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药神,他们才是

  很多人说,《我不是药神》让观众看到了国产电影的希望。

  撇开现实题材和人文意义,撇开致命的病和救命的药,《我不是药神》更是一场精妙绝伦的群像戏。

  戏里的每一个角色都真实饱满,鲜活得让人感动又难过。

  连一个配角老奶奶,都能用一句“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让所有人泪目。

  再到周一围饰演的警察,王砚辉饰演的药商,无一不有血有肉,掷地有声。

  而最让人反复回味的,莫过于药神天团里五个形色各异又极富代表性的角色。

  吕受益

  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

  在我眼中,吕受益的角色是整部戏的戏眼。

  药神天团的局因他“等药救命”而起,有“客源”的思慧和会英语的刘牧师由他找来,黄毛也是从他手里抢走了药。

  我们跟着他的视角,看他的病痛,看他穿刺、化疗,看他清创的时候鬼哭狼嚎;

  我们看他因病困顿的生活,看他的妻儿,看他说“他(儿子)要是早点结婚,说不定我能当爷爷的哦”时,眼里亮晶晶闪着希望的光;

  另一面,我们也通过他,看着他眼里的药神天团。

  看着这个天团楼起楼塌,看着他们因为钱和命聚在一起,最终又以各种姿势散在风里。

  吕受益是整部电影里最悲情的角色,但他又是最信仰“希望”的一个。

  当一个高大的青年轻易被病痛击垮,当他所有的希冀都只化为轻飘飘两个字:活着。

  银幕前的观众心有戚戚:我们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最终,儿子的一声“爸爸”没能留住吕受益,但他想活下去的念头改变了程勇,改变了药神天团,改变了无数病友的命运。

  就像戏外的王传君。

  作为一个下定决心告别过去的演员,他不知道自己能走到哪一步,但迈出的每一步,他都坚定而认真。

  就像演员兼好友金世佳告诉他的那样,他在守护自己真正在乎的人和作为“人”的底线。

  我知道,我们心疼“吃个橘子吧”的吕受益,也喜欢蜕变的王传君。

  刘思慧

  我从远方赶来,赴你一面之约

  作为药神天团里唯一的女性角色,刘思慧身上聚集了太多矛盾和冲突。

  她是单亲妈妈,会无微不至照顾生病的女儿;她又是钢管舞女神,一个动作撩遍所有宾客。

  母爱光辉和女性魅力都由她诠释。

  她心思细腻,是药神天团的大管家和“贤内助”;她气场全开,抡起椅子干架的气势震慑众人。

  内敛和豪放在她这里完美融洽。

  她生性要强,为母却柔,看到酒吧经理为钱大跳钢管舞的时候,声嘶力竭喊着“脱脱脱”,脸上有笑,眼里有泪。

  思慧的角色,让我们看到什么叫“你是我柔软的牵挂,坚硬的铠甲”。

  母亲的身份能让一个弱女子只身从东北到上海,辛苦赚钱的同时维护与女儿同病相怜的人的沟通;

  母亲的身份也能让一个个性要强的女人忍受异样的眼光,放弃芭蕾转向更赚钱的钢管舞。

  就像戏外的谭卓。

  她为了十几秒钢管舞镜头苦练一个月,直练到浑身是伤,直练到脚踝软骨粉碎性骨折。

  只因于她而言,演员这份职业值得认真对待,值得这一切付出。

  我知道,我们敬佩“单亲妈妈”刘思慧,也喜欢坚韧的谭卓。

  黄毛(彭浩)

  惊鸿一般短暂,像夏花一样绚烂

  黄毛,或者叫他彭浩,是《我不是药神》里我最喜欢的角色。

  他年轻冲动,少言寡语,一副与这世界誓死对抗的劲头,又因为死亡的逼近而暮气沉沉。

  他讲义气,会把抢来的药分给病友,会在思慧被为难时立刻握紧啤酒瓶,会在刘牧师挨揍时第一个跳出来。

  他因为生病离家出走,又把一家人的合照带在身边,用年轻人特有的别扭和执拗表达对亲情的眷恋。

  他怀揣赤诚之心对待每一个人,对他好的,他百倍千倍还回去。

  甚至拼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他融不进喧闹繁华的都市,他只是因为生病而从深山离家出走的青年。

  上天给予他困境和苦难,但他心中真诚的善和爱从未被夺去。

  他也犯错,也犯傻,但就像程勇说的:

  “他才20岁,他就想活命他有什么罪?”

  就像戏外的章宇。

  36岁的演员来演20岁不服输的黄毛,章宇说:“第一件事儿是要把眼神弄得很干净。”

  要像20岁的人,但不能幼稚,得是20岁面临生死的那种复杂的眼神。

  电影上映,我们知道他做到了。

  除了眼神,还有口音。

  正片里,黄毛的台词一共不到160个字。

  但他在每一个字里,努力灌注进贵州方言。

  因为导演告诉他,黄毛是贵州人。

  图源微博@晓章现实世界里,章宇就像黄毛一样,艮,爱较劲,不服输,永远不跟这世界和解。

  但我知道,我们喜欢“不服输”的黄毛,也喜欢爱较劲的章宇。

  刘牧师

  这是一个多美丽又遗憾的世界

  刘牧师几乎承包了全片所有的笑点,但看完电影我们知道,他是电影里“希望”的化身。

  没有药的时候,他带领无助的病友忠于信仰,寻求心灵的庇护。

  有药了,他不惜违背信仰,做些“主”不允许的事情,成为能真正救病友的人。

  药神天团的散伙饭上,他不解、伤心,还是对程勇说“愿主保佑你”,他是真的希望每个人都好好的。

  那句“God bless you”,是刘牧师,也是这部电影对观众、对生命最大的敬意。

  就像戏外的杨新鸣。

  他已经61岁,演技精湛,演一部戏换一张脸,是毫无疑问的戏骨。

  接到这个角色之前,他不会说一句英语,也从未接触过宗教,连牧师祷告时的手势都不知道。

  图源微博@演员杨新鸣

  但他对表演最大的敬意,就是努力做到最好。

  我知道,我们尊敬“愿主保佑你”的刘牧师,也喜欢一把年纪磕磕绊绊学英语的杨新鸣。

  程勇

  也不知在黑暗中究竟沉睡了多久

  毫无疑问,程勇是药神天团的灵魂。

  他是团中唯一一个与白血病没有直接关系的人,既不是患者,也不是家属。

  也因此,他是最像观众视角的人。

  一开始,他是混混沌沌的中年loser,妻子因家暴离婚,还要带走孩子,父亲重病卧床需要照顾。

  而他经营一家没人光顾的保健品店,穷到连房租都付不起。

  他觉得白血病人与他无关,把他们扯在一起的,仅仅只有金钱而已。

  而随着他与天团其他人关系的日渐紧密,他从“救世主”的角色转变为朋友、知己,甚至亲人。

  支撑他完成从loser到英雄的转变的,说到底,其实是“人之常情”,是“恻隐之心”。

  就像戏外的徐峥。

  作为老牌戏骨,作为票房保障,徐峥其实什么片子都能拍,什么角色都能演。

  但他对《我不是药神》,从剧本开始就灌注了无数心血。

  甚至在“程勇”这个角色的塑造过程里,突破了自己演不了哭戏的瓶颈。

  电影里的每一场哭戏,徐峥都哭到眼泪鼻涕横流。

  甚至关了机器,天团其他成员上前一一拥抱他,然后大家一起抱成团哭。

  即使脱离角色作为旁观者,他们仍然被角色的故事感动。

  这也是为何,《我不是药神》的群像刻画会被反复提起,反复赞扬。

  因为看过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里的人,缺一不可。

  他们各自都代表着一种视角,也传递着一种情感。

  图源微博@福禄寿喜吉祥茶,感谢画出我们心中最好的结局而在故事之外,他们也真实的存在着。

  《我不是药神》值得一刷再刷的原因,是故事里的他们,唤起了我们久违的,生而为人的善良。

  就像罗大佑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说的:

  一直以来,有关“人性”的表达都不容易,或是太过严肃,或是表达了但又不容易接受。近些年来,我们总会在残酷的社会事件下面看到这样一条评论:人间不值得。

  那么《我不是药神》结尾,程勇说的那番话,大概就是要让我们知道:

  这人间,值得。

  图源微博@青颜谷,多希望这一幕能出现在电影里,作为黄毛最好的结局

  电影上映当天,文牧野在微博上说:“逆境挡不住生的渴望,黑暗遮不掉善的光芒。药来了。”

  这群出色的演员,是麻木已久的演艺圈的良药。

  这部电影,是麻木已久的我们的良药。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侵权立删。原载于“万达电影生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