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巨人》垃圾?烂尾?神作?反战?洗白?简单的解读一下巨人
《进击的巨人》垃圾?烂尾?神作?反战?洗白?
简单的解读一下巨人
曾有一个国家,向世界发起战争,让世界陷入生灵涂炭。后来他们的某一代领导人主动退让(不要脸),还了世界一个太平。(可以联想现实世界)
接下来,皇室修改历史记忆,篡改教科书,企图让自己的后代忘却祖先发起战争。(可以联想现实世界)
他们忘记了,不代表全世界也会忘记!
于是他们遭到了来自于外界,如同核打击一般的“侵入”。
忘记历史的孩子们,只觉得他们遭受了,来自世界的恶意,这群不明历史的后代们,深深的觉得自己是受害者。
无论是怎么样的世界,都需要继续生存继续发展,于是他们,有的安享已有的和平,有的想要探寻历史的真相。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清理和本土的“核辐射”,机缘下他们也掌握了这种核武般的战力。
最终拥有话语权的人,决定先发制人,为了后代,为了岛国人,为了让世界感受,他们曾遭受过得痛苦,他决定向世界发起战争。虽然他自己知道,他们遭受的痛苦,是给自己的祖先还的债。
他先小试牛刀,最后发动对全世界的战争,或者说一种想要,以战止战的行动。
最后他成功了,也失败了。成功的摧毁了世界80%的人口,灭霸都直呼内行!失败于,世界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深陷战争的泥沼。
就像说科学知识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
就算他再努力,以一己之力吸引仇恨,让世界因共同的敌人而团结。
之后,他依然是岛国人,世界记得:岛国“恶魔”杀死了世界80%的人,而这80%中,几乎不包括岛国上的,岛国人(后代)。
剧中有一段,农场女孩与贾碧的争吵。女孩是不知历史,只知道自己的受害者的岛国后辈,贾碧是知道历史,决定赎罪的,激进的,岛国后辈。她们俩争辩之时,我觉得她们俩都很可笑也都很可悲。
即使把她们的认知基础拉到同一层面时,她们的诉求,也是矛盾的,一个想要岛上和平,一个想到收容区被接纳。这两个诉求,本来就都不可能现实啊!
换句话说,同样的一件事放在那,不同的人,感觉是不同的,这既正常,又无奈。
但这,就是现实。
所以她们吵或不吵,都没有输赢的概念,两个存在利益冲突阵营,产生冲突是必然的,同时也注定会以各自的悲剧收场。呵,宿命的味道。
有人觉得马来是美国,有人觉得马来是天朝,有人觉得马来是曾经受难的世界。但曾经的苦难是真实的,前线上战死的可爱的人们是真实的,岛国上无辜的被炸死的平民也是真实的。
有因有果,自作自受,是合理的。
所有遭受苦难的人,感到悲痛愤慨,是合情的。
但冤冤相报何时了啊?
有些作者认为成功是作品被人喜欢,有些作者认为成功是作品能流传于世,有些作者认为成功是作品能给人带来思考与反思。
抛出先入为主,抛出爱屋及乌,抛出党同伐异。巨人留下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觉得的的“生死”“正邪”“成败”,又是不是谏山创所想要表达的呢?
说实话,我觉巨人中角色的情绪调动,战斗的逻辑编排很好。我很喜欢。但看到背后的大剧情时,我是冷静的,它让我不得不冷静下来。我对剧中人物没有好恶,所以我不会因为所谓的“好人”或者“坏人”的生死,所牵动情绪。剧中人立场不同而已,剧中人情商智商高低不同罢了。
就像A杀了B,我们觉得A是坏人。
后来知道是B先杀了A的父母,A杀B是复仇,情感立马转向了!
再后来发现是A的父母先杀了B的父母,B也是复仇,再后来发现是根本理不清的世仇!
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这时A或者B,或者说不同的立场,真的有所谓的好与坏的概念么?看似相同,但A和B做的根本就是不同的两道题,答案又怎能简单的同一呢?
最后看完巨人我想到两句话(我个人的立场):
老话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认同。
老话还说: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我也认同。
铸剑为犁是理想,是追求,是大同。我们正在向着那个目标前进,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共同前行,人性如此。
当我们以人类的角度看问题,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当我们以国家,种族,肤色,个体利益等等出发看问题,就能看懂这个世界。
愿思想包容,愿世界和平,我是朔北,那个朔北,愿2021年,大家都能顺利安康,2021,我们一起加油!
2021.04.09.那个朔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