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中少女与循环之梦——基于心理学的干员【白面鸮】的全档案语音分析及推理
由于关于白面鸮的档案太少,本文可能存在过度解读,仅是提供一种思路,希望大家笑一笑就好。
一如既往,开头是半科普的症状说明,然后是更为个人化、更重视游戏内容的解读部分。
话不多说,直接从白面鸮的档案开始:
1、种族特性指的是白脸角鸮夜行性鸟类的特性。
大部分的猫头鹰都是夜行性动物。在白天,它们会找一个安全的树洞、地洞或是隐蔽的树枝睡觉,如图。
由于眼球固定不能转动(事实上它们的眼睛与其说是球不如说是一个圆柱,当成内置望远镜理解就好了hhh),所以它们没有人类的REM睡眠(快速眼动睡眠,说明见下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深度睡眠,事实上,它们有两种不同模式的Deep-but-not-REM-sleep(深度但非REM睡眠)。
PS:游戏中的白面鸮毕竟是兽娘,应该并不会眼睛无法转动或是180度转头(废话),所以白面鸮应该还是有REM睡眠的。但是yj至少借用了部分现实中的种族特性,比如“错误发生”这一经典动作。
然而,虽然它们有深度睡眠,并且一天中超过60%的时间都在睡觉,但它们单次进入深睡的时间不会超过11秒。这就是白面鸮说的种族特性了,实际上这一特点在赫墨的基建小人身上也有所体现(赫墨总是在不停的犯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鸟类和海豚等动物有一种特殊的半脑睡眠,在这种睡眠模式下,它们可以让两个大脑半球轮流休息,从而使自己能够24小时连轴转。这一点在避免被捕食、完成迁徙、提高狩猎效率等各方面有着广泛的适应性价值。
2、病毒效果指的是Narcolepsy(嗜睡症,更准确的说——猝睡症)的症状。
在语音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她突然陷入睡眠。
在档案中更是直接提及:
这种在白天逐渐或突然出现的睡眠状态是Narcolepsy的一个表现(最主要的),患者会在白天毫无征兆的突然进入REM睡眠状态,并且这种睡眠往往持续的不久,但是次数较多,可能严重干扰人的正常生活。这种症状是Narcolepsy的一大诊断标准,往往会伴随患者的一生。
除此之外,它还有3个主要症状:
一是偶发的猝倒(Cataplexy)现象——意识清醒时的突发肌无力,全身瘫软,无法说话、视力受损,但听力和意识依旧正常(因为不依靠肌肉),这种情况一般会持续几秒到几分钟。该症状通常由强烈的情绪波动引起,有时候会非常危险(比如过马路、开车,或是游戏里在战场上,一旦突然猝倒很有可能危及生命),并且它也容易引起患者极度的焦虑和恐慌。70%的嗜睡症患者都体验过这种症状。
二是睡眠瘫痪,也就是俗称鬼压床的症状。普通人偶尔也会体验到这种症状,但是在嗜睡症患者身上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要高的多(但还是不多)。简单描述一下,就是意识清醒,但身体无法动弹,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入睡或起床时分。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人在REM睡眠阶段,大脑会很活跃(脑波类似a波),为了避免因此导致身体乱动,脑桥抑制了掌管大肌肉运动的脊髓神经元,从而使得人在REM阶段时身体完全放松(我将其简称为REM瘫)。而睡眠瘫痪指的就是睡醒后,意识已经清醒,但大脑对肌肉运动的抑制并未正常结束,从而导致的一种看起来吓人但实际上没啥危险的症状。
三是幻觉,由于嗜睡症患者会在白天突然进入REM睡眠,而REM睡眠通常都伴随着生动、迷幻的梦境,所以嗜睡症患者很容易拥有很多生动的梦境(包括很多噩梦,其他阶段睡眠即使有噩梦也极模糊)。正常人一般只在晚上睡觉时做梦,并且一般都会忘掉,但嗜睡症不会。正常人进入REM睡眠需要睡上1个小时左右,但他们仅需1分钟。因此,他们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生动的幻觉,即便醒来也一时半会不会消失,这种幻觉既有视觉也有听觉。即便他们只是小睡了一小会,也可能会产生生动的梦境,并令其印象深刻,从而产生幻觉。
对于患有嗜睡症的人来说,普通人习以为常的作息模式是一种奢望。他们往往在夜间也和常人一样休息入睡,但却常常半途醒来,并且睡眠质量也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白天睡的太多太久。
关于嗜睡症的成因,在游戏中,这种症状被解释为矿石病感染的影响。但在现实中,人们尚还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症状。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嗜睡的症状与一种名为食欲素(Orexin/Hypocretin)的神经递质有关。
食欲素对于维持人的觉醒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它和另一种神经递质组胺共同来自于下丘脑,并随着神经通路作用到整个大脑。一些药物会阻断这些神经递质的受体,比如某种抗过敏药就会阻断组胺,使人昏昏欲睡(扑尔敏,巧合的是写这篇文章的第一天晚上睡前我刚好吃了这种药,然后体验到了一会弱化版的嗜睡症状……断断续续睡了14个小时,清醒的时候也精神不振)。作用于食欲素受体的药物效果略有不同,但大致类似。而对于嗜睡症的患者来说,他们的问题在于下丘脑缺乏产生和释放食欲素的神经元。
理论上,我们可以用恢复食欲素水平的药物来治疗嗜睡症,但是目前,对于嗜睡症的治疗主要使用的是增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兴奋性药物。
在游戏中,白面鸮的二技能脑啡肽可以大幅缩短回血的速度,这个脑啡肽指的就是一种人脑自然分泌的类吗啡物质,在跑步、吃辣或是其他造成痛觉的时候都会分泌,消弭疼痛,予人快感,提高兴奋水平。我们都知道,吗啡曾在二战时被广泛用做战场上的镇痛剂,其效果就是通过和脑内的脑啡肽受体结合产生的。脑啡肽就相当于脑内自然产生的吗啡。
简单说来,脑啡肽就像是一种天然的止痛剂(所以设定成回血技能),并且它还是一种兴奋性的物质,可以抑制睡眠、调节组胺(前面说了组胺可以提高人的唤醒水平)的分泌,所以精英化后出现这个技能可能暗示着白面鸮对于治疗自己的方法的探索。
开始扯淡。
在白面鸮的语音中,有多次提到她的语言特点并不是她故意为之,而是受到矿石病的影响。
但是,她的档案中有提到:矿石病对其影响并不包括语言和行为上的这种机械化。并且,现实中也不存在这种疾病。
那么,这种言行背后的原因,除了机械少女的设定很有趣之外(x),还可能意味着什么呢?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无奈的治疗手段。它可能涉及到对白面鸮大脑的部分改造和植入。
同样是在档案二中,有一句话提及了这一点。
至于为什么要对白面鸮进行这种改造?记不记得上文中所说的嗜睡症患者的一大症状——猝倒?猝倒容易发生在患者情绪波动的时候,一旦发作,就很有可能因为无法行动导致死亡。即便是在和平的现代,突然晕倒在街道上都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事情,而对于生于动乱年代的白面鸮而言,猝倒的危险性无疑再度增加了(来到罗德岛之后还要上战场,这无疑更加危险,因为战场上人往往会被各种强烈的情绪淹没)。因而,这种抑制情绪的改造可能是对于提高生存能力所必需的。
除此之外,这种改造很可能还具备更多其他的优点。至少它应该提高了白面鸮的记忆能力,使她能够扮演一个移动数据站的角色。
那么,关于这些改造的可行性呢?可以这么说:从科学的角度,不行;但从科幻的角度,是可以的,甚至是比较硬核的。至于为什么,且听下文分解。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了新干员格劳克斯腿上的外骨骼装备,可能对于大家而言,这就只是一个装饰、一副便捷的拐杖,但是它其实证明了泰拉大陆在脑机接口技术上的发达。在现实中,外骨骼技术其实只是脑机接口技术的一个应用。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开球的就是一位身着“机械战甲”的残障人士,而为其提供技术支持的,就是脑机接口领域的一个专家团队。通俗的讲,脑机接口技术就是要让大脑和计算机能够进行交流,对于格劳克斯而言,就是能够直接把大脑发送的运动信号传递到腿部的机械上,带动双腿行走。
和博士每次登陆时的“神经链接到罗德岛”一同,这些技术的存在证明了泰拉世界的脑科学发展应用之先进。
另外,白面鸮很可能被改造或植入的部位是人脑中掌控情绪的杏仁核和掌控记忆的海马体(当然,长时记忆还跟相应的感觉皮层有关,所以我说科学上不行),而它们都属于结构较为简单的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
在这样高技术力的背景下,白面鸮能通过对这些比较简单的部分进行改造和植入,变成现在这样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最后,让我们再回到游戏中来,看看白面鸮本身吧。
在我看来,白面鸮并不是单纯的机器,也不像其他干员一样是普通的人类,她更像是一个受困于机械躯壳中的人类少女,一个机器与人重合的存在(我觉得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被关在密不透风的移动房间里,对外交流只能通过一个屏幕是种怎样的感受)。
她机械化的语言,既像是夜莺心中的囚笼一般,限制了情感的流露;也像是格劳克斯腿上的外骨骼一般,支撑着她继续前行。尽管她的身上,“人”的那部分总是很少流露,但是,却也正是那偶然流露出的些许人情味赋予了她灵魂,也让人惊醒——眼前的少女并不是机器,也不是所谓的AI,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她看似并不在意这些关于自身的事情,还时常开些有点冷的玩笑。
并且,更重要的是,无论伤病如何折磨她的肉体,摧残她的精神,她似乎始终都对这个世界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这里得解释一下,人脑非常复杂,人的情感体验也很复杂,尽管杏仁核切除后个体可能不会再恐惧、愤怒、悲伤,也不会再流泪,不会因情绪提高血压,甚至不会有任何表情流露……但是认知上她还是可以掌握眼前的状况,并产生一种弥散性的心境,和短暂而强烈的情绪不同,心境是微弱的,但却会持久存在。大家平时应该也都有体会,就不多说了。)
如果把人比做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就是他展示给大家的东西,关系不同就如同近远和角度不同,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但无论再怎么近,水下的东西都很难看到。而白面鸮这座冰山呢?由于疾病的原因,她几乎所有的部分都藏在水面之下。在她那精致的扑克脸和平稳的语音之下,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我们只能尽量从现有的极少线索出发去推断。
在她的两句语音中有所透露:博士的存在,似乎对她有着特殊的意义……
几次开玩笑的对象也是博士,甚至信赖升满后的语音更是对博士表达了直白的依赖。
而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反复提到过yj利用经验晋升和信赖提升的语音、档案、技能等反映时间的流逝与干员的变化。
但是在白面鸮的身上,这种变化要比之前的几名干员都更为复杂——她的未来表面看似黑暗:几段语音都透露出她的症状在恶化……但是,于这片黑暗之中却又蕴有一线光明:如前文所述,她的技能变化可能证明了她对于治疗自身的技术取得了一定进展。
这也就是说,与夜魔和红不同,她的命运还尚未确定,而最终结局将走向何处,很可能就取决于罗德岛对源石病的医疗研究能否取得进展!
……
……不过,和上一篇文章一样,这里还有另一种更为黑暗也更为深刻的解读。
如前文所述,白面鸮的机械化言语方式是一种保护性的牢笼,封闭了情感,却也保障了生存。
那么,随着博士到来,她的情感流露的不断增多,是不是意味着博士打破了这个牢笼呢?也就是说:是不是正是博士和白面鸮的羁绊加深,才导致了她的症状不断恶化呢?
在这个前提下,让我们来看看她的精二语音中提到的“重构”这个概念:
刚开始我也不能理解,但现在将它和上文,以及信赖3的语音中提及的“失去理智”、“指引我回归正确的道路”结合再看,恐怕这意味着一种重置,一种对情景记忆和情感的删除吧……这既是“提高数据通讯效率”的必然之举,也是“避免被那个声音吞噬”的必要之举。
也就是说,在和博士的羁绊加深之后的某一刻——尽管我们不知道这一刻何时会到来——但终有一天,她总会需要将一切清零,就像是将一张装满的硬盘中保存的老照片和视频全部清空以腾出空间保存数据文件、提高工作效率一样,她终将迫不得已把我们共同留下的回忆全部删除。虽然那可能只是一句赫墨的抱怨、一张博士被笑话逗乐的照片、一段华法琳的失败实验录像……虽然它们对于研究而言毫无意义……然后,在将一切与研究无关的记忆删除重置之后,再重新和博士和大家相知,相识,在博士的引导下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中,继续这个无止境的循环……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踏入这个循环,不曾开始,自然也就不会结束。只是这样的抉择,又有谁能接受呢?你又会如何抉择呢?
而唯一能够解开这个循环的钥匙,就是罗德岛的源石病研究。
或许,在历经沧桑之后,我们终究会得到关于源石病的答案和解药,把这个世界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塑造出一个所有人都能得救的未来。
但是,那个未来要多久才会到来?那样的未来里又是否有她的容身之地呢?在那之前,我们又要经历多少次离别?
……
我不愿去想象这些问题的答案。
但我知道,无论博士如何选择,对她而言,最重要的事从来也没有变过。在修筑通往那个未来的道路上,一定少不了白面鸮的身影。
每一天我都在思考着,当源石微粒随同血液流淌时,我该如何解析,计算它们的信息。 我该如何使它消耗我的有机资源同时,设法换取一些积极而更有意义的东西。 对于白面鸮来说,这将是今后人生中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
最后用一张龙崎一老师笔下还未得病时候的白面鸮结束本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