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狮少年》“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雄狮!”
《雄狮少年》观后感,仅代表本人个人观点。(这还是我第一次认真给电影写观后感,有剧透,谨慎观看。)
我看到《雄狮少年》这部电影,还是在微博热搜上导演回应主角长相争议,之后我就看到了三个主角的长相,说实话,第一观感,确实有被丑到,特别左一那个人,但是要说丑到人神共愤那也不至于,毕竟动画的制作夸大人物面部或身体特征都是很正常的操作。
顺其自然的,我刷到了电影的宣传视频,看完宣传片后,我注意到了这部电影比长相更吸引我的地方。“醒狮”,一个在大荧幕消失了很久的元素。
在我的记忆里,“舞狮”元素运用的最为亮眼的,当属《黄飞鸿》系列了,当年黄飞鸿这个IP大热时,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会有”舞狮“这个元素的出现,时至今日都还回味无穷。
看着久违的“醒狮”,我决定去电影院看看这部《雄狮少年》。
《雄狮少年》,一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传统民间艺术“醒狮”为底,讲述了一个有着舞狮梦的留守少年阿娟与好友阿猫阿狗组成的舞狮队,打破偏见、创造奇迹的现实主义热血励志成长故事。
很多人都说,这部电影前半部分比较俗套,后半部分才是整部剧的巅峰。不过在我看来,反而是这部剧的前半部分,莫名的让我共情了角色,让我仿佛理解了制作组为何将三个少年如此建模,剧里的阿娟阿猫阿狗,就应该长这样。
阿娟阿猫阿狗,三个少年,一个弱,一个丑,一个胖,在加上一个共同的属性,父母都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这些属性让我将他们和一些词联系了起来,“歧视”、“欺凌”。是的,每一个校园欺凌的新闻,几乎都离不开这样几个关键词,剧里制作组将“欺凌”放在了舞狮队上了,也说明了“歧视”和“欺凌”不仅仅是在校园。可以说主角的建模是成功的,主角出场一看就很好欺负,被欺凌了也只能忍气吞声,眼神有少年人的清澈却也有被欺凌无法反抗的无奈。
三个少年是幸运的,他们遇到了当年的舞狮高手阿强,还有支持他们练习舞狮的师母阿珍。通过对舞狮的练习与理解,在“病猫”与“雄狮”之间做选择,少年人坚定而又震慑的一声“雄狮”打破了自身软弱的禁锢,他们的前方,将是少年人完全的蜕变之路。
然而父亲的意外让阿娟早早的担起了家里的重担,坐上前往城市的大巴,阿娟除了带上了自己的行李,还有他的梦想——“狮头”。生活虽然艰苦,但阿娟并没有丢下他的梦想,宿舍楼的天台上,留下了阿娟挥洒的汗水。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即将前往另一座城市的凌晨,阿娟在天台最后一次练习舞狮后,将狮头留在了天台。
后期阿娟的改变也是看的见的,脸还是那个脸(只是剃了寸头),但自内向外散发出来的精气神跟前面羸弱好欺负的阿娟仿佛是两个人。
最后的醒狮大赛将整个电影氛围推上了高潮,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还真就是吸引我走进电影院的“舞狮”艺术。可以看得出来,制作组做了很多功课,对舞狮的理解,鼓点与唢呐的应用,BGM的配合,加上强有力的动画技术做出来的“狮子”,甚至于“狮子”要怎么舞,还有比赛场地的展示,都有深入研究,对于我这个对舞狮不陌生但也不完全了解的外地人来说,已经足够震撼看的热血沸腾了。
当然,除了舞狮,电影里对环境的展现也十分显眼,乡间小道,城乡环境,树木花草和光影的运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让人觉得,这个地方应该是真实存在的。
故事的结局也很微妙,结尾并没有交代阿娟的舞狮队是否拿到了冠军,因为不管结局如何,最终大家都要选择继续生活,舞狮不是“阿娟”生活的全部,但却是“阿娟”的梦想,只要带着梦想,不管走到哪里,生活都会有前进的动力。“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雄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