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激在成长,我们也是——谈谈《速度与激情》系列

      这篇文章我大部分时候都在抒发感慨,大家可能并不能看到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影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没有带【票吧文联】的前缀。(不喜看主观感受的小伙伴们可以就此点叉了。)

  《速度与激情》系列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拍了7部。除了第三部不知所云,以及第二部质量一般外,其余几部的质量在爆米花电影中也算是可圈可点。并且越往后期,质量越有走高的趋势,这是系列电影中整体质量水平和影片风格特色延续得较为不错的系列片之一。这也是速激系列能一直拍到七部的原因所在。

  不需要剧情的慢慢铺开,不需要过多的篇幅介绍人物背景、塑造人物性格,主角们只要往镜头前一站,观众就能立刻联想到他们过去的故事、他们的厚重、他们的沧桑、他们曾经的惊心动魄。人物的每个动作、每句台词、每处表情,以及每一次亲密无间的配合,无需多言,就能让观众心领神会、欣然接受。然后以最短时间融入到电影中,跟着主角们展开一段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这就是系列电影的魅力。

  速激系列至今一共7部,它并不是部部都质量上乘,它也走过弯路,但很庆幸能看到它一直在成长,到如今已经形成了自己稳定的风格特色。

  速激第一部中那个咧嘴憨笑的傻小子布莱恩奥康纳,以及那时候还能经常扯开轻松笑容的“老大”多米尼克,到速激6、7中,已变得无比稳重、坚定,双双迸发出成熟男人的迷人魅力。这种魅力是致命的,无论对象是男还是女。

  从2001年到2015年,15年时间里,速激系列陪伴了无数观众从少不更事步入而立之年。

  电影在成长,影片中的主角们在成长,而观影的我们也在成长。观众在一部一部的追看当中,除了观影时的视听享受,同时也对影片中的主角产生了无法言喻的深厚感情,跟着他们上天入地、翻江倒海一般地冒险,以他们的喜而喜,以他们的悲而悲,看着他们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同时,蓦然发现自己不知何时也已经拥有了一张成熟的面庞。这样的代入感和认同感是强烈的,以致观众偶尔会觉得影片中的人物并非虚构,而是活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甚至会在不经意间产生自己便是故事中人的错觉。而这种奇妙的观影体验,是其他非系列电影所无法带来的。

  不过,速激系列好似更特殊那么一点点。

  饰演片中最重要主角之一的保罗沃克,他的人生,在繁花正盛之时戛然而止了。

  成名于车,又结束于车。

  他的人生,正正就如一部《速度与激情》,只不过他却远没有片中主角那般幸运。

  对于不甚了解他的大部分中国影迷来说,从此他便永远活在了速激系列中:布莱恩奥康纳永远是他,再无可替代。而速激系列也必将深深烙上保罗沃克的印记。

  看到很多人对于网友们怀念保罗沃克的现象感到不满并且进行了言辞尖锐的批判,甚至还牵扯进国内另一位著名演员。

  大可不必如此。

  虽说中国大多数影迷对保罗沃克其实并不了解,除了速激系列以及《暴力街区》或许根本没看过他的其他电影作品。我也不排除这其中的确存在不少跟风的观众。但我相信大多数人的初衷,都是对于这样一条年轻的生命、在风华正茂时的无端终止所感到的惋惜和遗憾。

  人皆有恻隐之心。

  这种“怀念”现象所体现的,是一部分心地柔软的普通人,对于生命的本能的敬畏和珍视。

  当有一天,大多数人对于生命的消亡无动无衷的时候,那才是人类即将走向灭亡的时候。

  说回电影。

  速激系列从最开始的定位都只是一部纯粹的爆米花电影。一部部走来,它也不贪心太多,不追求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高大上的艺术成就,它从来只安安分分地为观众打造一场爽快震撼的视听盛宴。

  速激系列,除人之外,最重要也最不可或缺的便是车子。大量飙车的场面,关于车子的全方位特写,大量换挡、踩离合、踩油门、撞车的镜头,还要填充进爆炸、打斗、枪战等等商业元素,除了这些之外,也就没有太多篇幅来构架起一个逻辑严密、内涵深刻的故事,更没有时间去细细揭示社会阴暗面、讴歌人间真情。男女情爱,兄弟友谊,全都只能点到即止。

  但是,并非是点到即止,便不能打动人心。

  速激系列中的人物感情并不会像泰坦尼克号一般深厚隽永、波澜壮阔,而是在适时的时候给你“会心一击”,让你蓦然间“怦然心动”。

  多米尼克和莱蒂的感情是这样,布莱恩和米娅的感情是这样,多米尼克和米娅的兄妹情是这样,整个队伍成员间的友谊也是这样。

  纵观七部速激,除去第三部不表,第一二部更像是在打基础,影片中还带着旧式好莱坞警匪片的味道。这时候的速激,就像是稚气未脱的小孩,仍带着尝试和探索。

  第四、五部则开始树立自身强烈的独特风格,完成从警匪片到冒险动作大片的转变。

  到第六、七部,则已经完全形成了稳定的拍摄风格和叙事方式,而温情的元素也被更加重视地添加到影片中。此时的速激,更像是事业有成的男人,浑身散发着强烈的男性荷尔蒙,举手投足间尽显成熟男人的迷人风范。不仅叫人敬重仰望,亦叫人安心温暖。

  接下来从1开始,简短点评一下7部速激。

  《速度与激情1》:看到豆瓣上有人把速激1比作一粒不起眼的种子。没错。薄弱的剧情,算不得新颖的人物性格设置,除了飙车,没有任何能吸引人眼球的大场面。这部电影有的:是两个青涩的小子,一个是初生牛犊的勇敢探员,一个是热衷飙车的街头混混;是那些多数普通观众叫不出名字的豪华跑车;是穿着超短裙、身材火辣的汽车女郎;是轰鸣的发动机声音以及动感的音乐。但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部在众多好莱坞大片中毫不起眼的片子,竟能在往后的十多年里保持生命的活力,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感谢速激1,没有它便没有之后的速激系列。

  《速度与激情2》:本片相比于第一部,精彩程度逊色了不少。逻辑和剧情几乎不能细看,有时候拖沓得想快进,还好,影片中有不少布莱恩招牌式的傻笑,每每都能击中我的心房。

  《速度与激情3》:不知是导演技术问题还是我拖着看完的原因,完全不知所云。总之看完这部我明白了,并不是只要飙车,就能叫做《速度与激情》,有了速度,却没有激情,仍旧很难让人支撑着看下去。

  《速度与激情4》:不得不说范迪塞尔和保罗沃克才是速激系列的魂,没了他们,速激怎么看怎么怪异和提不起劲(比如第三部)。虽说两人已从第一部的青涩渐渐走向成熟,但是从布莱恩的笑容中还是能寻到从前的憨态。我喜欢布莱恩咧嘴的傻笑,喜欢多米尼克缓慢却沉稳的语速。一个让人感到温暖,一个让人感到安心。Ride or die(赛车,或是死亡……)这是多米尼克的人生信条,也是速激系列所需要坚持的唯一创作原则。

  《速度与激情5》:速激小分队在本集真正形成。亲人以及亲情的概念也在本集中得到加强。小分队中的每个人,对于“老大”多米尼克来说,不是队友,亦非朋友,而是如同家人一般的存在。香车、美女、飙车、爆炸,这些速激系列中的标配一个都不会少。本集加入了另一个肌肉发达的大块头,多米尼克由此显得不再寂寞,两人的对打简直男性荷尔蒙炸裂。

  《速度与激情6》:莱蒂的出现令速激小分队再次集结。从车与车的对撞,到车与坦克的较量,再到车与飞机的对抗。导演简直想尽办法在刺激观众的感官。多米尼克为爱重出江湖,而已经身为人父的布莱恩也仍旧有着一颗躁动、向往刺激冒险的心。七部速激系列,若论戏份的话布莱恩远比多米尼克要多,但他们俩就像是《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和乔峰,都是灵魂人物,但是多米尼克却是顶梁柱一般的存在。是该到了他大放异彩的时候了。

  《速度与激情7》:与前几部不同,本集可能是喜欢速激系列的影迷们倾注感情最多的一部。这一切都只因为一个人——保罗沃克。他的离世让速激系列的影迷们可能再无法以绝对客观的立场来欣赏和评价本片。除了惯有的飙车之外,汽车跳伞,丛林追击,飞车跳崖,以及开着汽车连穿三栋高楼,导演在挑战观众想象力、以及营造视听震撼方面简直无所不用其极。有人会说,除了这些震撼场面之外,本片剧情仍旧漏洞百出、乏善可陈。但是我知道,本片对于速激系列的影迷来说,仍旧会是最为特殊,也最为触动心房的一部。

  多米尼克和布莱恩,两人携手闯过了许多难关,一起上天入地、出生入死。在惊险的山路飙车、两人再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多米尼克问布莱恩:“还惦记出生入死吗?”布莱恩没有回答。多米尼克用着无比平静的语气告诉他,布莱恩,只有亲人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家庭,才是最好的归宿。

  人不可能永远冒险下去。

  只有亲人才能给你最长情的陪伴,只有家庭,能治愈你在外面所遭受的所有创伤。

  这就是我所说的,速激系列,越往后,越温情,也越来越强调亲人和亲情的重要性。

  当布莱恩在电话中跟米娅说:这辈子最幸运的,是走进她家的咖啡馆,叫了第一片三明治……

  瞬间戳中泪点。

  影片从此开始,就变得酸涩异常了起来。

  当多米尼克看着幸福嬉戏的布莱恩一家说出那句“怎么说得出再见”的时候,我几乎分不清,这句话到底是对布莱恩、还是对保罗沃克所说。

  导演犯了规,而我的头皮也开始发麻,就连咽喉也开始哽出不正常的酸痛。

  影片结尾,多米尼克和布莱恩并行而驶,最后却分道扬镳、各自远扬。过去种种的闪回,曾经的回忆纷至沓来,那个咧嘴笑得傻气的小子,如今已经与速激中的众人天人永隔。澎湃的酸痛情绪,热泪奔涌而出,观众再分不清是为布莱恩,还是为保罗沃克……

  永远的《速度与激情》,永远的布莱恩奥康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