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太危险”两度被冬奥会取消的项目 我们拿了奖牌!

  

  它是“贴地飞行”的“冰上俯冲机”

  它是被称为“勇敢者游戏”的极限项目,

  它的时速最高可达140公里,

  它是冬奥会上最惊心动魄的比赛之一,

  它在冬奥会上经历了取消、回归、再取消、再回归的过程,

  这个项目就是钢架雪车。

  钢架雪车在1928年瑞士圣莫里茨第二届冬奥会上成为比赛项目,但由于危险性很大,直到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才成为固定比赛项目。

  钢架雪车在国外有超过一百年的发展历史,2015年中国钢架雪车队成立,中国钢架雪车这几年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渐强的过程。

  北京冬奥会男子钢架雪车比赛中,中国选手闫文港创造历史夺得铜牌,这是中国钢架雪车选手首次登上奥运领奖台。

  

  那么这个两度被冬奥会取消的项目,究竟有多危险?让我们先从第一视角感受一下!

  

  钢架雪车运动员的头部距离冰面仅有5厘米,而身下的雪车时速最高可达140公里。钢架雪车是冬奥会上最惊心动魄的比赛之一,不到1分钟便可决出胜负。

  

  钢架雪车没有转向装置,运动员需要移动身体,改变重心或略微弯曲雪车板才能改变方向。起跑需要强大的冲刺能力和高超的技术,运动员以蹲姿准备紧抓钢架雪车加速冲出起跑区,在前30米内以最快的速度助跑,然后向前俯冲并俯卧在雪车上。

  

  运动员进入滑行状态后,其加速度取决于重力、风阻以及冰面与雪车钢刃间的摩擦,身体控制至关重要。因此,运动员在不需要通过身体来操纵雪车时,要尽可能地保持静止和放松。运动员需要向雪车的适当位置施力时,可以通过肩膀和膝盖做出细微调整。

  钢架雪车比赛中弯道对体力的要求最高,运动员通过弯道时时速可达135公里,承受高达5倍的重力,重力作用会将弯道上的雪车尽可能往高处推,但推得过高会造成动能损失,所以运动员必须努力控制雪车将其压低利用转弯时的动量,以最佳角度出弯滑进下了一个弯道,对抗重力会对颈部肌肉形成压迫,比赛对运动员的心理也是巨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必须在高速状态下做出瞬间决定。

  

  每条钢架雪车赛道都有一条理论上的完美线路,滑进滑出每个弯道都有一个最佳角度。运动员都以此为目标,但事实上很难实现。

  北京冬奥会的钢架雪车比赛是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进行,赛道全长1975米,蜿蜒曲折设计了16个弯道,这条赛道被称作“雪游龙”,是世界上第17条经过国际雪车联合会认证的符合冬奥会比赛标准的赛道。

  

  “雪游龙”还设计了一个360度回旋造型的弯道,这个造型在全世界所有赛道中是首次呈现,这属于我们中国的骄傲,也会给比赛选手带来极致的体验。由于赛道不同,钢架雪车项目并没有世界纪录取而代之的是赛道纪录。

  

  而在2015年中国钢架雪车队成立之初,中国并没有雪车赛道,中国钢架雪车队是从零开始的。起跑训练是在体育场的跑道上,滑行训练是在没有冰的赛道上。中国第一届全国钢架雪车锦标赛,也是在国外举行的,属于钢架雪车的中国速度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起步的。

  

  首次参加冬奥会的中国选手闫文港创造了中国钢架雪车冬奥会最佳战绩!成立7年的中国钢架雪车队,从0到世界排名第13再到这枚珍贵的铜牌,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

  

  赛后,闫文港发文表示,感谢每一个为中国冰雪努力的人,“没有你们的努力,也不会有我放手一搏地为祖国而战”。

  来源:冬奥一点通、天下财经、健身动起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