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奇旅》:珍惜活着的每一个瞬间

  爵士音乐家乔伊的表演事业始终不见起色,只能在学校里担任音乐老师维持生计。某天,乔伊获得跟知名爵乐女伶桃乐丝.威廉斯合作的机会,乔伊以为人生即将否极泰来,怎料灾祸随即发生,夺走他的性命。心有不甘的乔伊,亟欲逃离灵界重返人间。由于管理灵魂的杰瑞们(宇宙量子总和)误认乔伊为灵魂导师,派他帮助编号22 号的灵魂找到生命火花,唯有找到火花的灵体,才能取得投胎转世的通行证。22 号极度厌世,接受过多位知名成功人士的帮助,却都无法找到火花,决定永世留在天堂耍废度日。乔伊跟22 号达成协议,他帮22 号找到火花,取得重生通行证,由乔伊代替22 号重返人间。

  Pete Docter (《头脑特工队》、《飞屋环游记》、《怪兽电力公司》导演)和Kemp Powers 联合执导的心灵奇旅》是皮克斯自《头脑特工队》后,个人最爱的一部作品。它的配乐迷人,Jon Batiste、Trent Reznor 和Atticus Ross 谱写的爵士乐章,有着率性饱满的生命力;它的动画技术、人物造型、场景设计、色彩运用等,都令人耳目一新,赞叹不已。

  《心灵奇旅》的剧情走向维持皮克斯一贯公式,「又是」一部:公路电影。观众多能猜到剧情发展不外乎乔伊和22 号一起结伴同行,途中碰到许多状况,最后解开各自的心结等。但《心灵奇旅》也「再一次」展现皮克斯如何在既定的公式里,提出令人惊喜的观点。

  「小朋友会懂这部片吗?」这大概是我看《心灵奇旅》时,脑袋时不时会蹦出来的问句。《心灵奇旅》的叙事轻松,很多段落会让我忍不住呵呵笑出来,但它探讨的议题却不轻松。影片讲中年焦虑,乔伊的表演事业老是欠缺临门一脚,母亲又对他逐渐失去信心,不断劝导(施压)乔伊不要做白日梦,要能够脚踏实地(aka 实际一点)的生活。乔伊当然懂母亲的担忧,也对自己的选择有所疑虑。

  如果无法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为何还要执着于音乐梦?《心灵奇旅》表示,社会普遍以成就高低来评断人的一生,就连在灵魂世界,22 号的历届灵魂导师也是生前「事业有成之人」。某方面来说,《心灵奇旅》其实是奇幻版的《阳光普照》,整个世界就是陈以文饰演的父亲角色缩影,只存在对成功的想像,不容许失败。而乔伊和22 号则是巫建和饰演的阿和一角翻版,受制于群体对追求成功的偏执而活得辛苦与不快乐,不断否认自身价值,最终被负面情绪绑架,成为逃避现实的「迷失灵魂」。

  怎样才叫做活着?伟大的成就?赚进大笔的财富?拥有令人欣羡的职位与财产?或者,地铁的音乐、美味的食物、湛蓝的天空、飘落的树叶等,即是我们来到人世间走一遭的最好礼物?乔伊在桃乐丝的演奏会结束后,失落地表示自己一直梦想这一天的到来(站上表演舞台并获得众人的掌声),但当这天真的到来时,他的心情并不如预期中的兴奋。桃乐丝跟乔伊说了个故事,关于一只小鱼游到老鱼身旁说想要去海洋,老鱼说:「你已经在海洋啰。」小鱼回答:「这只是水,我要的是海洋。」桃乐丝的小故事适切地点出乔伊的盲点。

  乔伊幼时陪父亲看了一场确立他人生志向的爵士演奏会后,就「已经」活在音乐之中:担任音乐老师、逢人推荐音乐之美、透过音乐表述心情(乔伊的创作曲)。只是在乔伊的成长过程中,受到群体思想的影响,拼命追求音乐之外的附加价值(名声与财富),忘记音乐(本质)曾经带给他的快乐。《心灵奇旅》最让人感慨的设计,是乔伊在与22 号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变成自己的母亲,变成他所畏惧的「大人/社会制式的标准」。我们为何会变成自己小时候讨厌的大人?或许是妥协,也或许是在耳濡目染下认定(接受)只能用相同的标准「教育」(打压)下一代,督促年轻人符合群体的要求。

  《心灵奇旅》片中,22 号跟着乔伊一起前往人间走一遭,22 号被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所感动,他说:「也许看天空或是走路就是我的火花。」乔伊回说:「你这不是火花,你这叫做日常生活。」乔伊的回应既是否定22 号内心激起的偌大情感,也是遗忘所有创作的源头都是生命中每个或欢乐或悲伤的大小事件,所累积而成的。乔伊要求22 号的「火花」必须志向远大、必须是一种生存技能,但「火花」既非人生的志向或目标,亦非生存技能,火花是年幼乔伊爱上音乐的瞬间、是22号吃到美食而感到满足的瞬间、是乔伊的友人不小心被泰瑞传送到灵界走一遭的瞬间火花代表的是热情、感伤、惊慌等情感,是让人们感受到「活着」的每一个片刻。

  看着乔伊和22 号的这段对话,我回忆起一件年轻时的往事。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喜欢抬头看天空、看云朵、看月亮、看星星,觉得这些事物很美很动人。直到有次朋友以开玩笑的方式模仿我的「举动」,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或许不被认同,进而因为害羞与不好意思,刻意减少在他人面前看天空、看云朵、看月亮、看星星的习惯。朋友的玩笑或许没有太大的恶意,却深深地影响了我。我一方面反省自己太过于介意他人的看法(我们谁不是呢?),一方面却也意识到「评论、意见、建言」对人的可能影响力,一些简单的话语(反应),很可能会改变他人的初衷。人与人的互动与相处,怎能不小心与谨慎呢?

  「你会怎么过你的人生?」杰瑞。「我不确定,但我会尽情享受每一刻。」乔伊。

  《心灵奇旅》的角色鲜明趣味,除了乔伊和22 号外,配角也有惊喜。灵界里的杰瑞们是一群制式化的管理员,有一套遵循的SOP 流程,碰到特殊案例时会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杰瑞们就像是公司体制里的老员工,有些僵化,不懂变通,需要一些新活水的刺激。至于口音迷死人的泰瑞( 配音是《神鬼嚎野人》的Rachel House 耶! ),负责统计(控制)每日该有多少灵魂投胎。泰瑞在职场上大概就是追求完美、一丝不苟、择善固执的员工吧。话说,泰瑞会让我想起黄信尧导演的《同学麦娜丝》片中,郑人硕饰演的电风一角,能力太强,很容易遭到嫉妒与排挤啊。

  此外,《心灵奇旅》有些段落的篇幅不长,却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例如附在乔伊身上的22 号到理发厅剪发,22 号跟理发师聊得开心,理发师对他说:「很开心能跟你聊聊爵士以外的事。」点出乔伊有时太过于沉溺于自己的兴趣中,忘了如何与人「交往」(只在乎自己的需求,没有倾听过他人的声音)。或者片中的「迷失灵魂」,意指过于钻牛角尖在某个点上,最终失去与现实联系的灵体。想来,「迷失灵魂」可以是忧郁症的隐喻(掉入情绪的黑洞中无法抽身),也可以是如《黑天鹅》、《爆裂鼓手》、《致命魔术》等片的主角,忘我(偏执)地追求某些事物,最终陷入疯狂,迷失自我。

  最后,贴心提醒影迷朋友们,观赏《心灵奇旅》时千万别迟到(也别早退喔,片尾有个角色会出来「赶人」,哈哈),开场的《挖洞兔》短片叙述挖洞兔想要帮自己建造一间地底房子,然而他看到邻居们搭建的地洞屋一个比一个舒适且热闹,不免感到害羞与自卑,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设计图。直到一场灾难来袭才让挖洞兔对外寻求帮助,并发现友谊的重要性,也让挖洞兔学会放下戒心,接纳他人到自己的生命中。群体的观感、友谊的可贵、个人心境的成长皮克斯选择的短片往往都能跟正片相呼应,《挖洞兔》其实就是短版的《心灵奇旅》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