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孤悲”情愫——杂谈《言叶之庭》动画与小说
(限于篇幅,笔者对原文有部分删减)
雷神小动,刺云雨零耶,君将留?——《万叶集》十一卷?二五一三首
重温《言叶之庭》动画(以及小说)之前,我对它的认识主要停留在两个方面:其一,画面之精美,动画效果之逼真;其二,年龄差距较大的师生恋剧情。
有关《言叶之庭》,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问题是:它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新海诚在小说后记中给出了他的答案:并非“爱”,而是古代的“孤悲”故事。所谓“孤悲”,即“单恋”。《言叶之庭》所呈现的,就是不同人物的孤悲过程(动画主要表现的是男女主角之间,小说中则写了更多人的孤悲故事)。
“孤悲”,应该是具有浓厚日本文学文化传统的一个词语。正是因新海诚拈出这“孤悲”二字,我才意识到穿插于动画和小说中的《万叶集》和歌歌词,并非是新海诚单纯为了炫弄文学技艺和营造文艺氛围所强加的噱头,而是故事本身所扎根的文学与历史的土壤。若是抛开动画精美的制作以及小说优美的文笔不谈,那么《言叶之庭》这个故事本身,无非就是一个千百年前日本孤悲故事的现代翻版。然而,新海诚也正是将这个发生在现代化程度高度发达的日本东京的都市男女故事内核,与《万叶集》中所记录下的发生在那一个个和歌人物身上的故事相联系,进而超越了个体性的故事讲述,生动真切地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人类自身所存在的某些情感特质,并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黯然失色。相反,这些人类所独有的情感因子,经过时间长河的淘洗,在不同的历史空间不断反复演绎,愈发历久弥新,直至成为不输于时空变幻的永恒本真。
接下来,我想以《言叶之庭》动画为主,小说为辅,简单地谈谈它的一些表现手法、意象呈现和独特设定。
其一,镜头与光线的安排运用。有关镜头切换,试看秋月孝雄请求雪野百香里成为他做鞋的“脚模”这一场景。当秋月发出请求后,动画第19分18秒至19分23秒这段时间,镜头从雪野切换到树梢上的一只啼鸣的小鸟。通过这一镜头的切换,新海诚很有可能是想通过“枝头鸣鸟”这一动态画面,来表现雪野在接受秋月请求时激动紧张的心理活动。起初鸟儿还停在枝头犹豫不决,但过了片刻便飞离枝头,这或许也可以看成是雪野在对待秋月感情方面所迈出重要一步的隐喻。
有关光线的运用,需要结合整部动画来看。《言叶之庭》的故事是从下雨开始,到雨过天晴而结束。秋月和雪野初次见面之时,天空一片阴霾,庭院的光线还不是很充分,基本处于灰暗色调的笼罩下。到了秋月为雪野测量脚型做鞋这一关键性场景,天空的云层渐渐推开,光线逐渐照进了庭院,庭院周围的景物也显得有了生机。光线映照在秋月和雪野的身上,让他们在心里直呼这是“光之庭”。此处也应该是两人心理喜悦度达到顶点的地方。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那样,两人都觉得这是自己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到最后两人在楼梯口相拥而泣时,尽管雨势很大,但同时光线也格外地充分,象征着雨过天晴前的最后一场冲击二人心灵的暴雨。
其二,俄狄浦斯情结和耐人寻味的12岁年龄差。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而且其含义是双向的,既有“子对母”,也有“母对子”。主要依据有两点。第一,秋月在上中学时,父母亲离婚了。从此秋月和哥哥一段时间内都与母亲生活。在哥哥长大后,母亲似乎与哥哥的关系一直很微妙,但和秋月孝雄的关系却比较亲密。女人在失去了丈夫之后,是否有可能会将自己的情感迁移到儿子身上,而且尤其是最小的那个儿子身上,这一点很值得玩味。第二,秋月的母亲在离婚后,找了一个比自己小12岁的设计师作男朋友。有意思的是,秋月喜欢上的雪野,同样年龄比他大12岁。这里是否有一种映射关系,即秋月将自己曾经未得充分满足的对母亲的感情,迁移到了同样年长于自己的雪野身上。
其实,我非常不愿意用俄狄浦斯情结来解读秋月对雪野的感情,我更愿意相信那是一种单纯的邂逅,一种古来有之的“孤悲”。但《言叶之庭》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作品中提到了好几对怀有“孤悲”情感的男女,都是女性年龄大于男性。春日美帆,这位只在小说中提到的女性角色,年长秋月2岁,可以看作是秋月在父母离婚后寻求情感的一个寄托,也可以看作是初恋。秋月的同学松本,交往的对象是比自己年长一届的学姐佐藤。并且,小说中直接就写到松本表示自己喜欢年长的女孩。李宵峰,只在小说中出现的男性人物,是秋月一起打工的工友,他的女朋友叶子,也比他年长2岁。再算上秋月的母亲与小自己12岁的男性设计师交往,秋月单恋着年长他12岁的雪野,甚至小说中直接写到秋月自己对于身边全是较他年长的女性这一状况的吐槽。如此看来,这一设定绝非凑巧,而是有意为之的了。
更神奇的地方在于12这个数字。小说中三次提到12岁这个年龄差。一次是秋月和雪野的年龄差,一次是秋月母亲和其男友的年龄差,还有一次是秋月的老师伊藤,与其一位办公室女同事的年龄差,且是那位女性年长12岁。
其三,含蓄的性暗示之“脚”意象。动画第2分23秒,秋月第一次见到雪野时,镜头最先给观众呈现的正是翘着二郎腿的雪野的双脚,其次才是雪野的上身。女性的“脚”在文学以及文化语境下具有怎样的内涵,我想是不言而喻的。随后,故事的重大转折点,便是秋月为雪野测量脚部尺寸,从而制作鞋子的场景。秋月用手触摸到了雪野的脚,这一对于女性来说有些神圣的部位。之后,在24分18秒左右的地方,雪野独自一人在晴天的庭院里喝着啤酒,无望地等待着不会在晴天来到庭院的秋月时,做出了用脚尖不断顶着鞋尖内部的动作,最后鞋子还被顶飞了出去。这一动作过程,一方面表现出了雪野的无聊、不耐烦和期待心理,另一方面也是很强烈的性暗示。脚尖顶着鞋尖内部这一动作,总给人一种男女交合的感受。
其四,“雨”、“庭院”、“鞋子”意象。“雨”,毫无疑问是《言叶之庭》的核心背景意象以及线索意象。“雨”带有一种永恒性,它将秋月和雪野的故事,与《万叶集》和歌中的那些故事相联系,带给人一种“万古同悲”的无法逃离的忧伤境界。“庭院”是秋月和雪野为了避雨而相遇的场所。但庭院在这里更多地象征着一种短暂性。因为提供给人避雨的庭院,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工具。因此,它也象征着在秋月和雪野有感于光之庭的这一奇妙幸福感的转瞬即逝。“鞋子”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线索,同时也具备着象征意义。一者,动画中展现秋月的梦境时,讲到了他小时候和父亲、哥哥一起为母亲准备的生日礼物便是一双女性高跟鞋。小说中也写到秋月从小就爱摆弄母亲的鞋子。联系“梦境”、“童年回忆”、“母亲”等词汇,可以引申到前面所谈到的恋母情结。二者,鞋子是秋月打算送给雪野的礼物,为的是帮助本不能独自一个人很好地走下去的雪野,在自己的人生中能带着勇气更好地走下去。相对于避雨的“庭院”之短暂性,“鞋子”相对来说具有了持久性,能代替秋月本人,帮助雪野走过以后的人生之雨。动画最后秋月的鞋子并没能送出,而小说最后则是写到秋月带上了自己做好的鞋子,在出国留学两年半后和已经在家乡教书的雪野重新在光之庭相会(小说至此戛然而止)。
“突然间黄昏变得明亮,因为此刻正有细雨在落下。或曾经落下”(博尔赫斯《雨》)。就像是守望着尘世的精灵,又像是永恒所派遣而来的使者,雨,从远古一直落到当下,从《诗经》一直落到《万叶集》,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美好又忧伤的“孤悲”故事。而这雨也必将从当下一直落到未来,在某个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洗亮一间庭院,为那个故事里的主人公,继续渲染“孤悲”的氛围。
雷神小动,虽不零,吾将留妹留者。——《万叶集》十一卷?二五一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