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電影裡的含“蓉”量為何越來越高?

  

  《獨行月球》海報

  

  《漫長的告白》海報

  

  《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

  近日,第35屆金雞獎紅毯暨金雞獎閉幕式在廈門舉行,頒獎典禮上,各項榮譽一一揭曉。本屆金雞獎成都出品的影片斬獲了兩項大獎:辛柏青憑借《漫長的告白》中“立春”一角獲得第35屆金雞獎最佳男配角。此外,《漫長的告白》還獲得了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不隻《漫長的告白》,近年來,不少票房大賣的院線電影中的含“蓉”量越來越高,充分體現出成都影視繁榮向好的創作氛圍,成都影視行業更是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金雞獎上成都元素豐富

  好的作品離不開團隊的力量

  《漫長的告白》導演張律在獲獎后接受採訪時激動地說,“前面辛柏青得了最佳男配角獎,對於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這個獎我是真沒想到,能夠得獎感到特別高興,這是對整個團隊的肯定。”記者了解到,該片是由峨影集團第一出品,成都青春海秀出品和獨家宣發,由張律執導,耐安監制,倪妮、張魯一、辛柏青領銜出演,於今年暑期檔上映的愛情片。講述了阿川(倪妮飾)和立冬(張魯一)之間橫跨20多年的羈絆,通過抽絲剝繭的講述揭開了一段如水波般蕩漾涌動的愛情故事。

  作為暑期檔內“不吃香”的愛情片,《漫長的告白》的出現無疑對觀眾和市場來說都是一個驚喜,它更是被貼上了“久違的愛情片”的標簽。盡管影片中沒有蕩氣回腸的愛情,但作品中情感的真實細膩和細水長流豐富和拓展了國產愛情電影的內涵和外延。此前,《漫長的告白》來成都做分享會時,張律直言,“愛情片要真實、誠摯地去拍,不能為了迎合市場和觀眾,盲目地拍。不論是什麼題材的創作,創作者對生活的感受一定是要真實的,通過作品表達出來的情感才會是真摯的。”在張律的電影中,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語言,展現出了他多元、自洽的創作姿態,而他也對成都的多元包容表示十分欣賞,“在成都,你能聽到各種語言、各種口音,但從不會覺得突兀,這是體現出這座城市包容的地方,同時也為電影創作提供了很好的養分。”

  一部好的電影,除了導演、主創團隊的努力和付出,也離不開背后出品方的力量。提起與《漫長的告白》的合作緣起,出品方相關負責人透露,首先是基於對電影市場規律的把握和對張律導演既往作品的認可。“雙方合作完成一部兼具藝術水准與創作誠意的作品,更像是水到渠成的美麗相逢。”

  除了《漫長的告白》捧回兩座“金雞”,本屆金雞獎還有著其他不少的成都元素。成都造電影《黑帳篷》,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由峨眉電影集團聯合出品的《鄧小平小道》,獲得最佳編劇、最佳女配角兩項提名。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年僅9歲的成都女孩楊恩又,憑借在電影《人生大事》中的出色發揮,獲得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提名,成為一朵備受關注的“小花”。

  電影市場涌現“成都力量”

  成都是影視創作的一片沃土

  不隻今年金雞獎上成都元素豐富,記者發現,近年來,不少票房大賣的院線電影中,含“蓉”量越來越高。例如,由四川導演楊宇執導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超過50"元票房獲得2019年內地票房冠軍、內地影視動畫片票房冠軍﹔今年熱映的《獨行月球》,參與特效制作的團隊是來自成都的企業﹔《流浪地球》等大片的音樂制作,出自成都音樂人阿鯤之手……

  據成都市委宣傳部文藝處(電影處)統計數據,2021年,全市經備案公示電視劇17部,較2020年增長54.5%﹔電影劇本備案公示78部,較2020年增長18%,取得公映許可証10部。

  影視創作的繁榮向好除了好的創作氛圍,離不開相關配套政策的大力幫扶。2021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四川省重大文藝項目扶持和精品獎勵辦法(試行)》,明確提出對全省重大文藝項目進行扶持和精品項目進行獎勵,電影電視也是其中重要類別之一。在2021年度四川省重大文藝項目扶持和精品獎勵申報評選中,全劇均在成都拍攝制作的電視劇《緊急公關》被納入文藝精品獎勵項目。

  除了全程取景於成都的電視劇《緊急公關》,2018年的電影《前任3》、2019年上映的大片《中國機長》、2020年在成都拍攝的《我的姐姐》,以及2021年在四川多地取景的《斷·橋》……越來越多影視作品選擇在成都取景拍攝。“四川本身有拍電影的非常得天獨厚的人文和地貌條件,再加上它城市深厚的歷史底蘊,這些都是非常能呈現出影像質感的。”《斷·橋》的導演方勵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成都城市建設的日益完善和成都城市地標的不斷更新,以及川西自然人文風光的獨特優勢對創作者的吸引力,這些都是來成都拍攝的影視數量不斷增多的原因。

  此次金雞獎“成都造”影片《漫長的告白》斬獲兩項大獎,這樣的好成績不僅在成都影史上屬首次,也極大地激勵著成都影視行業再接再厲創佳作、創新績。成都青春海秀總經理李路表示,將會繼續講好中國故事、成都故事。“接下來,我們會陸續啟動多個電視劇、電影項目,更多地融入巴蜀元素以及成都本土文化。讓更多獨具魅力的地方特色和‘成都元素’能夠通過我們高質量的影視劇項目展現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觀眾面前。”

  有贊有彈

  如何制造更多電影大片

  技術、故事、風味

  是成都電影三要素

  四川文藝評論(成都大學)基地副主任、成都大學影視與動畫學院副教授苟強詩認為,近年來,成都影視行業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但值得注意的是,“四川造”電影多是“中小成本”,缺乏“大片”品質。雖然一個城市的經濟體量並不與“城市造”電影成正比,但它卻為“城市造”大片提供了良好產業環境與基礎。目前,成都影視產業雖有進步,但更應提質升位。

  電影既是經濟產業又是視覺藝術。成都電影如何從“中小成本”走向成都大片?他認為,有三點值得注意:首先,要掌握高精尖視聽技術,創新視聽媒介語言。創新媒介技術是實現電影創新的重要手段。高精尖的技術美學實踐能更好服務於人的感官接受與觀影體驗,提升電影作為想象力消費帶來的藝術快感。

  其次,深挖巴蜀文明講傳承,創新成都故事新講法。巴蜀文明、天府文化是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成都大片不僅是資本投入大,更應追求文化內涵的深度與故事精神的厚度,巴蜀文化的電影化得天獨厚。

  再者,精調麻辣鮮香成都味,創新藝術元素新表達。藝術的地方風味是一個城市彰顯其文化獨特性的重要表征。技術是器,故事是料,味道是魂。成都大片的烹飪手法也就是電影元素表達,它一定是“老成都”與“國際蓉”的雙向調制,是一場共同體藝術的精妙烹飪。“技術、故事、風味構成了一個有機藝術體的三元素,我們都生活其中。電影的成都智造與成都風味,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期待早日迎來更多體現成都審美的電影大片。”苟強詩說。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盧星宇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