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万物生长的句子

  1、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

  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 《史记·秦始皇本纪》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4、阳春白日风在香 。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5、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 晋 乐府古辞《盂珠》

  6、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8、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9、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10、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

  12、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4、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阳》

  1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16、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17、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8、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 唐 李白《古风》

  19、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20、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 唐 刘昚虚《阙题》

  21、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22、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 唐 刘昚虚《阙题》

  23、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24、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唐 杜甫《春运》

  25、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6、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 唐 杜甫《曲江对雨》

  26、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 唐 杜甫《腊日》

  27、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 唐 杜甫《远怀舍弟颖观等》

  28、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29、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 唐 杜甫《清明二首》

  30、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唐 杜甫《可叹》

  3,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

  4,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唐 卢照邻《长安古意》

  5,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秦策三》

  6,花不常好,月不常圆.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明 于谦

  7,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复何所无。——唐杜甫

  8,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列子·说符》

  9,人不能够同时踏入同一条河!

  10,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晋·葛洪《神仙传·麻姑》

  11,一切都在流动着,一切都在变化着,每一个事物都包含着自己消灭的萌芽。——普列汉诺夫:《亨利克·易卜生》

  12,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光临。——亚里士多德

  13,生长与变化是一切生命的法则。——富·罗斯福:《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演说》

  14,变化就是在同一事物中存在的彼此相互对立的那些决定的连接关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15,今日之我非昔日之我,亦非明日之我。——约·霍姆:《道格拉斯》

  16,这个世界是一个很平衡的世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你会发现,所谓的善和恶只不过是两种变化的律动。——柴静

  17,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之外。——吕公著

  应该说我是丝毫不曾接触过所谓“痞子文学”的,所以对于这个其他人荐作“半痞子文学”的《万物生长》,我心里是没有期待的,换句话说,搁在平常,绝不会先于手头千页以上的内外科去阅读的。

  但是由于作者冯唐不管怎么说还算是我的大师兄,又由于同为志愿者的师姐在从马甸桥步行至建德门地铁站的途中向我大肆吹捧了这本书的写实和幽默,当然最主要是由于她们因为我压根儿没有听说过这本书而放肆地嘲笑了我一番,我决定,在这个不需要早睡的夜晚,读一读这部本名唤作《万物生长靠日》的《万物生长》。 在中国,出版个书连题目都不好取乖戾了,不然我看到其本相肯定能在三秒钟内给这本书定个基调,就不用在最初的一个小时内用不断喝水来压制我的不耐烦了。

  必须承认的是,冯唐人家是大师兄,土生土长的堂堂五百年帝都奇男子,生长的年代又恰好夹在两段敏感之间,不管其家里如他说的怎么穷,至少念的是当年可比清华北大还要红火的协和医大,还向西取过经,这一系列经历不管是谁来讲肯定都是有滋有味的。 但是也许换一个人,就不能如冯唐一般摄人心魄了。

  插一句,我是基本上把《万物生长》看做了冯唐对他自己十五六岁到二十三四岁这段青葱岁月的一次回锅的,只不过爱情是主料,协和医大和那一群诡异的人名字不过是花椒大料罢了。 我得说我是很讨厌北京人的京片子的,因为这种腔调和用语往往让人觉得在他们眼里“整个北京都是他们自家的”。

  一种天生的优越感赋予他们在言语和情绪上的居高临下,是外地人所难以理解和认同的。 尤其是常常碰到向我炫耀北京历史悠久的人,我总是喜欢耐心听完然后跟他说老子是西安来的你们连挖个老山汉墓都动用中央台搞得屁颠屁颠的,有时间你们还是携家带口上我们那里看看兵马俑、乾陵什么的吧。

  无意挑拨和指责,单纯的就事论事。 不过,也要承认,京片子这种极端口语化的表达形式是很容易让读者觉得真实和亲切的——如果是构想的东西难以葆有这么随意干脆和直截了当的风格的。

  所以,前一个小时的阅读,我被京片子烦恼着,但是也傻呵呵地笑了。 不过,从爱情登场开始,气氛就倏地严肃了。

  甚至时常灰蒙蒙的。 而且由于我个人经历与书中内容的相似性,读来心中不免有些怅然若失了。

  作为一个外来人,我是必然没有冯唐那样的从容和胆识的。 所以,他在北大和协和做过的事情,虽然我也都做过,但是程度上都要打个折扣。

  至于感受上有没有便宜,我就说不清了。 我没有跟“前女友”在槐树下数槐花的花瓣,但是我也在石舫、一体、校景亭和未名湖边花费了无数个本应该用来对付清华比北大还要复杂的理工科课程的夜晚去陪伴一个与书中那个“前女友”毫无相似之处的女生。

  好像我们完全与书中的角色对调一样。 其实也不是完全,我还是被甩了的,只不过是北大男生而已。

  所以,看着冯唐恨不得一口气码七千字不打标点符号的那种醉醺醺的文字模式和明晃晃的排比时,我就会想起自己当年拿左手在三星的x108上按出的那长达600字的短信。 好像除了感情,其他喝酒吃肉、为考试抓狂以及在宿舍里扯淡这些事情,就没什么大的区别了。

  无非我比较能坚定的装sb,酒喝得少罢了。 书中那些关于性爱的描写、彼时的对话、避孕的计较还有男女在分手时分剑拔弩张而又步步紧逼的叫板,都是很深入人心的东西,不知道没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是不是也能有深刻的认同感。

  总之,就像万物生长一样,看这本书,也会让你把自己那么七八年的生长过程自己回忆一下,或许还能总结出什么道道儿来也说不定。 大家所背负的责任和使命,在精神上所经历的苦痛和蜕变,在身体上所经历的考验和欲求,还有在情感上经历的喜悦和挫败,都是那么的实在,但是不真切,感受得到却言语不出,就好像九号院的玉兰,你只能觉得漂亮,一拍照一描述就失了颜色了,特别是你还想拉一堆人去看,往往花都谢了。

  所以,对于冯唐能够把这些玉兰写得栩栩如生,尽管笔调沾着点灰尘,枝叶也不怎么修剪,大不咧咧的往那里一杵,我还是心存感动和感激的。 那样的恣意也只能属于青春了。

  同学们总说我有着精英意识,我想在追求真理上也许我是有的。但是在凡夫俗子的欲求上,我肯定是坚定地和冯唐这类人站在一起的,其实,他欣赏孔丘的韦编三绝,书得一手董其昌的好字,要比我那半瓶子的柳公权要精英多了。

  只不过,大家都是会籍着学医来看透生死美女白骨,籍着长大来参破人生罢了。 不过,人头一地,却再也没听说过;也许是老师换了结实的玻璃缸吧。

  本来是看了小说中的一句话想拿了做题目的,但是因为我连续看了4个多小时把《万物生长》读完,我已经有些恍惚了,忘却了。 所以,干脆没有题目算了。

  谨以此文纪念我前四年的大学生活并向半痞子的冯唐师兄表示一丁点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