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八佰”

  事先声明:

  以下所有相关资料为UP主从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如百度百科资料)整理写出,不保证百分百正确。有错误或者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评论区指出。本文仅为个人有感所写,不喜勿喷!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的结束。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他们抵住了日军的多番进攻,这次保卫战的成功,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

  背景:

  1937年8月初,上海形势突然紧张,一直把上海当作战略目标的日本开始大规模撤侨,大战在即。8月13日晚,国民军一部攻占日军在上海最重要的据点虹口日本海军司令部;另一部攻击日海军在上海的码头汇山码头,将日军赶到黄浦江里去,这样淞沪抗战可获全胜。但这两个目标均未实现。14日,国民政府发表《抗战自卫书》,宣布“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8月15日,日本宣布全国总动员,成立作战大本营。9月初,日本向上海行军30W+,大战开始。

  地点: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市原闸北区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正门门牌号为光复路1号,它是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这座仓库创建于1931年,为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它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联合仓库,即紧靠西藏北路的大陆银行仓库与紧靠现晋元路的北四行仓库两部分组成的,但一般均统称为“四行仓库”。? 该建筑为混凝土建筑,墙很厚所以相当坚固,日本坦克无法打穿其混凝土墙壁,由于先前被当作第八十八师师部,因此仓库中贮存了大量食物、救护用品及弹药。河对岸是英国租界,所以日本军队不敢用重炮,以及重磅炸弹轰炸四行仓库。

  交战双方:

  日军王牌军第三师团? 和? 国民军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第一营

  过程:

  1937年8月13日以后,蒋介石尽遣70余万国民党精锐之师,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激战。尽管局部战役曾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在几乎没有任何天然屏障可以防守的淞沪平原,面对海空占绝对优势的日军,两个多月下来,伤亡巨大,败相已露。

  10月26日,鉴于在上海闸北地区抵抗已日趋艰难,蒋介石决定撤出该区绝大多数部队,去防卫上海西部郊区;同时命令顾祝同将军让其麾下的八十八师单独留守抵抗。因为九国公约的签字国将于11月6日召开会议,蒋介石希望以八十八师的牺牲来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

  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通过参谋长张柏亭向顾祝同提议:既然出于政治目的,那么留守闸北的部队,实力多是牺牲,实力少也是牺牲;守多个据点是守,集中兵力守一、二个据点也是守。最后顾祝同同意八十八师留下一个团的兵力,留守地点自行处置。孙元良决定,就以四行仓库为据点固守,固守时间为7天,这也是蒋介石向他提出的。他想来想去觉得一团兵力还是过多,在最后撤离时,决定只留下八十八师五二四团第一营这么一个加强营。营长为陆军少校杨瑞符;为加强领导,特派五二四团团副中校谢晋元作为最高长官。、

  杨瑞符营长接到从闸北前沿阵地撤退的命令,很不情愿,因为他在这块阵地上已坚守了2个月,牺牲了差不多有一半的兄弟。当孙元良告诉他撤到四行仓库,就一个营坚守7天,掩护全军撤退时,他非常高兴。他明知有可能与他的部下全部牺牲,却说“大敌当前,男儿自应以死报国”。

  兵力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经过5次补充兵员,全营撤退到四行仓库时,包括团副谢晋元在内,仅414人。而他们的对手,是以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的松井石根亲自指挥的日本王牌军第三师团。

  27日早晨,天刚蒙蒙亮,日军在重炮、坦克的掩护下,攻进了早已是一片废墟的上海火车站。他们惊讶地发现,这里已是空无一人。松井石根不敢相信这一状况,他亲自视察了后,命令部下快速挺进到苏州河北侧。当日军第三师团先头部队挺进到四行仓库前,突然遭遇到中国军队的猛烈射击,一下子扔下了10多具尸体,余部慌忙撤退。

  四行仓库保卫战由此开始!

  上海市民得知国民党军队全线败退的消息原本是十分沮丧的。突然听到闸北传来的枪炮声,了解到四行仓库还有一支中国军队在坚守,极为振奋。无数市民爬上屋顶向闸北眺望。有些胆大的市民甚至跑到苏州河南岸观望。由上海市民组织的各界抗敌后援会和主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救亡协会随即行动,十多辆汽车运来的各种物资堆积在河岸。

  夜幕降临,四行仓库的守军用沙袋筑成一堵墙,慢慢筑到了新垃圾桥边,并派部队驻守。他们整整花了四五个小时将市民运来的食品、水果、衣物、药品等物资及一大袋慰问信拖到仓库里。同时,几位记者也沿着沙袋爬行几十米,来到了四行仓库。机枪连连长雷雄代表谢晋元与杨瑞符接见了记者。谢晋元通过上海商会向美军提出要求送10名重伤员离开战场,美军答应了。这10名重伤员趁着夜幕被抬离了战场。在整个行动中有3名中国士兵被日军枪击身亡。

  电影中的送国旗,现实中也有发生,但是好几种说法,电影中为其一。其二是:当时连接苏州河南北两岸有一根直径达75厘米的管道,由一位英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亲自带着杨惠敏通过管道爬行到对岸的。其三:由隔壁大楼凿开的墙洞过去的。其四:杨惠敏本人回忆录里说她是在肩负使命走到垃圾桥附近时,被一英军阻止了。经我多番辩论后,我终于在这英兵的许可之下爬过了铁丝网,随又匍匐在地,爬过了许多沙包堆,约二小时之久,我终于爬到了四行仓库,将国旗献给了谢团副和杨营长。杨惠敏问谢晋元今后的打算,在场的军人齐声回答:誓死保卫四行仓库。当小姑娘问及你们还有多少战士时,谢晋元回答说:800人。而杨瑞符回忆,之前送出的重伤员也被一一告知:若外界问起仓库中还有多少守军时,统一回答说800人。这就是“八百壮士”的由来。

  结果:

  从10月27日至30日,战斗已经打了四天四夜,引起了中外各方面的严重关注。10月29日,英美等国派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

  蒋介石经过再三考虑,认为坚守闸北、坚守四行仓库最初的目标已经达到:绝大部分的中国军队已经顺利撤退,并重新部署;而这场战斗已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注意。于是他下令部队于10月31日撤离仓库,并委派上海警备司令杨虎与英国将军斯马莱特会面,商议中国军人如何撤退至公共租界,并与在上海西部作战的第八十八师汇合。于是租界方面出面,与日本军部反复磋商,让中国军队撤退。

  日军以为四行仓库有最少一个旅2到3000人的兵力,于是同意了撤退,结果从报纸得知四行仓库只有不到800人时,觉得丢大脸了,立刻给租界施压:当谢晋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后必须全部缴械,并限制行动自由。否则,这支部队退到哪里,日本皇军将追击到哪里……

  八百壮士撤退到租界后并没有如期与八十八师主力汇合,租界在日本方面的压力下收缴了壮士们的武器。关押到特定地点,开始了长达四年多的“孤军营”生活。四行孤军纪律严格,作风端正,一直坚持训练等待重新报效国家的那一天。

  以上内容参考来自百度百科:四行仓库保卫战。

  声明:以下内容为UP主网上搜索浏览相关信息整理得出,不保证百分百正确。

  电影中有几处不一样的地方

  其一:电影最感人的一幕估计就是战士们背负手榴弹跳入敌军,阻止日军炸楼。这一幕历史上据说只有 陈树生一人牺牲,并非电影中的那么多人。

  其二:四行仓库保卫战电影看着整体很惨烈,其实历史上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可以说八百壮士的大获全胜。本身伤亡和牺牲人数很少,约为30-50人。日军则伤亡人数超过200+。

  其三:八百壮士具体人数,网上很多说法很多且都不一样,具体是多少人不清楚。但是大都是400多人。而当八百壮士撤退到租界的人数也有差不多三百七八十人。所以由此计算得出,八百壮士的伤亡其实很少。

  其四:八百壮士的大获全胜,和谢晋元的个人指挥几乎分不开,电影中并没有特别凸显。其次电影开端的毒气弹攻击和最后撤退战并没有发生。

  个人看法

  给三星的理由!

  很大程度上就是历史的真实性不够。电影和现实是不一样,但是历史电影如果真实性不够很容易误导别人。这是最不可取的。而且里面对于那个汉奸(具体是不是我不清楚)有点美化,说真的,你可以不爱你的国家,国家有难你可以不站出来,但是绝不能当汉奸成为别人的走狗反过来伤害自己国家。

  但是战争的残酷让我们看到了,抗日先辈的牺牲让我们看到了, 居安思危,勿忘国耻。作为一个中国人,向革命先辈

  致敬!

  八百壮士!你们是真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