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影评

  以一个全新的,大众情理上可能无法接受的视角展开叙述。一部精彩绝伦的影目就此开篇。浑厚沉重的历史是绝没有任何光亮的色彩的,晃动模糊的黑白镜头似乎更能把人引到那残酷的修罗场上。那年的金陵城,日本人的铁蹄践踏,所有人性的劣根性一下子都在这里显露出来。杀戮者的天堂,无辜者的炼狱,都在那年的南京。与许多许多同类型电影不同的是,《南京南京》标新立异,竟借一个不甚起眼的日本士兵的眼来描摹这一出惨剧,战争下覆灭的人性,人性未完全泯灭者眼中的战争,全文多了些戏剧冲突和意外的思考空间。

  角川是一个普通的日本士兵,听上司指令抵达南京,他不是传统日军侵华影片的日本兵,他似乎还有一些人性的善良因子。误杀中国女学生后,他连连道歉,站也站不住;帮长官洗澡时,他眼中全是期盼想念,想念故乡的圆月与家中的母亲;第一次接触到日本慰安妇百合子时,他全是羞涩,他爱上了百合子,尽管战友不耻,他也觉得,娶这个女人做妻子是真的很幸福。看吧,似乎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坏人,可他没有杀人吗?当然不可能,人性的善恶交织,复杂错乱,才是导演想塑造的所有主线中的一条。是个坏人,又是个好人。实际上,在侵华过程中,像角川这样的士兵还有许多许多,矛盾而真实。期盼回到家乡,内心深处还存有温暖,但行为中又主观伤害了太多太多更无辜的人。看了很多的关于侵华抗日,南京屠杀的影视资料。这篇的确视角独特,虽然可能受限于表达的限制,导演的很多思想理念都没有得到完全表达,但绰约见到帘幕下风光时, 全貌似就在眼前。宏观的历史事件下,细节的表达也许会是隐秘的耐人寻味的线索。

  有更多的看客本能的排斥关于日本军人残存人性这一视角观点,更把陆川称为日本导演,极尽人格侮辱。对于导演生平观念经历我不予置评,单从影片表达来看,我私以为,该视角呈现的是更全面的人性。抛开这个线索不谈,《南京南京》的拍摄手法和观影感受都足够叫人拍手叫绝,模拟战地医生似的拍摄链条,似乎更真实有代入感。

  简单写了一点点,后续的思想感受太过错乱,一时竟写不出了。

  暂时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