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的部长们》:一个无法用“创作自由”拯救的国家

  1

  在过去20年间,韩国电影获得急速的发展。

  政策对于创作自由的维护,使得韩国电影表现出不同以往的凌厉现实主义风格。

  这一点无遑多论,只要看过一些韩国电影自然能够理解。

  而与韩国电影急速发展相对应的另一个现象,就是总体电影内容比较有限。

  韩国并不是幅员辽阔的大国,历史也算不上特别久远,文化厚度和丰富性都有所局限。

  这就使得韩国电影当中,非常容易形成“互文”的现象。

  很多韩国电影的时代背景会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所讨论的主题也会相应重叠、从而得以全面地表现出问题的各个方面。

  之前我聊过《杀人回忆》的历史背景。

  那是全斗焕任总统的韩国第五共和国时期,也是专制独裁极为严重的时代。

  而开启第五共和国的事件,正是中央情报部长金载圭对于当时独裁总统朴正熙的刺杀。

  《南山的部长们》所讲述的故事,就是这一事件。

  2

  从韩国电影中,我们能够看出韩国民众对于“民主自由”的强烈政治诉求。

  这种政治诉求的根源,就在于韩国历史上长久的军事专制统治。

  虽然朴正熙和全斗焕都声称自己的政府,是“民主共和国”;

  但是军人出身的二人,实际上都对“民主自由”嗤之以鼻,是彻头彻尾的独裁者。

  尤其是在朴正熙长达18年的统治过程中,民众对于独裁专制的反感逐渐产生,并对此后的韩国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朴正熙的统治,虽然有极其浓厚的专制独裁色彩,但是依然可以称为是中央集权式的铁腕民主政治。

  朴正熙的第三和第四共和国时代,民众的自由实际上并没有遭受太大侵害,只是被剥夺了政治选举的权利。

  在他的铁腕统治下,韩国的经济确实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也遏制了韩国过去长久存在的腐败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最终被刺杀而身亡,但是朴正熙的统治依然是相当成功的。

  跟他相比,继任者全斗焕就很令人失望了。

  全斗焕既没有之后金大中那种追求民主自由的气度,也没有朴正熙雷厉风行的果决,遭到全国民众的反对也在情理之中。

  在总统暗杀事件之后,通过军事政变攫取统治权力的“双十二事件”;

  逮捕诸多民主运动人士,并残忍杀害207名普通学生民众的“光州事件”;

  将普通学生青年捏造为“赤色分子”,拷打逼供并加以非法审判的“釜读联事件”;

  以及因“军事叛乱”、“内乱”和受贿罪,最终被判处死刑(之后改判终身监禁,并在金大中当选总统后获得特赦)。

  全斗焕统治的时代,几乎可以说是现代韩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了。

  《辩护人》就是对于那个时代种种乱象的控诉。

  尽管之后金大中任总统期间,极大地恢复了韩国的民主政治,这也是金大中最重要的政治遗产。

  然而这种民主政治也引发了严重的腐败问题,政府部门的效率同样因此受到损害。

  而这正是如今很多韩国电影所批判的,政府腐败无能的问题。

  《熔炉》正是在讨论这一问题,而其他很多电影都多少有所提及。

  政府无能、腐败横行的现实,也促使财富和阶级分化愈发严重。

  有权有势者通过动用手腕,可以集敛更多的金钱和权力;

  而普通民众即便受到侵害,也很难通过法律和政府来维护自身利益。

  《寄生虫》就是反映贫富分化的作品,而这实际上也正是《燃烧》的现实背景。

  总而言之,这就是韩国的国内矛盾。

  对于历史上专制的恐惧,促使民众追求自由和民主;

  而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又引发了严重的腐败、怠政和阶级分化问题。

  当然,这并不仅仅是韩国所独有的。

  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政治制度多么完善,都无法完全避免这些问题。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

  也许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并不是领导人的意志、或者是政治制度的不完善,而是“国家制度”本身的必然缺陷呢?

  不过我们在此并不会讨论这一问题。

  3

  除却国内问题,韩国所面临的国际处境也相当微妙。

  在上世纪前中期,韩国是被日本所统治的;

  随着日本二战战败,国家主权又被美国所操控;

  时至今日,虽然韩国本国的政治已经相对独立,然而国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跻身于中、日、美三国之间,韩国和朝鲜同时遭受各方压力,而每一方面的问题都不可轻视。

  架空历史的《铁雨》,就讨论了韩国的国际形势。

  在日统时期,朝鲜对于日本的态度,就如同1853年日本对于美国的态度一样。

  “黑船事件”迫使日本打开国门,看到了拥有魔法一般伟大科技的欧美列强。

  日本一方面畏惧西方的强大科技和军事实力,因而对其忌惮不已;

  另一方面又渴求学习和获取这些技术,因此对西方文化充满仰慕之情。

  而当时的韩国对于日本的情感,也大抵如此。

  《小姐》的背景,就设置在这一时期的韩国。

  在日本殖民统治结束之后,韩国渴求获得平等的国际地位,也希望能够实现国家主权的独立。

  但是当时美国对于韩国主权的控制,迫使韩国一分为二,并在之后爆发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代理战争”。

  朝鲜战争,也就是韩国人所说的“6·25事件”。

  朝韩双方实际都不愿参加“朝鲜战争”,但是由于周边大国的压力,不得不让本国民众加入军队。

  这场战争中,朝鲜和韩国人民手足相残。

  朝鲜人民军总数超过50万,而受到联合国军指挥的韩国军队人数则多达60万;

  战争中朝韩两国的伤亡总数,甚至超过了300万。

  在自己的土地上,打了一场与自己无关的代理战争,并且让全国300余万人丧命。

  可以想见朝韩两国所遭受的屈辱和苦痛。

  《太极旗飘扬》就是关于这场战争,以及战争灾难之中的人民。

  正如《铁雨》中所说:

  韩国在脱离日本统治之后,用日本崛起的方式战胜了日本(三星和现代公司的先进技术);

  而在如今面对各个大国的压力,韩国也只能用这些大国崛起的方式,才能够最终战胜它们(核武器所带来的核威慑)。

  韩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如此险峻,而本国的综合实力又远远不够强大;

  历史上持续了百余年的屈辱,即便竭尽全力,韩国也几乎无从洗雪。

  可以说,韩国电影的崛起,是韩国最接近于扬眉吐气的一次。

  这实在不免令人痛惜。

  4

  而在国内问题和国际压力之外,韩国还面对着一个介于二者之间的苦痛现实。

  那就是韩国与朝鲜的分裂。

  朝韩分裂,是韩国知识分子不可摆脱的痛苦阴影。

  因为这一现实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们,历史上韩国受人摆布的屈辱。

  而这种痛苦,又因为朝韩始终无法统一,而越发深重。

  无论这种分裂的根源何在,是朝鲜的政治制度,还是韩国的资本主义,这都并不重要;

  唯一重要的只有现实。

  只有现实之中朝韩会谈屡屡没有进展,现实之中朝韩关系屡屡陷入紧张,现实之中朝韩问题屡屡阴影笼蔽。

  说着完全相同的语言,流着完全相同的血液,即便走到对方国境内也根本看不出差别的同一个民族,却因为国际势力的介入而分裂成两个相互敌对的国家。

  这种痛苦,中国人几乎是有切肤之感的。

  只不过对于我们而言,台湾回归只是时间问题;而对于韩国而言,朝韩统一却是遥遥无期。

  《特工》《铁雨》《共同戒备区》……

  无数韩国电影都聚焦于此,希望通过影片来想象和描绘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民族。

  但是无论电影人如何竭尽心血,现实也不会因此就变得更加美好。

  但是无论现实世界如何残酷冰冷,我还是会为电影作品中向往和追求统一的精神而感动。

  因为有朝一日,世人终究会发现:

  不论国籍,不论民族,全世界所有的人,都不过是相同的“人”而已;

  而历时数千年的种族和政治分裂,终有一日会成为全世界民众眼中,一段已经洗雪了的屈辱苦痛的历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