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天气之子》

  看完电影,可以说,《天气之子》“本来”会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新海诚如视频所说,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东京,阴暗的现实生活与理想的都市繁华形成冲突,少年的天真执着与社会的冷漠利益格格不入,炽烈的纯洁情感与复杂的社会关系的脱节,一改往常男主生存条件无忧的背景(即从单单的精神上的不满足,到生理心理双重的矛盾上来),展现了在生活中的挣扎,没有一个点不是可以震撼到人的东西。但可能是因为“搏二兔,不得一兔”的原因吧,《天气之子》太想把这一切刨开来,揉碎了,渗到观众内心里去,把一个故事升格为一个哲学命题,但要展现的何其多?能给你展现的又有多少?那么造成的结果,从想表达的深刻问题的解析看,《天气之子》只是把问题通过画面展现出来,中间既不深究原因,亦很难说紧扣结果,加以动画中必须的对情感的渲染而做的夸张处理导致的失真感,《天气之子》不能说是严肃向的作品,仅以我个人愚见,即其不在于真的想让你深究,而其实是借由严肃的命题造成更大的压迫感,激起观者的反抗的情绪以便于更好的代入故事,说到底它还是想要讲故事。那用一部商业动画电影审视它如何呢,令人尴尬的是《天气之子》是真的想要和你讲一讲道理,诸如内心与现实啊,大爱与小爱啊,情感与责任啊......这么做导致了,它又不是发自本源的想要达成使观众接纳的目的。单以电影论,它很难列入带有人生启迪的“名著”,又很难挤入广受欢迎的“畅销书”。但总体上,凭借基本的故事框架以及优秀的画面配乐,已然是一部及格作甚至可以说是优秀作。附一点以稍微佐证个人的陋见(含剧情):

  一,关于阳莱的“神隐”

  电影提供的条件

  1.作品在刚开时的占卜师处就对此进行了铺垫,明确指出了过多使用放晴的能力会付出使自身消失的代价。

  2.男主参与了采访,并负责撰文与录音,即他本身是{明确}知道内容的。

  3.社会上绝大部分人是不将晴女传说作为真实的。

  4.由女主掩饰透明化躯体可知女主知道使用能力的代价。

  男主行为

  1.得知女主能力后鼓励其商业化

  2.得知女主付出代价后,决定选择女主而放弃使天气变晴。

  3.男主与警察对抗,救出女主。

  那么设计这个情节的目的无非是创造矛盾,使情节跌宕起伏,发生冲突,刺激感官。但信息与行为,行为与主旨发生了摩擦,即在既想讲道理又想讲故事的情况下没有兼顾好。首先社会上绝大多数人不认同,知道晴女的传说,那么关于大爱上的道德束缚几乎没有施加与男女主身上,即回答分歧中的一部分“女主凭什么牺牲?”这毫无毛病,因为女主根本本来就不用牺牲,本没有一种社会的客观力与强制力去胁迫女主,牺牲不牺牲完全是男女主两人间甚至是女主一人的抉择,回归的结果也就显得必然——男主不愿失去女主,选择结束,尘埃落定。那么这种矛盾能给人极大的震撼吗,依我来看,完全没有,留去之间之相隔念头罢了,如做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决定一样。那么把它改为有社会强迫怎么样,这又与它讲故事的初衷相悖,开篇就描绘了一个真实的阴暗的东京,你现在弄个设定,说人们都接受了晴女的存在,那太不符常理了,太给人违和感了,这么一改,我前面的种种生活的心酸与苦楚的基调怎么保持,我那种少年少女不被大多数成年人重视,懒得去理解的情况如何自圆?这就造成了表达“孤岛感”与大小爱的艰难抉择的不匹配。如此表达的话,那么导致女主消失的原因,就变为了男主一手造成的,完全是男主自身的幼稚与冲动,欠考虑酿成的恶果,《肖申克的救赎》中的逃脱之所以令人震撼在于主角是无罪的啊,要是主角本身就要负担责任,恐怕人人巴不得快把他捉拿归案吧。《天气之子》就犯了这个毛病,男主的行为的确的错的啊,这部作品没有完美的原因,我想,不是在于最后的结果出了问题,而是过程出了问题,一条直线,让他弯曲起来形成优美的图案是享受,落笔增加了余韵,但让它无规则的涂鸦,甚至倒着走,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不是一种享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