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狼狈为奸,那么“狈”到底是一种什么动物呢?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历史长河中,智慧的人们发明了字,在字的组合下人们又发明了词、成语等。成语是非常美妙的组合,每一组成语都有自己的含义,而且很多成语都是有故事的。比如大家经常说的“狼狈为奸”,意思是两个人勾搭在一起,做一些龌龊的事情,狼大家都知道,那么“狈”是一种什么动物呢?

  

  狈是一种犬类动物,是狼的近亲,也就相当于现在的狗一样,不过狈的长相却跟狼不同,狈的前腿特别短,类似于袋鼠一样,所以在活动的时候,狈只能依靠着狼,爬到狼的身上才可以。狈最早的记载出现在【酉阳杂俎.广动植】中,但是狈在现实中一直没有被活捉过,所以人们无法证实它是否真的存在,在建国初期,在东北的一次猎狼行动中,人们捉到了一只“狈”,结果证实之后发现原来是一只被捕兽夹夹断前腿的母狼。

  

  狈在康熙字典里的解释是“狈,兽名,狼属也,生子或一足二足者,相附而行,离则颠”,意思就是狈是狼的一种,前腿发育不全,单独无法行走,只能依附着狼行动。狈的前腿畸形不能行走,但是脑子却特别好使,在出世之后便是狼的军事,指挥狼群作战行动,由于狼群常常和狈结伴出去做坏事,所以被人们组在一起做成语,狼狈为奸也就是这个意思。

  

  狼狈为奸一词出现在清代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鸳鸯并命”。传说狼和狈路过一个羊圈的时候,由于围栏比较高,所以它们吃不到圈里的羊,最后狈想出了一个办法,由狼站在了狈的身上,然后跳过去成功的抓到了羊,后来就用狼狈为奸形容勾结在一起,共同干坏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