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看《花样神厨》而感

  美食让人心旷神怡,亲情令人温暖动,菜肴是做给家人吃的。有爱有家做出的美食才能色味俱佳。

  《花样厨神》一个有关厨神的故事,说的是美食的故事,其实也是人生的故事。电影在表现绚丽厨技的同时却在努力探寻美食背后的文化伦理意义。以祖孙三代的亲情为主线,以厨艺和梦想为载体,讲述了三代人对于厨艺的坚守,对于梦想的追求和对于亲情的守护,用喜剧的方式诠释了一个温情的故事,令人感动。

  什么样的菜肴算美食?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对于一位厨师来说,究竟是为谁来创造美食,又是什么样的动力驱使他来创造美食?

  在现代盛行的快餐饮食热潮冲击下,爷爷这家以传统技艺著称的老餐馆亏损严重,爷爷病重住院,餐馆危在旦夕,就在作为孙子的一晗一筹莫展的时候,新一届的“国际食神争霸赛”即将举行的消息让一晗看到新的希望。为了让餐馆运营下去,一晗毅然决定去上海参加厨神大赛,去争夺冠军奖金来拯救餐馆。

  从小就钻在爷爷的厨房的一晗,耳濡目染又极具天赋,所以他对于美食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

  一晗从“冒名”参赛,到一路过关斩将,竟然真的走上决赛舞台,他将面对他一直以来的偶像陈翰伟。回顾一晗的参赛历程,观众不难发现,真正能打动评委跟观众的美食并不一定是世间罕见的材料或者曾经多少荣耀加身的厨艺,而是有爱加持用用心烹饪,来自民间,所以他烹饪出的美食里,有他对每一道菜的热爱,更蕴含着每家每户厨房里都曾经散发的烟火味。从蛋卷到石锅拌饭再到用面条做的小笼包,似乎每一道菜都有着自己细微的思考和与众不同,这样即使是看上去平淡无奇的石锅拌饭都会让人身心愉悦,就算看上去文不对题的小笼包也让人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神奇。

  美食其实就是有关人生百味,我们中国人在吃饭做菜上面投入了很深的感情,所以每道菜里面都会有自己的故事。一晗是天才级别的厨师,他和爷爷,还有他爸爸之间也有感人的故事。与其说这是一次食神争霸,倒不如说是一场寻亲之旅。

  做菜的是人,那么是人就会有故事。

  总决赛舞台上最动容的场景应该是一晗单膝跪地为陈翰伟献上自己的烹饪佳作,而后阿浩从后台走出来,祖孙三代相拥而泣。厨艺的传承,亲情的回归,将整部影片的情绪推至最高点,或许这世间最美味的菜肴都带着家的味道。

  厨艺有传承,亲情又延续。

  《花样厨神》的最后挑战是父子之间的对决,然而,与其说是对决不如说是两人对亲情的共同回忆与和解。只有这浓浓亲情熬制的菜肴才能让双方回到最初的温暖之中,也才能化解祖孙三代人之间的误会与怨念。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真正的美食,往往只是一种熟悉的味道,来自家的味道,饱含着情感寄托的味道。而所谓的成功,则往往与这一点相互背离,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背井离乡,甚至远渡重洋,渐渐的忽略了家庭,忽略了亲情,而当多年之后,还能让我们再回忆起那久违情感的,也只能是一道熟悉的家常菜,和悔不当初的决定。幸好,在《花样厨神》里,这一切都得到了弥补,祖孙三代终于团聚,而成功也不再与团圆背道而驰。

  对于一个厨师来说,激励他走向职业厨师的原因可能有许多,但即使是厨师,最初的亲情记忆与传承也是弥足珍贵的。一晗做厨师的重要灵感或许就是小时候父亲做出的那道菜,因为那是最熟悉的父亲的味道。而对于翰伟来说,无论儿子在哪儿,他所做的最好的菜都是为儿子所留。

  来说一日三餐必不可缺,很多时候你的菜肴的品尝者只是你的亲人。

  如果菜肴里没有亲人的温暖,没有爱的余香,那么再好的菜也只拥有它的食材特性。很多时候我们对一道菜的最初记忆可能跟身边的亲人有关,或者是母亲勤劳的背影,或者是父亲高大的身躯,或者是其他亲人的外观。喜欢一道菜并不仅是因为菜本身,这些一层层的记忆重叠起来就成为我们的亲情与文化,

  电影作为一种思想的载体,为我们的生活平白注入了很多希望。

  好电影,如宝藏。它给你的力量和启示能让你取之不尽。

  配图源于网络和观影截图,感谢原图!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