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眼睛扯出的争议
眼睛有很多种,从大小、位置、神情的不同而组成不同的形状。
近期,从三只松鼠广告引发的眼睛争议点是五花八门,各说不异。翻出来据说还是几年前的广告,那么,现在发现几年前的问题并提出来,恰恰是说明人民的认识已经提高,或者说认知水平已经提升了。从刚开始少数的清醒者不出声到已经开始带头发声,并提出激烈的观点,这也是进步的表现。
然而,这到底是不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呢?古代的白马非马的论点看上去没毛病,但究其根还是诡辩!去掉了本质对马的定义来否定白马不是马。
先说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将军,行事宽容得很,号称大度量将军;有一天将军正在吃饭,就有一个人拿桶水照头就泼,将军大怒,命令人拉出去砍了。泼水的人忙申辩说,据说将军非常宽容大量,我就泼了一桶水,将军就要杀我,这不符合将军宽容大量的名声呐。将军一时想想,好像也对,就将泼水的人放了。
看了故事觉得不对,这是正常的考虑,但再一思考,好像发现又无法辩解,那是陷入对方的诡辩的套中去了。诡辩就是将不同等的事情放入同等范围形成比对。丑化或故意丑化与文化不自信有什么关联呢?文化自信就是要容得下故意丑化的东西吗?丑化与丑是本质上不同的。然而,“诡辩者”正是利用这点,让人觉得不能容得下丑了。有美就有丑,这是社会必须存在的形态,也是客观事实,但是丑化不同,丑化与故意丑化是人为。看清楚这个逻辑,就明白了诡辩的鬼把戏了。
显然这是站不住脚的,那社会还要弘扬真善美,去除假丑恶干什么?追求真善美是广大人群的都向往的。然而,别有用心的人又转向矛头,开始挑唆“眼睛小”与“眼睛大”的矛盾,形成对立化。眼睛大或小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
文化自信恰恰是要惩贬故意丑化的风气,毛主席说过“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拿“审美标准来说事”也是别有用心的一种。别人故意在骂我,正常人是要“还手”的,不能说我“还手”,就要指责我没有气量。天底下有那样的道理吗?
外国人据说是有发奖,要不要感谢他们发奖呢?那么来看下客观事实,说他们审美不同,那可以理解,但为什么发奖的人或机构单位,从来没有在他们国内给他们自己这种形象的人来发奖呢,难道他们国家就没有眼睛小的人吗?
说爱国的人,结果自己子女参加了外国籍,恐怕爱国再说天花乱坠也没有人信吧!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须让我辈时时警惕。通过不对等的对比是常用挑起矛盾的技俩,他们给这种形象来发奖,正说明他们那阴暗的心理及阴沉发着冷光的眼睛时刻准备要张开大口来吃掉我们的肉的。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这帮人的嘴脸,不正是像强盗样散着阴冷的笑容,今天也不例外。
文化是不是自信,审美是不是标准,不能脱离社会是非的观念。难道来做这些事情的人不明白,真是“非蠢即坏”吗?不,肯定是不蠢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有“流量”的利益在里面,而境外的别有用心的人就利用这点。
眼睛的大或小并没有问题,我们以正妆来面对就好。有问题是以此来挑起矛盾的用心,以及为得利益而不顾形象的人。通过丑化形象而转化到让人觉得是“容不下眼睛小的人”,其心可诛!
用“多元化”来包容一切,本身就是逻辑倒立,刻意去掉了前提,前提是:社会意识形态首先要讲的立场,有立场才立身。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