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翻拍的《黄飞鸿》电影不好看?这三点原因说出真相
《黄飞鸿》系列电影是港片辉煌时代的产物,几乎伴随着70后80后两代人的长大。从李连杰到成龙再到赵文卓,甚至谭咏麟、梁家辉的《黄飞鸿笑传》,总共有十五部黄飞鸿电影上映。如果从1949年最早的关德兴主演的版本算起,总共有102部之多。
李连杰就是观众心中的黄飞鸿黄飞鸿系列电影之所以如此叫好叫座,是因为黄飞鸿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寄托,是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侠者形象。黄飞鸿银幕上那正气凛然的形象,深明大义的行动,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
佛山黄飞鸿纪念馆雕像尤其是90年代,徐克、王晶、洪金宝等人导演,李连杰、成龙、赵文卓等人主演的黄飞鸿电影最为出彩。硬桥硬马的武打,恢弘大气的配乐,贯穿始终的民族精神,将中国人的精、气、神淋漓尽致地演绎了出来。
彭于晏的黄飞鸿少了几分仁者之风但是随着港片时代的衰落,黄飞鸿电影也逐渐淡出大荧幕。2000年之后,先后有几部黄飞鸿电影上映。其中有释小龙的《少年黄飞鸿》,彭于晏的《黄飞鸿之英雄有梦》,赵文卓的《黄飞鸿之南北英雄》。但这几部电影上映后反响平平,令人食之无味,堪称鸡肋。
那么,为什么在特效、拍摄条件都远远比90年代进步的今天,再也拍不出令人“脸红心跳”的黄飞鸿电影了呢?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
黄飞鸿电影的精气神没了,整部电影就抽掉了灵魂
刚才也讲到,黄飞鸿是中国人民族精神的象征,他集中国人理想人物的“精气神”于一身。回顾徐克导演、李连杰、赵文卓等主演的几部黄飞鸿电影,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之壮志凌云》、《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黄飞鸿之狮王争霸》,赵文卓主演的《黄飞鸿之王者之风》、《黄飞鸿之龙城争霸》最能体现这种精气神。
李连杰、关之琳海报
赵文卓这种精气神犹如一部电影的灵魂,贯穿始终。尤其是在李连杰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自强不息,仁者之风的精神,在不知不觉间激发观众内心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从而产生共鸣,自然就能够深入人心,经久不衰。
黄飞鸿电影没了功力深厚的编剧,整部电影就缺了支撑的骨架
一部电影除了导演之外,编剧的功力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徐克、洪金宝导演的几部黄飞鸿作品编剧为徐克、梁耀明等人;王晶导演的黄飞鸿电影编剧则为“鬼才”王晶本人。
徐克要知道,这几位大牌导演在港片圈中都是百里挑一的。他们对节奏的把握、结构的掌控,人物的刻画都到了出神入化、入木三分的地步。
周星驰的《千王之王》中王晶扮演肥螳螂在这些电影中不仅有精彩绝伦的武打设计,正气凛然的英雄义举,也有插科打诨的诙谐互动,时而令观众悲伤落泪,时而又令观众开怀大笑,怎么能不好看?
黄飞鸿电影没了恢宏大气的配乐,整部电影就没了氛围
90年代几部黄飞鸿电影的配乐,大部分由有音乐鬼才之称的黄霑创作。
罗文与黄霑如果你对黄霑不熟悉,那么《上海滩》、《狮子山下》、《笑傲江湖·沧海一声笑》、《倩女幽魂》……以及83《射雕英雄传》那几首主题曲总听过吧?都是出自黄霑之手。
《唐伯虎点秋香》黄霑扮演华太师黄霑具有丰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他的电影配乐,尤其是为武侠电影的配乐,或以诗词改变,或以名句入手,大气磅礴,恢宏壮阔。
郑裕玲、林子祥、周慧敏在张国荣、林子祥、成龙等人或者高亢,或者低沉的演唱中,总能够给人身临其境的既视感。
反观后面几位新生代导演翻拍的黄飞鸿电影,无论是彭于晏还是释小龙、林珍钊,正是缺少了这种灵魂、骨架,也就没有了令人心动的感觉。所以怎么拍也拍不出那个味儿来。
亲爱的朋友们,对于黄飞鸿电影翻拍,您有什么看法和见解?在下面留言讨论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