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的男人(五)——离婚了却不愿离家,我告诉你他在想什么?
“思姐,前夫出轨各种逼离婚,如今他得偿所愿了,却不肯搬走,他在想什么?”
“他那么着急离婚,不就是想跟小三去双宿双栖吗?这却撵都撵不走,他这是要干嘛?”
“离婚了,前夫各种理由不愿意离家,还各种讨好,对孩子也好多了,这是要回归还是有病?搞的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他相处?”
……
离婚不离家,这也是有一部分出轨男人的操作,在思姐接触的案例里还不少。
前妻搞不明白他们在想什么?生活被严重影响,如何相处也成了问题。
最近好几个咨询者来找思姐求助,那今天就专门为姐妹们答疑解惑。
女人容易踩离婚不离家的坑,想着对孩子好,能够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是很多女人的执念。女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以己度人。
如果你觉得男人也是这样想的,那你就错了。
男女生而不同,在面对出轨和离婚这件事上更是如此,男人离婚不离家基本上的原因大致就是:
第一,自私自利——既享受单身的权利,又享受婚内的红利。出轨男人的自私,其实从出轨这件事就已经表现淋漓尽致了。
否则,他怎么可能因为自己的或需要、或享受、或利益,伤害妻子和孩子。
只是很多姐妹自带滤镜,看不见他的无情,却总幻想他像自己那样能看在孩子面,看在多年情分面上,对这段婚姻还抱有期待。
他离婚不离家,可不是你想的那样!
为什么愿意离婚?离婚了就是单身了,可以拥有一切单身的权利:可以不用承担作为丈夫的责任了;可以不用对妻子忠诚,不用对家庭负责;还可以拥有他们所谓的自由,左拥右抱,想跟谁在一起就跟谁在一起……这不是就是他们最想要的生活吗?
那又为何不离家呢?不离家就可以继续享受婚内和家庭的红利:回家就有饭吃;衣服裤子有人洗、饭有人做,还有人为自己牵肠挂肚;可以享受与孩子、妻子一家人的各种福利;可以继续住着房子、搂着妻子(前妻)、抱着孩子,享受天伦之乐……
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一个出轨的男人却兼得了。既有自由,又有温暖,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生活,他当然愿意了。
这谁给他的权利?是前妻给的,不是吗?
第二,自夸自大——认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进可攻退可守。据思姐不完全统计和跟踪的上千案例得出的,能够离婚不离家的男人,大多蜜汁自信,认为自己可以掌控好一切,原配、第三者、孩子,似乎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大家都围着自己转,又能给情人危机感,还能在前妻这里找存在感;退有情人,进可以找前妻复婚,怎么都不亏。
他们最自信的就是前妻念及多年情分,尤其是念着孩子,不舍得与他们决裂,而且似乎无论何时,他耍累了,玩不动了,都可以回家,前妻就是他的“大后方”。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与外面的情感链接没有真正建立完成;或者这个第三者还不足以让他建立新家庭。那么前妻和第三者都是备胎,退可攻,进可守。
然而,这第三者不行,不代表下一个第四者也不行,不是吗?所以男人为何如此自大,说到底,确实也有部分姐妹给了他们勇气。
再加上男人或说几句好听的话,或买点东西,或带带孩子,就给了前妻要回归的错觉。
如同的《》中所说:女人生来心肠软,抵不住人家一两句好话就信以为真。
第三,名声面子——继续维持“好男人”人设,不想身败名裂。追名逐利,人之本也。
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为了名声和面子,仿佛这才是他们活着的意义。
尤其是男人,古往今来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还记得《人民的名义》育良书记和前妻吴老师离婚不离家吗?呈现的非常现实了。
他们都是公职人员,且一直是以恩爱夫妻的形象在众人面前,高育良身为政法委书记,为其仕途,这样的操作似乎就在情理之中了。
现实中也是这样,出轨离婚不离家的案例,大多数人设是所谓的好男人、恩爱夫妻,这种人设的男人比其他人更注重自己的名声和面子。
这样人设的婚姻大多都是夫妻恩爱的形象,所以不能因为出轨就毁于一旦,让人大跌眼镜。
如果还有点身份,就更不想让亲人、朋友知道,大概率都会选择选择隐离,继续在外人面前维持人设,母慈子孝、一片静好。
女人重情,男人却重利。
男人提出这样的要求,好多姐妹容易自我麻痹,觉得男人是舍不得这个家,舍不得孩子,看似好像还有几分良心,却没有清醒的认识到他们如此,不但是在维护自己利益,更严重的是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生活。
影响一:造成没有离婚的错觉,继续依赖对方,情感无法独立。男人离婚不离家,就意味着没有婚姻关系的人还要继续生活在一起。
男人还是像往常一样回家、吃饭、睡觉;好像一切都没有变,这时候的姐妹最容易产生自己没有离婚的错觉。
似乎老公还是老公,妻子还是妻子。
一旦这种错觉产生,就会用妻子的角色,用老公的标准去要求前夫。
这时候痛苦就开始了。
因为这个男人的自我认知是,我已经离婚了,你管不着我了。
他或许外表搪塞你,哄着你,但心里想的是:
“你是不是有病?天天打电话催我回家。”
“我晚回家怎么了,你就不能别管我!”
“婚都离了还天天管我。”
……
他不拿你当妻子了,你却还拿他当丈夫。
这时候大概率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因为他晚回家,因为他身上有香水味等等。
然而前夫的一句:“我们离婚了,你管不着。”
就可以把你打入痛苦的深渊,你只能恨自己,才发现自己在加戏,自导自演而已。
不离婚他尚且做不到一心一意对你,离婚了,他就能一心一意对你?何况现在你们的关系已经不受法律保护。
更有甚者,开始公然跟小三在一起了,然而原配看着心里憋屈得冒火,却无可奈何,甚至可能开始跳跪舔求回归的深坑。
影响二:继续扮演妻子的角色,无法过好自己的生活。前面我们说的《人民的名义》高育良书记和吴老师这种典型的离婚不离家的,看起来好像是都自愿且双赢。
而事实上,受益最大的仍然是高书记。
而吴老师呢,不止要配合扮演妻子的角色,还要永远忍受内心的煎熬,时不时在问:“小高到底有什么好?”
她的痛苦和无奈点在她和祁同伟的妻子梁璐的谈话里交代的非常清楚。
如果她能正视自己的婚姻,毫无疑问她明显活的更畅快,也不至于到后来觉得颜面扫地。
何况,我们大多数是普通女人,婚姻还带来不了书记夫人的便利。
而且只要你与之一起生活,就很难把自己和人割裂开来。
很多场合,比如过年回老家探亲;比如生意场上需要应酬等等…你都得以妻子的身份,做好妻子该做的事。
事实上,你并没有这个义务,不是吗?
再说,他就在你面前,你能不计前嫌,甘愿扮演这个角色吗?
你能做到不去问:“第三者到底是哪里好吗?”
你能抱怨指责,觉得不甘心吗?如此,你又如何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影响三:心生期待,时时被动,事事不如意,容易丧失信心。
男人离婚不离家,两人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要做到完全不关注几乎不可能。
如果这个男人再黏糊一点,要不要的对前妻殷勤一下,买点前妻喜欢的东西,或者对孩子好点,这时候的前妻就几乎都会开始期待了,觉得这个男人是不是要悔改了。
这种例子在群里也时不时的会出现。
比如,今天他给我买了一套护肤品?今天又给我买了保暖衣?买了我最爱吃的水果,看来他心里还是有我,开始期待男人回归。
于是,开始时时关注男人的一举一动,猜测他在想什么。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被他的举动牵动着神经,这又跟不离婚的时候有什么区别?我们离婚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越期待,越伤害。
越是期待的东西,大概率都不会发生。
你在满怀期待的同时,可能稍不注意就发现他给第三者买的东西更好,甚至大把花钱的多的是。期望而不得,就很容易丧失信心,甚至开始绝望,开始怀疑人生。
一、摆正自己的位置,接受离婚不再是夫妻的事实。离婚了,就不再是夫妻。
你没有资格要求他做任何了,他只是前夫哥,也没有义务一定要做什么。本来事实上,大概率出轨的男人也给不了依靠和温暖了。
如果能,就不会出轨了。
难道因为离婚,他就会幡然悔悟,改过自新,给你赎罪吗?这种概率是不是基本在想象的世界里。就算是有,那离家了也不影响他求你原谅,不影响他改过自新,不是吗?
我们为何痛苦,不知道如何相处,患得患失,就是因为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也没有冷静的看到很多事情的真相:
比如:给你买的东西很可能就是跟第三者去旅游回来顺带的;也可能只是这些东西搞促销,或者单位发的福利;也可能因为你是孩子的妈妈,所以就买了个东西……这些都是有可能的不是吗?这些跟爱,跟回归没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
我们接受离婚的事实,他做与不做,做什么,都跟我们没关系了。
他如果要买东西来,可用我们就说谢谢,用不上我们可以委婉拒绝,请他下次不要买了。
保持我们的节奏和框架,不要受其影响,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努力赚钱、带好孩子,这才是最重要的。
二、想办法让他离家,放下期待,最大程度的解除他对自己的影响。离婚是为了什么?因为他出轨,在我们的心口插上一刀,趴在地上,鲜血直流 。
我们好不容易站起来了,还不容易爬出粪坑,不就是为了远离这个让我们流血流泪的人吗?
离婚的目的就是要他离家,不管他知错与否,还是回归与否,那都是后话。
所有我们必须坚决想办法让他走。
首先,在男人提出这种想法的时候我们就要坚决拒绝。
告诉他我们已经离婚了。
他现在可以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也想开始自己的生活。
如果有孩子,可以给他说看孩子随时都可以。
其次,如果暂时没有搬走,我们可以朋友相处,但是也要说明白请他尽快搬走。
夫妻生活必须坚决拒绝,否则真的你自己可能都不能自拔。
你不给他希望,相信我,大概率他自己都会走的。
切忌:不要有他可以看到你的好,求你复婚的期盼。
我们追踪了那么多案例,只要你没有勇气让他真的失去你,他就不会真的跟三断掉,也不可能戒了出轨的毛病。这就是出轨男人的悖论。
只是,等你真的放下了,其实你可能也不想要他了。因为他真的配不上你。
三、放下对孩子完整家的执念,开始新生活,给孩子树立榜样。我知道很多原配之所以答应前夫离婚不离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然而,却很多实例都表明,完整的家对孩子其实没有妈妈想的那么重要。
单亲家庭现在越来越多,所以做这方面的研究的教育家或者心理学家也越来越多。
很早以前也都有明确的研究结论。
比如皮特森和兹尔 (Peterson & Zill, 1986) 在上个世纪研究得出, 如果很好地控制住亲子关系的质量,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接触,那么离婚家庭和双亲家庭孩子就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别不好的影响。
因为父母一方出轨婚姻,大部分孩子(10岁以上)都是支持父母离婚的。
如果孩子还小,可能会不明白离婚是怎么回事。
但是她也会长大的,长大了就都会理解父母的。
孩子是妈妈的逆鳞,但也是妈妈的铠甲。
如果妈妈长期在形式的婚姻里,父母是否相爱,孩子能不知道吗?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思想。
作为妈妈,你有没有想过,长期跟爸爸做形式上的夫妻,孩子耳濡目染,会不会在他的脑海和思想里不知不觉就种下了爱情的模样,形成了婚姻的样子;多年后的婚姻也复制你们的婚姻。这种可能性是相当大的,这岂不是更悲剧?
不幸的孩子用一生至于治愈童年,做为妈妈,榜样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
言传身教,有个情绪稳定的,快乐的,独立向上的妈妈,这远比完整家更重要。
写到最后:思姐始终还是希望,无论如何,不要寄希望于伤害你的人悔改,我们需要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
能救赎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关注自己,实践三字经,勇敢的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