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让我不禁流泪的画面

  决定好好看一遍《金陵十三钗》,也算机缘巧合。如果说不敢二刷,其实也是因为心里害怕,怕它仅存的一些美好又在眼前碎掉。

  某天,B站首页给我推荐了一个关于《秦淮景》的视频。视频具体的标题我已经记不清了,内容是截取了《金陵十三钗》电影里的一个片段:妓女们替代女学生去日本人那之前,分别并给女学生们唱了一支《秦淮景》。光只看这个片段,我的鼻子已经酸了。只是不知故事的前因后果,尽管被触动,但也不至哭出来。

  这时,我决定把电影找出来好好看一遍。

  我知道这部电影是倪妮的银幕处女作,也知道书娟的饰演者是自己学校附中的学生。但我却不知道,这部电影里还有很多演员都是“素人”。这也要感谢强大的B站,让我找到了《金陵十三钗》拍摄前后的纪录片。不禁感慨前期工作之精细,反复推敲打磨,对待演员亦是如此,乃至任何“只要不符合历史的东西都不能拍”,张艺谋不愧是那个张艺谋。

  回归到最初真切的感觉——鼻头一酸,我说不清自己是否是被她们那种质朴自然的表演打动的,还是是因为她们全都说的是南京话。但我知道,《秦淮景》这支曲是让我想哭的最重要的因素。

  完整看完一遍电影之后,隔天还是不能平静。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想听《秦淮景》,谁会唱?”。之后就收到了几位好友的录音,唱得都各有特点,也很动听。直到那条朋友圈早消失在“可见的三天内容”之外的一天晚上,设计学院的学妹突然给我发了两条语音,我真的没有想到是给我唱的《秦淮景》。

  “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她有越剧昆曲的底子,声音干净,其间颤音又带着些许伤感。刚听完一句身上就起了鸡皮疙瘩,又让我想到自己看哭的那场戏。那场戏对我的撼动是柔软但是充满力量的,那种震撼和之前的战争戏又有着不同之处。

  “他给了我这一副镯子,要领我走,我怕他不是真心的,想再等等看。我当时要是跟他走了就好了……”

  “小妹妹记得要还给我喔,姐姐还要拿这钱赎身呢……你好好活。”

  “还记得豆蔻吗?比你们高不了多少。你替我好好收着,这可是豆蔻的命啊,她就是为了唱一首《秦淮景》,才死在日本人手里。”

  这场戏之中,台词多一句就多了,少一句不能少。台词仿佛都随着演员情绪而产生,是最自然贴切的语言,一句句钻进我的心里。随着她们戏的展开,也越发觉得内心的压抑得更重了。

  她们那就是真情流露吧,善良而美好的背后,是说不出来的心酸、后悔和惋惜。

  只好勇敢向前。

  也直到大家唱起《秦淮景》,这时我心中压抑的情绪,也随着缓缓流淌出来的音乐,一起倾泻出来。

  我哭了,十分难受。她们这辈子真的错过了很多,也默默背负起更多。纵有千万般的无可奈何,她们也只能往前走,她们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那些绝不能让女学生来承受。

  最后,再透过书娟那一双澄净的眸子,她想象着看到,她们穿上了华美的旗袍,在教堂玻璃的光影之下款款而来,优雅至极。和当初她透过教堂玻璃窗弹孔,看着她们走进来时的懵懂,多了一些崇拜。她也无法表述自己的心情,就这样幻想着。

  电影一开始,描述书娟对传说中钓鱼巷最优雅的女人的失望,她眼中看到的是她们的粗俗、暴露、张狂。玉墨是例外,她会对玉墨好奇,甚至慢慢被她吸引,也是源于玉墨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别于其他人的气质。除了优雅,她身上还有着刚毅、勇敢等等光芒。

  不管怎样,电影的最后,这样一群女子还是回归到了,书娟想象中美好的样子。这点直接转化,也是从她们装扮成女学生的那一刻开始的。

  《秦淮景》一曲结束,意味一切都要结束了。女学生们离开了,她们也去了日本人那里。关于两者的未来,都无从所知。

  再见岌岌可危的教堂,再见满目疮痍的城市,再见堆满尸体的街巷。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样一群女子,她们说自己不做那不知亡国恨的商女,也要有情有义的干一番大事,最后也这么做了,心里会闪过害怕,但还是咬牙向前,可敬可佩!

  “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呀。让我来唱一支《秦淮景》呀……”现在不敢二刷,但什么时候还是要再重看一遍。

  致《金陵十三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