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背后 她把自己的人生也活成了传奇

  

  1905电影网专稿 11月10日,最新版的在国内影院上映了,这次可是全球同步上映,国内观众可以和外国观众在同一时间观看这部群星云集的年度力作。

  作为“阿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代表作,《东方快车》已经是第五次被翻拍了。

  

  因为结局已为大家所熟知,这一版连海报都在自行剧透

  这次的导演和“大侦探波洛”的扮演者,可是英国剧坛王子、劳伦斯·奥利弗的接班人,代表了莎剧表演高峰的——肯尼思·布拉纳爵士。 

   

  五年前布拉纳被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爵位,所以现在要尊称其为Sir(爵士)

  布拉纳不仅在舞台上编、导、演俱佳,还参与了不少电影的制作,曾导演过和,近期还主演了诺兰的。

  

  新版《东方列车》除了大侦探波洛以外,车上的十二名乘客也是藏龙卧虎。最吸引眼球的当属 “杰克船长”约翰尼·德普,他饰演的是片中的大反派。此外,还有西班牙大美女佩内洛普·克鲁兹,《星战》系列的新女主黛茜·雷德利,反派专业户威廉·达福,以及英国老戏骨朱迪·丹奇和德里克·雅各比等等。据说,这一众演员总共囊括的表演类奖项达到76个之多。

  

  《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诞生

  《东方快车》被翻拍这么多次,是因为其独特的魅力。它堪称“完美谋杀案”的典范,所开创的集体犯罪模式在世界侦探小说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当然,这个故事并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一切源于阿加莎的一次长途旅行。

   

  年轻时代的阿加莎

  1928年,结束第一段婚姻的阿加莎,把女儿送进寄宿学校,独自买了去牙买加的船票,想去西印度群岛散心。出发前的晚宴上,她结识了刚从巴格达归来的豪司令夫妇,在他们的建议下,阿加莎决定改行巴格达,把船票换成了东方快车的车票。这是她第一次独自旅行,途中因为暴风雪在土耳其境内被困了六天。

  第二个缘起则是美国轰动一时的林德伯格绑架案。1932年,飞行上校林德伯格1岁的儿子被绑架,并被勒索5万美元。可是,在林德伯格交付赎金以后,绑匪却残忍撕票。

   

  林德伯格1岁的儿子

  警察怀疑林德伯格家里有内鬼,调查了全部的佣人,英国女佣和德国花匠成了主要的怀疑对象。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下,二人都选择用自杀来洗脱自己的嫌疑。两年后,警方抓到了纽约木匠豪普特曼,并在他家中发现了大量疑似当年赎金的黄金券。尽管在审讯的过程中,豪普特曼始终拒绝认罪,但最终他还是被送上了电椅。

   

  被警方认定的绑架犯豪普特曼

  于是,阿加莎用自己在东方快车上被滞留时各色乘客的反应,融合林德伯格绑架案,创造出了这个十二名“陪审团成员”伸张正义的复仇故事。

  成为阿加莎·克里斯蒂

  那么,阿加莎是如何成为享誉世界的“侦探小说女王”的呢?其实,她的人生比她的小说还要精彩,甚至还上演了一段真实版。这一切都要从她的第一段婚姻说起。

  22岁的阿加莎,在一场舞会上认识了英俊但并不富有的阿奇博尔德·克里斯蒂,不顾家人的反对与阿奇结了婚。

   

  阿加莎和阿奇

  一战爆发后,阿奇入伍当了飞行员,阿加莎也追随他做了志愿护士。她在药剂室工作,和各种药品打交道,逐渐成为了一名毒药专家。这为后来她小说中的83桩毒杀案,奠定了基础。在药剂室的无聊工作中,阿加莎开始构思自己的第一部侦探小说,一位躲避战乱的比利时邻居给了她灵感。大侦探赫尔克里·波罗和他第一次登场的《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就这样诞生了。

   

  战争结束后,为了贴补家用,阿加莎重拾侦探小说的写作。她的第六部小说《罗杰疑案》成为当时的畅销小说,夫妻俩终于过上了有房有车的富余生活。但是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

  同年,阿加莎的母亲去世了,但是阿奇并没有给予她任何安慰,因为此时他爱上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南希·内莱。阿奇向阿加莎坦白,并提出离婚。

  1926年12月3日深夜10点,阿加莎独自一人开车出了门。第二天清晨,人们在湖边发现了她的汽车,阿加莎失踪了!

   

  当年的报纸

  女侦探小说家失踪的消息很快占领了各大报纸头条,甚至传到了美国。警察怀疑阿奇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对他实行严密监控。

  11天后,在离失踪地两英里的旅馆里,自称内莱太太(请注意这个姓氏)的阿加莎被认了出来。当阿奇接她回家时,她一脸迷茫,好像完全不认识自己的丈夫。之后夫妻二人对外宣称,阿加莎患了片段记忆丧失症。

   

  当年的报纸

  这次意外让阿加莎名声大噪,由于大众对她的好奇,她的书卖到要脱销了。之后的几十年,阿加莎一直对这次失踪讳莫如深、只字不提。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阿加莎好友楠的女儿声称:当年是她母亲楠和阿加莎一起策划了整个“剧本”,目的是为了惩罚不忠的丈夫,没有想到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段失踪大戏与电影《消失的爱人》如出一辙

  两年后阿加莎还是和阿奇离了婚,但是因为小说的版权问题,她没法改回自己的娘家姓,只能继续沿用前夫的姓氏——克里斯蒂。

  故事并没有终结,阿加莎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因为上文提到的巴格达之行,阿加莎和考古学家伍夫妇成为好朋友,并通过他们认识了25岁的马克斯·马洛温。后来她嫁给了这位比自己小13岁的考古学家。

   

  马克斯和阿加莎

  此后马克斯每次的考古之行都有阿加莎的陪伴。这些旅行激发了她众多异域风格作品的诞生,包括《尼罗河上的惨案》《死亡约会》《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和《他们来到巴格达》等等。

  晚年有人问阿加莎嫁给比自己年轻这么多的先生会不会有问题,她说出了那句经典的名言:“嫁给考古学家,我越老,他就越觉得我有趣。”他们的爱情持续了45年,直到1976年1月12日,阿加莎在马克斯的怀里安详地逝世。

  阿加莎的套路

  

  世界推理小说三大宗师

  阿加莎与阿瑟·柯南·道尔、松本清张,并称为世界推理小说的三大宗师。柯南·道尔爵士确立了侦探小说的基本模式,建立了基本演绎法,松本清张则开创了推理小说的社会派。阿加莎的最大贡献则是开创了“乡间别墅派”这个推理流派,并把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推向了高峰。

   

  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涌现出了大量古典侦探小说作家,除了和阿加莎并称“黄金时代三大家”的埃勒里·奎因、约翰·狄克森·卡尔,还有G.K.切斯特顿、多萝西·塞耶斯、玛格丽·阿林厄姆等等。大侦探波洛初次登场的《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被认为是黄金时代的发轫之作。

   

   “乡间别墅派”是一个推理流派,也叫排除式破案:看似平静的英国乡村或者别墅大宅,一个近乎封闭的古典环境里,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有贵族、军官、律师、医生、牧师等等。位高权重的贵族往往处在各种关系的核心,他(她)可能性格暴戾,被大家所厌恶。突然,他(她)被杀害了,很可能是毒杀,周围所有人都有犯罪动机和犯罪嫌疑。无能的警察会认定此案为疑案,我们的大侦探波洛或者马普尔小姐则默默地观察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凶手为了掩盖自己的身份,往往会再杀几个人。最终我们亲爱的侦探揭开谜底,凶手一定是最不可能的那个人。他(她)可能是为了钱、为了情、为了地位,或者为了掩盖几十年前的秘密。

   

  以上这种推理模式进一步极端化,就演化出阿加莎经典的“暴风雪山庄模式”, 也被称为“孤岛模式”:指一群人聚集在一个山庄里,因暴风雪与外界隔绝,突然有一名成员离奇被害,剩下的人也就成了嫌疑人,接下来在案情侦破的过程中,嫌疑人会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此模式最早起源于阿加莎的《无人生还》,后来对电影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发展出了恐怖片的重要类型。《异次元杀阵》《林中小屋》等影片都运用了“暴风雪山庄模式”。

  

  近年大火的综艺《明星大侦探》也是基于这种模式设定的

  因为太过模式化,古典侦探小说的焦点都是找出凶手(who did it),所以它们也被戏称为whodunit。然而,此类模式的形成是有原因的。以阿加莎为代表的黄金时代作家,奉行“推理小说十诫”,他们认为侦探小说是作家与读者间的一场智力游戏,如同现在流行的杀人游戏和狼人杀。在他们的推理小说里,谋杀没有太多的真实性、暴力性和社会性,所有嫌疑人包括凶手都是彬彬有礼的,体现出古典文学的优雅。凶手一定会被绳之以法,社会最后会重新恢复平衡。所以这种推理被称为 “舒适推理”(Cozy)。

  所以在此类模式下,作家更着力于创造“完美谋杀案”和奇特的作案手法,而阿加莎的贡献在于,在保持基本模式的同时,又对规则进行了挑战。比如《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没人规定凶手只能是一个人,为什么不可能是一群人呢?还有她非常善于利用“叙述性诡计”迷惑读者,比如《罗杰疑案》和《捕鼠器》中,罪犯可能是叙述者,可能是侦探本人,这就打破了“推理小说十诫”的第1和第6条戒律。

  阿加莎的遗产

  阿加莎被誉为是人类历史上最畅销的作家,她一生笔耕不辍,著有68部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17个剧本,以及6部以笔名玛丽·维斯特麦考特发表的感情小说,1部自传和2部诗集。她的书被译成103多种不同的文字,总销量超过20亿本,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法国戴高乐总统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都是她的粉丝。

  阿加莎如此之多的作品,要从哪一部开始读起呢。日本评论家对其全部作品进行打分,得出十部最为推荐的作品是:

  帷幕

  啤酒谋杀案

  无尽长夜

  黑麦奇案

  幸福假面

  阳光下的罪恶

  破镜谋杀案

  神秘的奎恩先生

  死亡约会

  密码

  阿加莎的作品还深受影视圈的喜爱,曾经被改编过180多次。

  

  其中比较经典的有比利·怀尔德导演,玛琳·黛德丽主演的

  上世纪80年代,曾有三部重要的阿加莎电影被引进国内,以译制片的形式和中国观众见面,在当时引起了一股阿加莎热。

   

  彼得·乌斯蒂诺夫版的波洛,以及《尼罗河上的惨案》和《阳光下的罪恶》

  最后一部则是最经典的一版《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年的西德尼·吕美特导演版。当年六十岁的英格丽·褒曼,凭借其片中接受波洛审问的5分钟长镜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主演除了褒曼,片中还有老牌007肖恩·康纳利以及里的安东尼·博金斯

  

  芬尼版波洛

  当年还健在的阿加莎破天荒地出席了电影首映礼,并称赞芬尼演出了她心目中的波洛,虽然她对芬尼的胡子还是不太满意

  如果想体会最原汁原味的阿加莎,还可以观看itv出品的英剧版《大侦探波洛》和《马普尔小姐探案》,这两套剧集每季都是4-5集,每一集90分钟独立成片。

  

  英剧版《大侦探波洛》

  《大侦探波洛》从1989年开始连载,到2013年第十三季最后一集《帷幕:波洛的最后一案》,以波洛的去世而告终,主演大卫·苏切特一直被认为是最佳的波洛扮演者。他总是一身整齐得体的西装,留着两撇标志性的小胡子,一见人就脱帽示意,用比利时口音的法语说着“Merci beaucoup, Mademoiselle”(谢谢,小姐)。

   

  《马普尔小姐探案》从2004年开始连载,最后一季是2013年推出的第六季。

   

  两任马普尔小姐

  前三季的杰拉尔丁·麦克伊万应该是最传神的马普尔小姐了,把这个瘦削甚至有点佝偻,爱打听又爱絮叨的小老太太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三季的马普尔小姐由朱莉亚·麦肯齐饰演,虽然慈祥有余,但少了点啰啰嗦嗦、多管闲事的味道。

  近几年英国还推出了《无人生还》和《控方证人》的迷你剧,日本推出了《东方快车谋杀案》和《无人生还》的迷你剧,但都比较一般。未来还有本·阿弗莱克自导自演的《控方证人》(2019),以及CBS开发的美剧版《马普尔小姐探案》(2020),正在筹备中。

  要看最棒的阿加莎,除了看原著和英剧版以外,还有一个选择,就是舞台剧。

  1946年,阿加莎为了她的忠实读者,英国玛丽王后的80岁生日,撰写了一部广播剧《三只盲鼠》,后来改编成舞台剧《捕鼠器》,直到现在还在伦敦西区上演,和《黑衣女人》《罪恶之家》并称伦敦西区三大名剧。

  

  上话版舞台剧《无人生还》剧照

  因为阿加莎的作品还没有过版权保护期,所以其作品的出版、翻拍和搬演都是需要授权的。而阿加莎戏剧在中国国内的版权,主要在上海捕鼠器戏剧工作室的手中,他们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合作,排演了《无人生还》《捕鼠器》《意外来客》等话剧,常年在上海上演,每年也会来北京巡演。

  看不到舞台剧的朋友们,就让我们一起来电影院搭乘《东方快车》这辆豪华列车,和一众演技大咖一起,感受阿加莎的古典气息,体验大侦探波洛的优雅推理,11月10日发车,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