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暴雪将至

  很多了看了暴雪将至之后,表示看不懂,不知所云。

  小弟不才,略抒拙见,借以抛砖引玉。

  不到最后,其实我们并不能看懂这部电影,最精髓的地方,就是电影最后老工人的一句97年的时候保卫科的人根本不可能获得劳模的称号。

  为什么这么说?97年体制改革,导致大批工人下岗,故事的中段也有,只是时间上对不上。

  不难发现,故事是以老余的回想为主线的,如果诚如那位老工人所言,那么导演真的是下了一盘很大的棋,你以为结束了,其实不过是开始。是什么的开始?是老余接下来悲惨人生的开始,也正好隐射了电影的名称暴雪将至。是天气,更是人生。

  为什么这么说?以我的理解,导演这种手法颇有些东野圭吾恶意一书中的做派。他以先入为主的手法,让我们顺着老余的思路来观影。最后解决的时候,又在坑里留了一根绳。如果我们以为的按照老余的想法,那只能掉坑里怎么也出不来。如果注意到了这根绳子,那么顺着这根绳子我们就能看出到底是哪里出了纰漏。

  这根绳子就是97年老余并没有获得劳模,说白了就是老余的精神错乱导致记忆混乱。时间上出了差错,也许他真的得了劳模,但至少不是97年,至少应该在此之前。

  这也变相的说明了整部剧不能按照电影的顺序来看,我们要自己把这些杂乱无章的信息按照顺序去整理出来。

  故事的最后,老警察留给了老余一封信。通过信,老余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也就是真凶在他追捕的时候已经被车给撞死了。

  这里有几个疑点,老警察明明早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为什么到老余出狱的时候才告诉他?老余追了这么久的情况下,追到马路上真的放弃了吗?

  我个人认为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他下去看到了凶手被碾死。我觉得凶手的死,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打击。

  纵观整部电影,凶手的出现对于老余而言是一个莫大的机会。虽然嘴上不承认,但是心里一直是想做一个警察的。他对江一燕说自己的愿望的时候就佐证了这一点,之所以不说出来,是因为他觉得在没有做到之前说出来会被人当笑话。生而为人,谁都有属于自己的自尊心,尤其是在对自己具有特殊意义的人面前,这可怜的自尊容易被无限放大。

  生擒凶手莫大的功劳,现在凶手因为自己的追捕死了,且不说自己不是警察,就算是警察怕也是要吃处分的。

  现在到手的鸽子飞了,我觉得这是压垮老余的一根致命的稻草,但却不是最后一根。

  人犯死了,还有自己的小跟班。在回去的路上,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跟班同老余说了实话,原来保卫科的人与外面的混混沆瀣一气,瞒着老余同外面的偷厂子里的东西,这些话无疑是压在老余身上的另外一根稻草。天天吹捧自己是神探的一群人,却在神探眼皮子底下偷鸡摸狗,做些非法的勾当,偏偏这些人还是成天一群吃饭喝酒的兄弟。这让老余对人生、对社会,同时也对自己产生了质疑。

  接下小跟班的死,我觉得是压垮老余的最后一根稻草。通过医生的话我们知道,如果不是因为痴迷于凶手,小跟班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就是因为老余的执着,害死了他的小跟班。这个时候的老余心里怕是被无助、自责、悔恨、懊恼等等诸多负面情绪给填满了。

  人的精神说坚强也坚强,说脆弱也脆弱。尤其是那些癫狂的人,我觉得他们离疯癫只有一步之遥。而这一天的种种遭遇,把老余推到了那个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个时候的老余怕是精神已经有些恍惚了,也就是这个时候如果还是以老余的顺序去看待这部电影的话,只会是越看越不懂电影在表达些什么。

  遭受这一连串的刺激之后,老余潜意识觉得凶手已经逃跑了,自己还没有捉到凶手。这样他可以把小跟班的死归咎到凶手身上,避免自己的内疚,同时又保留了自己可以晋升警察的希望,潜意识真的很可怕。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