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一个故事,一场梦

  重看《千与千寻》,感慨良多。首先想吐槽的竟然是,片源下架了。于是某些平台连唯一的作用也没了。影剧总被删得面目全非,直到让观众怀疑自己智商出了毛病,怎么啥都看不懂。也就看动画不涉及删减问题,结果下架了。

  重回正题。也没什么正题,无非是看到哪里,想到哪里,笔就落到哪里。

  开头其实挺正常,走错了路就继续走呗,说不定能遇到不同的风景。而且隧道另一头的风景的确很美。整条街道没有人,就像近几年的世界,人一旦限制了自己的活动范围,世界就变得更美好了。而无人的街道,怀旧的建筑风格,明明是个闲逛的好去处。

  也许千寻只是胆小,也许她觉察到了危险。不过只看眼前景物,当真觉得她的父母没做什么过分的事。相反,他们敢冒险,有好奇心,有对美景和美食的热爱。明知在搬家途中,不宜耽搁,依然愿意为了喜欢的事花费时间。在我眼中,千寻的父母身上,恰恰体现了人类美好的那一面。

  如果说唯一的诟病是吃了不该吃的,那也是一场既定规则下的钓鱼执法。

  千寻的父母身为人类,自是习惯了人类的规则。吃东西要付钱,他们有钱,也从没想过赖账。就算对方不收金钱,相信总有其他方式可以补偿。而汤婆婆的做法,是直接把他们变成了猪,将来要养肥了杀掉。罪名是他们吃了为客人准备的食物。当然,还有一条潜规则,只有神明才有资格当客人,人类太臭,从来都是被嫌弃的。

  说来好笑,人类似乎也是同样的态度。对于生灵,当其是人类,哪怕丧尽天良,只要有钱有权,依然会有大把的人对之点头哈腰。当其是动物,能驯养的就成了猪,唯一的用途是养肥了杀掉吃。不能驯养的,惹不起的就想请走,如同电影里的腐烂神;惹得起的,必要想尽办法杀之而后快。于是动物中除了惹不起的,都成了盘中餐。人类中除了惹不起的,多成了垫脚石。

  看到汤婆婆的规则,每个人必须有工作,不工作就要被吃掉,忍不住笑了。这条规则,对于没钱也没权的普通人来说,一直都存在啊。要不是为了生存,还有多少人愿意和现有的工作捆绑,不死不休呢?至于喜欢做的事,从来都不叫工作,目的也不是为了赚钱。那些做喜欢的事,同时也赚了钱的人,如果是真喜欢,就不会为了钱出卖灵魂,钱只是顺便赚的。说到底都不算工作,至少不是被迫签订契约还要声称热爱工作。

  原本的名字——我们是谁

  契约上被改掉的名字,也是个有趣的细节。电影中的名字与记忆相关联,找回名字才能找到回家的路。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我们忘了自己的名字,更直白地说,是忘记了自己是谁,于是找不到回家的路。自出生起,四周充斥的声音,都在告诉我们,别人希望我们成为怎样的人。又有几个人曾问过你,你喜欢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你愿意做怎样的人?

  此刻的我们,是最真实的我们,还是别人希望我们成为的模样,甚至,为了不被他人左右,我们又变成了自己也不认得的模样?我们原本的名字是什么?我们究竟是怎样的人?小千找回了自己的名字,我们呢,是否已经踏上了回家的路?

  想到白龙更是悲伤。他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名字,却早就没有家了。他的家毁于人类之手。那我们的家呢,是否还是原本的模样?

  无脸男——走进汤屋会变坏

  千寻说,无脸男是进入到这里才变坏的,突然间被触动。就像我们看到的事实,似乎人进入社会更容易变坏。

  曾有人对我说,有些人并不坏,只是太社会了。如今想来,是因为我们对坏的定义不同吧。在有些人眼里,只有杀人放火的才是坏人。那杀坏人的算什么?更坏的人,还是被坏人逼迫到不得不反击的好人?也许都有吧。

  可是,如果有人被逼迫到无法生存,如果有人被压迫到无法呼吸,那些沉默不语的人,那些麻木不仁的人,那些助纣为虐的人,只是太社会了吗?因为他们的选择,有人死去,有人痛苦。如果这些麻木的人不存在,世界的规则必然会土崩瓦解。只有统治者而没有顺民的社会,是无法存在的。

  那些顺民,只是太社会了吗?他们一点都不坏吗?

  无脸男是什么人?显然不是顺民。

  吞下青蛙后,他终于可以说话了,用的是青蛙的声音。说话的究竟是无脸男还是青蛙?吞下的越多,他变得越坏;吐出的越多,他越接近最初。暗示已经足够明显,坏的显然是被他吞下的东西。

  千寻遇到过真心帮助她的人,白龙、锅炉爷爷、小铃,还有不知名的客人。她也遇到过一心想为难她的人。无脸男吞下的三个人中,至少两个都曾为难过她,故意刁难。说他们是在老板的威压下行事,自然能解释得通,但这并不能成为免罪金牌。谁都承受过老板的威压,有些拒绝了老板的无理要求,有些只说不做,还有些却把老板的恶意奉为圣旨,成为恶虎身边的伥鬼。

  这些恶意被吞下后会如何?无脸男甘当小白鼠,得出了恐怖的结论。吞下的恶人越多,越容易变成恶魔。那么,甘愿奉行的恶意越多,也越容易变成恶魔。

  只是,身为有良知的人类,怎么会心甘情愿跪伏在别人的恶意之下,甚至踩着同胞的血肉而行?

  有良知的人,做到了坚守己心。哪怕不得不保持沉默,也愿在合适的时机伸出援手。那些没做到的,真的有良知吗?

  无脸男更像是一个工具人。在汤屋里的他,像一具躯壳,诉说着别人心里的愿望。他唯一不变的,是始终喜欢千寻。然而就这一点,也差点被打破了。喜欢千寻的无脸男竟然想吃掉她?想吃掉千寻的还是无脸男吗,还是被他吞下去的,对千寻怀有恶意的人?

  如果无脸男代表的是有良知的无知,那被他吞下的,就只能用没有良知来形容了。别被结局迷惑。当所有人都希望千寻离开时,这种最会见风使舵的人绝不会逆民意而为。只是当下一个人类出现时,他们又会重复同样的故事,再次释放恶意,将弱小者推向被宰食的深渊。

  这样的人可不少。说不曾遇见的,不是运气太好,就是身处高位视而不见。这样的人不是无脸男。没有良知的人顶着的多是一张假笑的脸,背后却藏着一把杀人的刀。无脸男可比他们纯粹多了。

  

  宝宝——被爱剥夺的自由

  汤婆婆的宝宝,出场总是哭闹,似乎他俩之间除了一个哄一个闹之外,再无其他交流。所以宝宝第一次开口说话,倒有点惊人。原来他也会说话,并不傻。

  只是他的话里,透出来的都是好恐怖的东西。似乎除了被困的那间屋,外面的世界充满了邪恶与病毒。小屋的外面有什么?汤婆婆出了小屋,就变成了邪恶的老板。她的手下,不少都在她的指使下做着坏事。若说邪恶,似乎这些就是邪恶。若说病毒,汤婆婆自己就是病毒。

  宝宝被钱婆婆变成小老鼠后,反倒可爱了很多。最有趣的一幕是小乌鸦叼着他飞累了,落在地上,他第一次迈出腿来,背着小乌鸦向前走。当小千发现,想把他放到肩上时,他却继续向前,无声表示,我要自己走。

  当汤婆婆再次见到宝宝,惊讶于他竟然能自己站起来了,真让人不知该哭该笑。汤婆婆显然是在意宝宝的,却因为她的爱,让宝宝被困在小屋里,连站起来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到。现实中的父母,又有多少在做着类似的事,以爱之名,束缚住了孩子的双腿,让他们丧失了站起来的力量。

  一个故事一场梦

  写完看了眼创作背景,大跌眼镜。不管初心如何,我想故事本身已经超越了最初的想法。有时候,人物和故事活了起来,讲述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讲的故事了。就当是这样的一场变化吧。

  始终觉得,《千与千寻》是一场梦。梦里有太多熟悉的东西,每一次重逢,看到的都不太一样。每个故事里都有世界的影子,就像被误认为是腐烂神的河神,被多少垃圾毁了真容,白龙更是失去了自己的家。我们如何对待环境,对待动物,都成了故事里的一段插曲。而人类的故事将走向何方,只能问我们的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梦绕边城

  我写我心,我书我意,我只做我自己。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