她永久的心结。

  在她的内心深处,子爵代表的就是奢华的生活,可以满足她成为贵妇人的虚荣心。

  全书中,她与子爵只见过两次,一次是在舞会上,另一次则是在她破产后走投无路的时候。她在街头失声痛哭,快要支撑不住了的时候,一辆马车从她身边通过,呵斥她挡了道路。马车上的绅士正是子爵,他没有认出爱玛,也许他从不曾记住过爱玛,这让爱玛又沮丧又悲伤。

  子爵像一个影子般存在,他是爱玛的虚拟情人。爱玛爱的不是真实的他,而是那份虚荣心之上的浮华和贪欲。对于爱情的理解偏差,她把自己拉入了毁灭的深渊,一心模仿向往的贵族生活,付出的代价却是她承担不起的。

  3、刺激而危险的爱情

  爱玛被失恋所折磨,虽然这场热恋只存在于她的脑海中,直到罗多尔夫的出现。

  这是一个生性粗鲁,脑子机灵,很有女人缘的痞子。他觉得爱玛是个漂亮的女人,便对她动起了心思。他通过谋划接近爱玛,让她的虚荣心在暖心的话语中得到膨胀。他知道如何使用自己的翩翩风度让爱玛为他着迷。他有的是手段,让她相信爱情唾手可得。

  罗多尔夫所给予爱玛的,正是她读过的那些小说中的主人公所拥有的,她仿佛变成了那些虚构故事里真实的一分子,变成了一直让她心驰神往的那种多情女子,实现了她少女时代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想。

  就在她尽情地享受爱情,并以此来报复过往的痛苦生活时,罗多尔夫离开了。他从未想过要在一段感情里待上一辈子,在他的字典中,爱情等于游戏。

  爱玛再一次失去了生命的主心骨,但很快又有一个男人进入了她的感情世界。莱昂,他给了爱玛名副其实的蜜月,美妙、绚烂的时光。

  他们住的饭店服务生会一大早为他们送来鲜花和冰镇果汁。到了黄昏时分,他们坐着一条带篷顶的小船,去一座小岛上用晚餐。

  他们一起欣赏大自然,看树木、蓝天、草地,听水在流动,微风从树叶间吹过。他们还在月光下歌唱。

  莱昴为了博她的欢心,为她写情诗,对她的任何想法都没有异议,他对她的兴趣爱好都会通盘接受。

  爱玛的虚荣心被无限放大,为了享受理想中骄奢淫逸的生活,像大公夫人一样,她从不过问金钱的事。由于她没命地买,没命地赊,没命地借,没命地签借据再加上延期借据,每次到期票据就像滚雪球一样。最终,她为了还债,开始变卖自己的旧手套、旧帽子、旧铁器;无论她在哪里,碰到谁就跟谁借钱,所有人都躲着她,包括那些发誓爱她的男人。

  爱玛看清了那些情人的真面目,他们嘴里说着爱情,眼里却燃烧着地狱之火。但是,一切已经来不及,她被债务逼进了坟墓。

  苏芩说过:“爱情就是在彼此的怀抱里孤独。恋爱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尤其是精神层面的孤独感。快乐的人跟谁在一起都快乐,孤独的人跟谁在一起都孤独。当你达到内心层面的丰盛和富足,遇到谁,都会幸福。”

  爱玛的精神层面是贫穷的,这比金钱的贫穷更可怕。她一心爱着那个由她最炽热的回忆、最脍炙人口的读物、最强烈的欲念凝结而成的幻象。她看似骄横无理,实则在隐藏内心的脆弱与无助。她希望有个像子爵那样的男子爱上她,带给她富足的生活,却没有想过依靠自己的力量成为女王。

  她把幸福交在别人的手里,这是一场赌博,她赌输了,输的一干二净。在她看来自己的要求不高,只是希望长久地拥有浪漫的爱情,却从不曾仔细考虑爱情是什么,浪漫又是什么。

  能够嫁给爱情的女人不是靠美貌,而是在于她的美好,这正是《包法利夫人》所要教育我们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