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声之形》观后感

  校园霸凌是最近几年比较火的题材,但<声之形>不同的地方是他没有从受害者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反而是从施暴者的角度对校园暴力进行反抗和反对。

  影片的男主角是一个施暴者,对新来的听力有问题的同学非常不友好,故意把他的助听器在课堂故意学,他讲话等等,但在最严重的一次七零过后,老师找上了他,但所有跟他一起欺负人的同学都把责任推在了他的身上,渐渐的他变成了被大家孤立欺负的人,在变成了被欺凌者时,男主角开始对自己曾经的欺凌行为进行救赎。

  影片虽然是在讲述校园暴力的故事,但是对于校园暴力的描述并没有刻画很多,相反地用了很多的笔触句描写友情,和好等一系列的事情。这是我对于这个电影并不是很喜欢的地方,有一种避重就轻的感觉,在真正的世界里有几个人能做到电影中硝子那样,对于把自己欺负成那样的一群人,还是可以笑着说出来:是我的错,也许是动画的缘故,这样一个完美的人设看起来并不会过于奇怪,假如是真人电影的话恐怕不会有这么多人喜欢这样的性格。

  男主由施暴者变为被施暴者的情节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男主会想要去赎罪的原因之一,他没有像硝子那样的性格,他选择的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再跟别人交流,每个人童年所发生的事情都会影响一个人性格的变化,相比于平常孩子,被校园暴力的孩子,更容易在精神上出现无法挽回的伤害。

  日本的动漫许多都是大团圆的结局,连这个也不例外,虽然这样的结局,我并不是很喜欢,却一定也是赚到了许多人的眼泪。声之形的剧情还是有很多的可取之处,无论是男主对硝子的救赎还是硝子自身的善良,至少跟他们有着相同经历的人可以得到一点慰藉,虽然是男主最后救了硝子,但是硝子本身的善良也同样将男主从自己封闭的世界中拯救了出来。

  这部影片评价会两极化严重的原因,我认为有两个,一是霸凌者是否值得被原谅,二是被霸凌者真的能不计前嫌的霸凌者做朋友吗?这是两个不可逃避的点,每个观看者的心理和成长经历不同,会让每个人对此事的看法有很大的出入,但这也与导演对于故事渲染有关,对于男主和那些霸凌者的转变太过突然,导致观众一下子接受不了也很正常。

  电影有可取之处,但可能受于篇幅限制很多人物性格的转变太过于突兀,让人不能一下子接受,这也让这部电影的缺点变得很明显。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