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 6个陌生人的家族,逃离原生家庭之殇
关于原生家庭之殇几乎没有人是座孤岛,无论是豪门旺族、高知家庭还是市井人家......都逃不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朱雨辰妈妈在真人秀《我家那小子》里对其无微不至的关怀,引发网友热议,过多的关爱对孩子是种束缚还是解脱?披着“爱意”的关怀,想要拒绝却也无从开口,为了保护妈妈免受键盘侠攻击,朱雨辰录了两期节目后,退出了录制。
朱雨辰妈妈
对于朱雨辰妈妈的做法,我们无权指责。
关于原生家庭的话题,很难具象化,在亲情加注下的相处,难言之隐占多数。
有些人想要与父母决裂;有些人想要逃离原生家庭;有人遭父母抛弃......幸福的家庭大抵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用柔和的影像处理手法,将真实发生过的事情,重塑给观众。
是枝裕和
今天,DOCO君跟大家聊聊将在8月3日登陆国内院线的电影——
《小偷家族》
是枝裕和凭借《小偷家族》
荣获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
一部带有“恶之花”氛围的文艺电影,却重新定义了亲情。
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提到:
我要让阴暗丑陋的世界开出美丽的花朵,我要让艺术发挥它点石成金的功能。显然,是枝裕和也想让美丽的花开在丑陋的世界里。
《小偷家族》通过6个陌生人的相处,道出了导演是枝裕和眼中的「审丑意识」,也诉说了市井小人物的求生欲与洒脱独特的生存理念——
这6个看似没有关系的“可怜”人,凑成了一个完整的家庭,分别扮演着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哥哥、妹妹的角色。
“爸爸”带着“儿子”以偷盗为生,想要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偷”来得到;“妈妈”在一家洗衣房打工,看到客人衣服里未收走的东西,也会占为己有;家中的“大姐”在日本风俗店工作,步入“妈妈”的后尘;“奶奶”则靠着前夫的赡养金贴补着这个组建的家庭。
一家6口挤在路边破小简陋的房子里,虽为茶米油盐的事情困扰,但足够温馨暖人。
1
普通的人
做着不普通的事
《小偷家族》更像是一部正剧,介乎于喜剧与悲剧间的第三种题材,虽然每个人物身上都有可悲的点,但互相关照的信念,给不幸的彼此燃起了生的希望。
有情有义的人设,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情感输出口,虽然这是一个依靠偷盗、啃老为生的家庭,但家庭里的6个人都十分善良。
影片开始,刚偷完东西的“父子”在回家路上吃着香气喷喷的可乐饼,快到家的时候,发现了躲在角落,只穿了睡衣的“妹妹”,“爸爸”决定把她“捡”回家。“妈妈”看到“妹妹”的第一眼是拒绝的,但想着外面天寒地冻,也就同意将她留宿一晚。
“妈妈”走近“妹妹”,发现了她身上的伤口以及遭受虐待的真相,思量到擅自将“妹妹”留在身边可能会构成「诱拐罪」,天亮后,“爸爸”和“妈妈”决定将“妹妹”送回,没想到听到了“妹妹”亲生爸妈的争吵,明白了“妹妹”原先的处境,便不忍再将“妹妹”送回。
这个原名树里,自己认为是由里,被新家庭取名为玲玲的“妹妹”正式成为小偷家族的一员。
小偷家族的故事就此展开了——
以下是剧透部分
“爸爸”柴田治
一个认为“超市里的东西不属于任何人”的男子,好吃懒做,偷盗成性,却有他自己坚持的底线,看到被原生家庭抛弃的孩子时,会好心收留。
“妈妈”信代
个性刚强的烈女子,加入小偷家族前,被前夫家暴,在一次家暴中,正当防卫,失手杀死了前夫,与现在的伴侣柴田治在风俗店认识,随后,相伴生活。
“奶奶”初枝
自己的丈夫被别的女人抢走后,变成了前夫。初枝每个月会去前夫孩子家要赡养费,缺少关爱没有亲人的她与柴田治和信代作伴,虽然生活苦,但她的生活十分有情调,会去店里吃年糕、喝啤酒吃西红柿看烟花、去游戏厅打电动……带着老顽童的俏皮感。由于被柴田治和信代认为是一个压根不存在的人,去世后,被埋在家里的后院。
“姐姐”亚纪
长相甜美,在风俗店打工,遇到了与自己心境相同的客人,并爱上了他。
亚纪其实是初枝前夫儿子的私生女,但因为父亲跟别的女人组成了家庭有了孩子,她就受到了排挤,转而跟“奶奶”初枝生活在一起。
“哥哥”祥太
很有主见的男生,被灌输“无法在家里学习的人,才会去上学”的思想,喜欢《小黑鱼》的故事,有一次跟“爸爸”柴田治讲到自己喜欢的小黑鱼打败了一群金枪鱼的时候,柴田治十分不解风情地说道:“你想吃金枪鱼了吗。”柴田治十分想让祥太叫他爸爸,影片的最后,祥太坐上了远去的公交车,透着车窗,默念出了“爸爸”二字。
“妹妹”玲玲
唯一爱护她的奶奶去世后,终日活在爸妈的打骂嫌弃里,虽然受到了虐待,但依旧善良待人,最后不得不回到亲生爸妈身边。
以上是剧透部分
饱满的角色塑造,是「是枝裕和」电影里的经典,寻常百姓家,柴米油盐茶,为了温饱,为了活着。
只不过这样温馨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祥太在一次偷盗后故意被抓,将原先的平静打破,警方介入调查,信代因「诱拐罪」入狱。
是枝裕和留给了观众很多思考问题:
这个带有乌托邦氛围的小偷家庭,可以真正将这些“可怜人”安置吗? 不被原生家庭爱护的人,不能自主选择家庭,还要回到从前恶劣的环境里,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想要逃离的人们,真的逃离了吗?这些问题,或许只有走进影院,才可找到说服自己的答案。
想要将这个有些复杂的故事诗意地表达出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小偷家族》里,是枝裕和用微小的细节,向观众传达着只可意会的情感:
玲玲手臂上的伤口,被小偷家族里的其他人看到,但导演没有用镜头来解释伤口从何而来,只是等到玲玲与信代沐浴时,信代笑称手臂上的伤口是烫伤的时候,玲玲才说着自己的伤口也是如此……
2
以真实为基准
具有现实主义说服力
是枝裕和的导演身份大家都知道,但他最初的创作之路是从拍摄纪录片开始的。
(?戳我,进入是枝裕和的电影世界)
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里,找寻电影的灵感,是「是枝裕和」的创作妙招,从《下一站,天国》到《如父如子》再到《小偷家族》,是枝裕和思考着超越血缘关系的家庭,该如何相处。
是枝裕和在《小偷家族》里,善于运用暗喻的手法,“蜻蜓点水”般承接故事的起承转合,摆脱了文艺电影的不知所云。
大多数文艺电影,只抒情而忽略讲故事,看过的观众会觉得云里雾里,不明导演的意向。
而《小偷家族》并没有这样的距离感,影片开头的“一镜到底”让观众快速明白故事发生的地点及人物。
影片的结尾,信代在审讯室接受审讯,是枝裕和对这里的处理回归了纪录片的常用拍摄方法,镜头直接对准拍摄者,捕捉演员的每个情绪点。
信代的扮演者安藤樱爆棚的演技,让经过编排的剧情片充满真实感。
安藤樱
3
将生活问题
交给每一个人
片中最值得深思的部分,是导演是枝裕和营造出的逃离丑陋世界的喘息。
影片中的角色纷纷体会了原生家庭之殇,跑到了一个所谓的祥和环境里,以自己弱小的势力对抗着周遭的一切,是枝裕和对小偷家族成员的爱护,细致入微。
整部影片都在突出他们的善良与无奈,连以偷盗为生这样的事情,都会处理成人物的可爱,而非不应该。
因为无奈,所以偷盗,这样的既定关系,给了柴田治偷盗的理由,是枝裕和并没有回避这样的理由,反而有些主观地认同。
其实,柴田治所做的事情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名户屋的老板早就识破了“父子”的偷盗,在祥太带着玲玲偷东西的时候,点醒了祥太,也是这个举动,让祥太想要故意被抓,结束这一切错误的做法。
小偷家族里的人,在错误的环境里,做着错误的事情,对的只有他们善良的本性。
错误的环境指的是他们聚在一起并不合法,虽然他们都遭受着原生家庭的伤害,但也没有权利逃离,这种依附的关系就像玲玲的爸妈不想生下她,但她却已出生。
按照法律对「诱拐罪」的处理,玲玲只能回到她父母身边,即便玲玲觉得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对自己更好,还是无法摆脱回到原生家庭的现实。
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的玲玲,继续过着从前无人疼爱,时常被虐待的日子。唯一改变的是玲玲多了一瓶祥太送她的玻璃球,有玻璃球的陪伴,孤单的玲玲好像找到了寄托。
《小偷家族》营造出的这个带有浪漫主义的情景,最后在现实里破碎了,一同破碎的还有自我的认知,一直觉得偷盗无妨的柴田治,在祥太的离开后,开始思考自己偷盗是否正确。
是枝裕和用一部《小偷家族》抛给了观众一个生活哲学。
当从浪漫的梦里醒来,现实的拷问与审视,让观众站在了浪漫的对立面,去批判、怀疑自己曾经的坚持。
DOCO热纪录 全球优质纪录片观享平台 & 影迷社区。公众号:docochina
DOCO热纪录 ? 映像现场 线下纪录片主题放映+文化沙龙。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爱上纪录片、分享好观点、识得真知己!
如何成为「DOCO热纪录 ? 映像现场」会员?
添加微信号:docokun,DOCO君带你加入「DOCO热纪录北京线下观影群」,不错过任何一场放映,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