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胜利号宣布:迄今全球共10213名探险者抵达北极点!
今天的北极之旅,与先驱们以生命为代价的探险虽然不能同日而语,但至少追求梦想的境界是一致的,我虽然不能诠释此行的意义和目的,就如探险前辈们冒死而为之的动力所有人难以理喻一样。有些事,道不白、说不清,它就是一次旅行、一次离开喧嚣、离开文明,在地球边缘走了一圈的极地旅行。到过了、经历了,多了一份感受,多了一份记忆……
其实人生也是一次没有变数、没有轨迹却有终点的一次旅行,有人选择波澜不惊、有人选择风雨兼程、有人选择平平淡淡。每个人的选择都是正确的把握生命,因为习惯了、规律了、约束了。我们都会在人生的终点相聚,在到达终点的过程中,尽量多一点内容、多一点经历,到时才有时间和可能追忆往事。
——王清寒
格林威治时间7:25分,我站在了地球之巅!
六天枯燥、艰辛的航行,“50年胜利号”搭载全球116名探险者抵达北纬90度。探险队长昨天宣布:迄今全球共有10213名探险游客到达北极90度。
清晨七点,广播中不断传来:“距北极90度还有三海里、还有二海里、还有一海里、破冰船扺达北极90度。”此时汽笛长鸣,甲板上欢声雷动,一位中国探险者把早就准备的五星红旗挂在了船头,让历史记住了这一天。
在北纬90度,走上一圈相当绕地球一圈,此时已找不到北,所有方向都是南。
在完成这一夙愿的时刻,内心却很平静,化不菲的代价完成人生的一个梦想,少了一份牵挂,多了一份经历,其过程永远会回味无穷。
在北极90度,破冰船开始寻找登陆点,北冰洋虽然被浮冰覆盖,但安全登陆很重要,找了五个多小时终于开始登陆。第一批登陆的是三位保安,他们持枪担任警戒,以防不速之客北极熊的光顾。
在极地北冰洋浮冰中,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典礼,船长、探险队长宣布成功抵达北极点,所有人员围成了一个园,静默一分钟,纪念逝去的北极探险先驱,然后在船长、探险队长的带领下开始走一圈,象征已绕地球一圈。
接下来有勇气的人可参加北极点冰泳,我义无反顾参加了这一活动,跳下海的瞬间冰冷刺骨,但还是很享受这过程,这种经历与抵达北极90度同样重要,关键时刻不能留下遗憾。
在极点冰面上举行了烧烤晚餐,我们的脚下是深达4500米的北冰洋,坐着享受美味的烧烤,远眺白茫茫的冰雪世界,这味道真得不一般。晚上12点,破冰船开始返航,在冰面停留的五个小时,浮冰飘移了1.7海里,神奇的自然,太让人不可思议了。上船前,在北极点,我留下了足印与手印,明知将消失,此痕永驻心。
汽笛长鸣,一路向南,“50年胜利号”搭载圆梦者回归现实、回归家园……
回程的天气不是太好。不知何因,今天一直想睡,走完这一重要行程,反而有些迷茫,不知下一站的重点在那?生活必须有目标,失去目标就如迷失方向。
同行的38位团友,几乎都是南极北极走完,更有甚者,还想再次走二极,这可能源与对自然、极地的崇尚。没人类居住的地方,这种净、纯,不带有一丝的伪成份。纯粹!
上午分组到船长会客室与船长见面,聊天、交流。热情的船长回答我们的提问並为我们合影、签名。普京总统曾参观该船并在船长会客室召开会议,风趣的船长说:你们现在坐的位置,有一张位置普京曾坐过,他也不知那一张,因为当天他不在现场。
今晨抵达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1873年奥匈探险队到此,并以奥地利国王一世的名字命名该群岛。
该岛由约190个小岛组成,是俄罗斯最北端的领土,气候环境十分恶劣,按计划上午我们将乘冲锋舟登陆Tepliz Bay岛,参观先人北极探险的遗址,破冰船停在岛200米左右的海上,直升机升空观察岛上情况。
遗憾地是岛上发现了好几只北极熊,如果是一至二只,登陆可继续,为不干扰北极熊的正常生活,及出于安全角度,只能撤消登陆计划,改由乘冲锋舟在岛周围巡游。
岛上巨大的冰川从山坡一直延伸至海边,冲锋舟接近的时候能感受与船上看到的不一样的气势,海上巡游时那些发出幽蓝色的浮冰,常常特别吸引眼球,真不知这色彩从何而来。
傍晚船来到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挪威湾,在这里登陆杰克逊岛,天气阴沉,时而伴随小雨,该岛的出名是一百多年前挪威著名探险家南森在毫无装备下成功越冬。
北极圈冬季最低温度可达零下30度,后人为纪念这次探险在岛上建了一个十分简陋的纪念碑。走在这荒芜不长毛的岛上,你能感受先人挑战极限、探索未知的勇气与胆略。
整个岛能够存活的植被只有地衣类、苔藓类及那些不知名的小花,一路走巡,小心翼翼,实在不愿自己的双脚去伤害这些植物,因为它们生的太艰辛。
今天是回程途中比较有亮点的一天。在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中选择二个岛屿登陆。
法群岛是往返北极点途中最主要的可登陆点,也是人类北极探险史上留下最多足迹、最多故事的地方,整个群岛位于北纬80到82度之间,80%以上都在冰川?盖之下。一早停航准备登陆冠军岛,巧的是登陆点发现了北极熊,在甲板上我们能清楚看到北极熊在悠闲散步,原想放弃登陆做冲锋舟沿岛巡航,不久这只北极熊消失在我们的视线,登陆进行。
冠军岛最出名是因为在岛上发现了2亿年前形成的球型巨石,一说陨石、一说火山石,但至今不能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在南半球的新西兰,今年我在南岛的一处海滩也见过此类巨形圆石,在海滩边一字排开,地质学家拿这些石头作分析,结果与当地的石头成份都不相同,只能解释为天外来石了。
傍晚时分航行至法群岛南部最大的岛屿胡克岛,在岛的安静湾登陆。1929年苏联在此成立了北极第一永备科孝站,1959年该站关闭,目前作为俄国北极国家公园夏季露营点,登上该岛,科考队昔曰的繁华从那些破落的建筑中可见一斑,岛内目前夏季住有二至三人並设有象征性的邮局,所有到达者都可从这里发出明信片,据说这里是地球最北的邮局,我没考查,反正买一点明信片、盖个戳,留下一点记录。
如果天气晴朗,该有多妙,我们不时发出感叹,此情此景不能在相机镜头里有更好表现,只能在心里记忆中存档。回到船上,已是凌晨二点(船上时间12点),好像这一行程,巳没有时间的概念了,北极的极昼似乎把我带到了外星,日出而作、曰落而栖的农耕时代长大的我们,很难适应这天象,只能累了就睡,不管昼夜了……
这二天的行程是最寂寞清苦的,船航行至巴伦支海,除了大海没有它物,巨大的破冰船加足马力默默前行,把这批圆梦发烧者早日送回现实生活中。
该船不是一条游轮,设施与游轮还是有蛮大差别,但基本都具备:游泳池、健生房、桑拿房、按摩房、酒吧、图书馆等,咖啡、茶24小时供应、知名的那铁、卡布奇诺、磨卡等充足供应。
船上的伙食还算不错,厨师班子也是国际化的,有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厨师负责亚洲口味、甜点由奥地利厨师负责,米饭、稀饭都能天天保证,也算费了一番苦心,难能可贵的是专为我们一批英盲的国人打印了中文菜单,至少可以选择性的吃一些东西了。
今晚的晚餐是俄罗斯大餐,盛装的俄罗斯美女,给你递上伏特加,悠扬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餐厅回荡。
可能是离别越来越近,今晚有点“难忘今宵”的味道。酒吧、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几乎爆满。
太阳永远离海平面有5至6米,有永不落的感觉。毎隔半小时我就去甲板拍上一些日落的片子,不同时间、不同光影出来的片子还真有区别。但此行就没拍到日出、日落的片子,因为这是北极圈的夏天。
这次远征北极点,以日记的形式把北极之旅记录下来,方便走不动时作精神旅行用。
北极的美,不是用语言和文字来描述的,它的美,在文字的尽头;地球你走不完,但到了地球90度之巅,你同样感觉未到尽头,在这里,如果再勇敢一跳,那不是到了太空。
人生很多的未知,往往在完成一个未知的同时,新的探索又将开始,这可能就是生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