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甘愿背负“汉奸”骂名,设下鸿门宴,一举歼灭日军8位指挥官

  在如今的影视剧中,有着许多优秀的抗战题材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他们为我们清晰地还原了那一段屈辱的历史,9.18事变爆发以后全国进入到了全民抗日的激情中,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保家乡,俗话说“林子大了啥鸟都有”,在这段岁月中除了铁骨铮铮的抗击倭寇的儿郎,还有着投敌卖国的汉奸,他们为了一时的荣华富贵放弃了祖国的荣辱,而今天小编为大家讲述的却是一位特殊“汉奸”,他忍辱负重,背着汉奸之名,默默地为抗日事业做着最大的贡献。他便是被称为“最有骨气的汉奸”郭绍绪。

  郭绍绪出生在一个叫做黄兑村的地方,幼年非常可怜,七岁丧母,九岁丧父,还未成年便成了一个孤儿,即便如此他还是靠着坚强的毅力活了下来,直到19岁那年参加了镇嵩军,这支部队作为当时的革命武装力量,一直与日军进行着战斗。

  1944年实任国民党第二军军长的王凌云突然接到老母亲的来信,说豫西老家被日军占领,让他来接走家中大小,可是王凌云却有事抽不开身,于是便派遣自己的副官郭绍绪迎接老母亲,为了防止日军发现,郭绍绪只带了几个人潜伏回豫西。

  郭绍绪到了豫西,见到了王军长的母亲,王母痛哭讲述了日本侵略者的累累罪行,郭绍绪听后火一下子冒出来了,当场答应老人家,好好打击一下鬼子,挫一挫鬼子的锐气,为同胞报仇,为豫西的乡亲们报仇。豪言壮语说完了,接下来要考虑实际问题,由于此次没准备与日军发生正面冲突,所以他带来的人都是后勤人员,跟日军正面战斗肯定是以卵击石,得不偿失。所以,他当前的第一步计划,就是广邀人手。

  很快,郭绍绪通过各种手段与伊阳县马三俊和袁好文等有民族气节的志士接上了头,众人商议铲除日军,为民除害。人是有了,但不能硬拼,郭绍绪等商量后决定利用日本人“以华制华”的策略,成立“人民自卫团”,表面向日军靠拢,为他们卖命,暗中进行秘密活动,伺机消灭鬼子,他甘愿背负“汉奸”的骂名,只为等待时机一举消灭鬼子。王绍绪不愧是行伍出生,他抓住了日军的弱点,最终取得了日军的信任。

  郭绍绪成为自卫团团长以后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辱骂,许多人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可是为了当初的诺言,他背负着汉奸的称号,一直寻找时机,最终让他抓住时机,他借助农家传统节日为由,在自卫团团部设宴,邀请日军头目参加。郭绍绪怕日军不上当,愣是将七夕节说成了中国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日军的大小头目信以为真,当天下午两点钟左右,日军第11中队长榊亲志中尉机枪中队长甲雯治郎中尉、大队副官村濑三少尉,以及军医和久嘉夫、翻译金泽等7名日军头目到场。

  酒宴开始后,郭绍绪为了能够一举歼灭这些日军,便邀请日军大队长大内义弘说“进屋吃饭是中国人的传统,这样才能体现出对贵客的尊重。而且,在屋内好分尊卑,更能体现自己的待客之道”。日本人本来就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再加上他们蛮讲“礼貌”,平时见面都点头哈腰的,这个时候自然也不愿意坏了礼数,最终答应了郭绍绪的请求,全部移到了屋里。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郭绍绪等人看到时机差不多的时候,就站起来说:“下一道菜是司令官最爱吃的爆炒王八,我要去厨房亲自为司令官端来。”郭绍绪紧随端菜人而来,到桌子前他趁机从口袋里抽出手枪,对准日军大队长大内义弘开枪,一阵密集的枪响之后,屋内的日军军官都已经躺在了血泊之中。

  此次鸿门宴郭绍绪等人以极少的代价歼灭了日军士兵40人,指挥官8人,这次事件轰动整个豫西,这就是伊川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寨子街郭绍绪设宴歼倭寇”,日军在战后将这次惨痛教训写入了《战时丛书》之中。

  郭绍绪宁肯背负汉奸之名,只为了对于一个老太太的承诺,他心中装着国家,为了名族大业他舍弃了好多,用他的足智多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他虽不如前线浴血杀敌,但是他却在后方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种人可歌可敬。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