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可能真的没有那么合适

  乍一看,这电影讲的不就是经典的相似or互补哪个更合适吗。其实不然。

  小麦和小绢真的那么合适吗?并不。其实一开始那节倒叙里的耳机理论已经直接给出答案了,看似同频的二人,只是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声道里。——“恋爱每个人只能拥有一个。”这是他们对那段失败感情的总结。

  相遇前的两人是高傲且孤独的,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另类小众。

  这里笑死,《肖》简直是戏盲反向过滤器,言必称《肖》已经成为所谓“电影爱好者”惯用行为相遇后居然发现两人的兴趣爱好和对事物的理解是那么的高度重合,甚至夸张到鞋子都是同款。是那种从对方身上获得的认同感让他们惺惺相惜,觉得对方就是所谓世另我,万里挑一的soulmate。而他们出于好感刻意或者无意的相互迎合,更加让自己相信了对方是合适的人。

  他们恋爱了,继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岁月静好无忧无虑。只是他们的相处,看上去更像搭伙过日子的两个好朋友。交流还是只停留在浅层的吃喝玩乐,或许玩伴这个词比恋人更适合形容两人的关系。

  可是这样温馨的画面也很能打动人呀但现实是残酷的,吃喝玩乐脱离不了经济基础,两人被迫先后步入社会。面对高压,他们只能用着同样的话宽慰对方:“他可能是很厉害,但他如果看了今村夏子的《野餐》,肯定毫无感觉。”这很他们,这就是当初相识时他们会说的话。这句话出现了两次,只是每一次听到的人都只会觉得对方幼稚而已。他们在这一方面前进的步伐也是不一致的。

  玄关前鞋子的变化,明暗色调的应用,很容易发现片中很多这样的隐喻和镜头语言况且退一步说,他们甚至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相似雷同,他们在定义两人是否相似的时候,观察的范围似乎有点窄了。报菜名似的说出几个两人都知道的书影音人,玩几个偶尔能被对方接住的梗,根本不能说明两人就是相似的,遑论合适。

  这点很快便得到了印证,工作后两人的世界得到了拓展,观察的范围得以扩大,原来两人对生活、工作、婚姻等方面的观点大相径庭。经历了一次一次的失望、不被理解,两人渐渐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两个人的寂寞累积到达了极限,就差按下分手键。

  可能有人会说他们在整个恋情里缺乏沟通,我觉得他们应该有尝试过,但以两人的脾气调性就算沟通估计就是各说各的坚持己见,最后转化为争吵。在小麦出差静冈的桥段里可见一斑,两人都在输出观点不愿倾听,沟通效率出奇的低。最后为了避免冲突他们宁可选择无奈的冷战,但心里都觉得自己是付出更多的,不被理解的一方。但很难说他们有什么错,两人可能就好像左右两个不同的声道被强行融成一首不协调的歌。

  抱她干嘛,愣着呀!虽然最后在餐厅里小绢差点就被小麦描绘的画面说服(面对喜欢的人画的大饼很难不心动吧),但是后面一对小情侣进来后的一波回忆杀,让她幡然醒悟:她想要的东西,那个过去的他们,那个小麦承诺维持的现状(flag),已经无了。功亏一篑的小麦也终于明白两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渐行渐远,再也回不去了。

  回头望去,满眼都是自己21岁的模样。这时他们也应该明白,自己并不特别,这样的邂逅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每一个角落所以真的是现实打败了两人的爱情吗,我觉得并不是。打败爱情的其实是两人的自私——小麦希望小绢跟着自己的计划走,而小绢则等待着小麦能给到她想要的爱情。他们其实都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却从未在意过对方想要的是什么。

  说白了男女主只是兴趣爱好相同,但实际上三观是不同的,这并不是真正的适合。他们只是爱对方身上自己的投射,归根结底其实是爱自己。所以后来一旦发现对方变的和自己想象中不一样,就不爱了。我甚至觉得两人都没能上升到爱情。爱情需要有人生共同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彼此包容、磨合、成长、陪伴,而不是仅仅把目光集中在对方身上。

  他们的恋爱就像没有根的花束一样,美丽而灿烂,开始即巅峰,其后便开始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不断发现彼此的不同,然后越来越失望,慢慢地枯萎衰败直至死亡。你说这电影是BE吗,不见得,至少对两人来说不是BE,他们保留了自己的那份坚持,没有降低标准,分开是两人最好的结局。

  分手的两人在房子里依然可以相处愉快,似乎又回到了当初恋爱刚开始那个状态,因为他们甩掉了恋人这层关系带来的包袱,又可以捡起原本就相近的兴趣爱好。说明这些事即使是朋友也能够很好的陪自己完成,根本不需要再加上一道恋人的枷锁,又一次反向证明了朋友比恋人更合适。

  这部《花束般的恋爱》让我联想到了《志明与春娇》,两部电影都不精彩,温吞水一样,但不妨碍都是好电影。只不过两者正好相反,前者明明看起来那么相同,最后却没有修成正果;后者明明有那么多不同,偏偏还是能走到一起。

  感情是否成功,有很多因素,同样感情也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可能就像派对一样终有结束的一天,但是相互成就、牺牲,共同进步的感情,一定会比只懂互相疯狂索取各种价值以满足自身需求这种内耗的感情维系的更久。

  看到这一幕绷不住的,心里面应该还有放不下的那个人吧当然我们倒也不必害怕去接受花束般的恋爱,不必害怕忘不掉花的名字,无论最终选择一起或是分离,都要勇敢地,坦率地,真诚地感谢对方留在你心中的那些关于恋爱的温暖幸福的点点滴滴。——“即使恋爱如花般短暂盛开,也要在绽放时尽情享受那种美丽。”

  我享受过,你呢?

  村花镇楼:

  总有人把你的憨劲当作可爱,也总有人懂你的奇奇怪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