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润色版】为什么“天气之子”绝非是一道粗暴的“电车难题”

  :这篇精心撰写的将着重以作品主题与创作理念的角度来讨论这部作品,虽然已尽量避免对细节的剧 透,但还是强烈建议您在观影后再来读这篇专栏。为了防止过度解读,笔者参考了大量的制作组第一手访谈资料与细节考据,并且每个用词都非常小心,请您放心阅读。

  “所谓的天气,原本就是天的脾气。老天爷的脾气自然与人无关,正常亦好异常也罢,是难以预料的。而我们人类不过是在湿漉漉的天地间挣扎谋生,寄身暂住而已,大家都对此心知肚明”——剧中天气神社的老神主。

  作为观众,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将“天气之子”与2016年横空出世的“你的名字”暗自作以比较,毕竟在后者空前的,全球范围的名利双收与社会效应下,观众自然会对由原班人马所打造的“天气之子”报以各种沉甸甸的期待,尽管我们也明白以如此高标准来审视接下来的作品将不可避免地引来失望。。。

  但是与其在成熟的模式中稳扎稳打,导演新海诚却毅然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他在影片公开前的访谈中坦言,他与制片人早已明白这部有些“任性”的作品会充满争议,但是经过制作组反复的讨论后,他们最终还是决定不做任何删改,将这个凝聚着创作者们数十载心路历程的都市童话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荧幕上(这里需要辟谣一下,网上经常有博人眼球的媒介宣称“天气之子”经商业考量,对剧本有许多较大改动与妥协,制作组在数次英文与日文的采访中均否认了这种说法)。。。

  是什么促使他们即使冒着剑走偏锋的风险,也要将他们的原本的创作理念进行到底呢?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追寻“天气之子”的诞生伊始来找到答案。

  新海诚出生在群山环绕,乡野气息浓重的长野县小海町,那里有拜当地独特地貌所赐,浑然天成的各种特殊气象与云霞风光;再加上夜晚如浩瀚海洋般令人心醉的星空,以及四季分明的寒暑交替,使得他从小就对天气充满了眷恋,向往与敬畏;也让他很早就对天气变暖,气候异常等趋势产生了危机意识(这点也在新海早期作品中有所体现)。。。

  当制片人川村元气接到新海诚经过深思熟虑递上来的剧情大纲时,他一眼就看出这个剧本虽然打着王道旗帜,但不可避免地会惹来争议。但是新海的剧本也触动了川村心中一个困扰了他很久的现象:“”?川村和新海很期待观众在见证了主人公的抉择后观众会有怎样的反应。不论是感同身受还是口诛笔伐,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作为旁观者也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这个故事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新作的名字“天气之子”是川村与新海在喝酒时敲定下来的,由于题材原因他们决定需要在标题中提及“天气”二字,于是“天气雨的你”,“天气预报的恋人”等名字成为了候选项,但是他们很快意识到;“这部作品真的单纯只是一个恋爱故事吗”?答案不言而喻,为了在强调主人公特殊性的同时兼容着我们对天气变幻无能为力的象征性,二人一拍即合,决定将作品命名为“天气之子”。

  (这里需要特殊说一下,“天气之子”的英文官方译名是"Weathering with You", 这是一个非常唯美的意译,我们也可以翻成”与你共渡难关”,或更含蓄些,“与君共风雨”)

  不要误会,”天气之子”仍是一部典型的“新海诚”式电影,一个浓缩着许多当代年轻人生活缩影,点缀着青春期独有的纯真与浪漫的“Boy Meets Girl" 故事。虽然夹杂着超能力元素,但是相信许多观众都能或多或少地从这些在社会夹缝中艰难求生的“京漂一族”看到自己的影子:怀抱着在大都市创下一片天地的雄心壮志,却在现实的无情打击下才发现,有时只要拼尽所能,竭尽全力地活下去,就已经是一种值得庆贺的胜利。。。

  所以尽管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环境变化的隐忧,年轻人可支配收入减少的事实,对现代社会人情世故的反思,对枪支管控问题的探讨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审慎乐观态度;但

  诚然,我们某种意义上被宣扬着“爱情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爆米花大片惯坏了,毕竟当主人公的命运与世界所绑定时,我们只需祈祷真爱催生奇迹,顺便把世界拯救便好。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但是当帆高掏出枪的一刹那,那个看似与作品的青春气息格格不入的瞬间,我们便意识到主人公们的立场,是与剧中的“社会共识”乃至“世界”所相对立的。而且他们的叛逆与对抗,并没有催生所谓的皆大欢喜式“奇迹”。。。

  ,至于大片东京土地消失在汪洋,“是主角的锅才让雨下个不停”更是莫须有的罪名。毕竟阳菜的能力是极为有限的(从电影开头的暗示可以看出,她的能力是为母亲祈福时阴差阳错才得到的),即使是短暂的区域性放晴,就已经让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其次片中的老神主(见开头所摘录的台词)以及片尾曾求助于晴女的老奶奶已经把话说的很清楚了,。即使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仍然不得不接受被天气所摆布的残酷现实:日常出行,以及各种社交预定,纵然天气预报的误差性仍不能让人满意,但不可否认我们除了无奈妥协也别无他法。

  最后,那些对主角所谓”三观不正“,“自私”的指控,我们需要意识到它们不仅仅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其本身也陷入了逻辑陷阱。帆高与阳菜并不是大雨的始作俑者,恰恰相反,他们的祈愿(虽然是有偿的),让饱受连绵阴雨之苦的人们再次想起了阳光的美好。毕竟医学伦理学的创造者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倡导太阳光照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故事的最后,主人公们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改变了那个充满了冷漠的“世界”,那个充满着对理想主义的恶意,逐渐变得疯狂的世界。新海诚在访谈中特意提到帆高而,因为他想把这种叛逆的行为刻画成在孤独者们最后的挣扎,向天空宣泄着自己心中的不甘。但是也凭借着那渺小的心愿,对权威的质疑以及面对流言蜚语的勇气,他们的确得以将自己从命运的怪圈中得以解放。毕竟与其乖乖听天由命,他们选择了最后的反抗与倔强,这种靠拼命争取,而非天赐的幸福才是让命运转动的关键。。。

  新海诚也坚信,人生才刚刚起步的年轻一代不必墨守陈规,也无需严格遵循成年人的思维定势与既定规则,以认命的心态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他期望新一代能像帆高与阳菜那样无畏风雨的考验,在黑暗中摸索并最终抵达”彼岸“。。。

  也许会有朋友会对结局感到些许惆怅与无奈,毕竟片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力感。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剧中最后那充满希望的结尾,这里并不是单指帆高与阳菜最终团圆,而是即使东京因为不停歇的阴雨所吞没,人们仍努力地适应新常态与新挑战,井然有序地继续着日常生活。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心情会随着外界的阴晴风雨而随之起伏,那么纵使风云变幻,我们也能以更开放,更积极的心态去珍视那似乎有些理所当然的日常,毕竟无论现实有多么令人沮丧。。。

  其实这是新海与制片人川村商量后有意为之的决定。因为他们想让每个观众都成为这部电影的”当事人“,所以与其详细描述其过去,不如让观众用自己的人生来填补空缺的剧情 (虽然主角脸上的创可贴多多少少给了人想象的空间,而真实理由在“天气之子”的小说版有过提及)。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片中有许多真实商标,这并不是刻意”恰饭“,而是制作团队历尽艰辛获得书面使用许可后才得以实现(详见片尾”制作协力“那一栏),选择这些商标的理由也都与它们贴近大众生活有关。顺带一提,由于新海诚无论如何都要还原出帆高在东京中心的麦当劳吃巨无霸的那一幕,于是他亲自出马来说服麦当劳东京分部。结果:书面同意。。。以及一堆(亲,您没看错)麦当劳礼品代金卡供整个制作团队享用2333

  作品设定在2021年后的东京,因为奥运会的举办(现在当然已经推迟了),东京改建了许多当地地标以及传统民俗建筑,新海诚对此感到十分惋惜,并希望以这些经过严格实地考据的背景作画来定格那些珍贵瞬间(所以“圣地巡礼”可能会有一些困难)

  还有一些小彩蛋,你都注意到了吗?(新海诚宇宙 2/?)

  特别鸣谢:

  ANIMAGE Magazine

  Anime News Network

  Anitamashii

  Polygon

  Cienmatoday.jp

  Eiga.coma

  Crunchyroll

  GKIDS

  The Breakthrough.org

  天气之子官方微博

  提供宝贵的英文或日文访谈,以及本文考据时所用到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