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教角度再看《大佛普拉斯》
内有部分剧透。
本片中导演用黑白与彩色交替的摄影给我们讲了一个底层人士被阶级与规则无情碾压的故事。导演的旁白与黑白、彩色镜头的切换串联起了本片的节奏。关于权利、欲望、阶级等等,前面的各位朋友已探讨很多,这里不再以狗尾续貂。下面从我个人的观影感受谈一谈片中的宗教隐喻。
先说几个人和物:
1.释迦:是当地一种水果,同时也是佛祖的名字。释迦这个角色在本片中只有一句台词“逛一逛”,没有家庭、没有住所、没有职业,一个人独居在小镇的最高处(海防哨塔)。这个角色在我看来象征着真正的佛祖本身。因为佛看尘世就是从俯视的角度,冷静地观察,并不积极地参与或回应。佛在人间徘徊也就是“逛一逛”。
2.肚财:当地方言“肚脐眼”,同时也谐音“渡裁”。这个角色是释迦唯一的朋友,也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人。一方面是捡垃圾的社会底层,一方面是拥有梦幻飞碟卧室的内心浪漫的男子。这个角色在我看来象征着菩萨一类的“神使”角色,是佛与尘世的连接。
首先,肚财无父母,又是释迦的唯一朋友。其次,肚财是提议看行车记录仪的人,这其实是给凡人(菜埔)一个伸张正义的机会。因为从本片的角度看,司法机关中是有坚持正义的人存在的,如果当时没有选择沉默,可能启文的恶行会早早受到裁决。再次,肚财死后被白布盖住了脸,在最后“出殡”一场戏中,肚财唯一的照片也被打破,这再次影射了佛教流传的“菩萨无相”的说法。
3.佛像:在片中是人们功利心垒成的偶像,是金玉其外败絮(女尸)其中的肮脏傀儡。最后释迦和肚财都消失,而佛像发出诡异的鸣响,结合片中所有人对信仰的曲解——富人只想平安、穷人只想暴富的功利祈祷,我理解就是象征佛祖对人世的失望,对人性沦丧的无情叩问。
再看片中几个细节:
1.肚财的飞碟内部顶端,美女肖像粘成的图案明显带有教堂/寺庙穹顶画的意味。
2.“出殡”一场戏中,周围环境扬尘、干燥,但出殡路上积水很深,且释迦一直打着伞。不难看出有佛闵人间疾苦,俗人不知的意思。
3.启文的假发,戴上斯文败类,去掉凶相毕露,有妖魔现原形的感觉。
至于启文杀人前的朝拜、肚财菜埔两人蒋公庙里祭改等,也都是不同阶层的人在遇到事情后把宗教视做某种“救赎”的寄托。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