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精致
从几个点发表一些零碎的看法
每次头脑一热,就少一个爸爸:这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台词出自姜文口中一句带过,不难推出这部电影不同年龄层的观众有不同的心得
蓝和青的区别:蓝——蓝天、天蓝、海蓝,青——青山、青楼、青天,出自
绣袈裟衣缘
作者:长屋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庄士敦——电影、电影、电影、从“吾”到“我”的转变似乎把一整个世纪的过程过程()浓缩到一场战争。电影在人类文化的演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今,充斥外来价值观的新媒体又是一把双刃剑。
Una furtiva lagrima 出自 Donizetti的歌剧 L'elisir d'amore 第二幕:纪念逝去的帕瓦罗蒂
李天然美国爸爸的死:借刀杀人,先杀美国人的现代价值观
拿筷子了结了持刀忍者:文化自信
信鸽和炖鸽子的对比:古代信息传输方式()如今人类生计问题:自然与人的关系
民国的时代背景:乱世出英雄、爸爸的频繁出现:逻辑混乱
()运输工具的出现和改良。车尾标是克莱斯勒,引擎盖是美洲豹:隐喻现代英美中日的关系
巧红:支持李天然复仇,成功,天性解放
至于蓝青峰和朱潜龙的关系……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看
参考:
的影评
影片一开始朱潜龙和根本一郎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师傅家走,朱潜龙边走边说有高人给他改的名字,多年以后在蓝先生家里对着朱元璋画像认祖归宗那段呼应了影片开始,说明从朱潜龙年轻的时候,就结识了蓝及蓝阵营的人,受到他们的影响、支持,甚至是提携。背叛师门改姓,隐喻的是改换门庭,朱投靠了蓝及蓝阵营。
(这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祭拜明孝陵)
真正让朱潜龙有底气杀师傅的,并不是日本势力,那个时候日本的势力还没这么大,仔细看影片开始根本一郎的状态,憨楞傻,是跟班帮凶而不是谋主。从影片本身的叙事来看也是朱潜龙拉着根本一郎去杀师傅一家,看不出来是根本一郎逼着朱潜龙去杀师傅一家。
可能真正的原因是朱潜龙投靠了势力更大的帮会,而这股帮会势力干辛亥这件大事,有能力夺取全国政权。朱潜龙在与蓝青峰吃饺子的对话里也承认:你们确实有势力。朱潜龙弑傅只不过是递投名状罢了。影片里蓝青峰能控制所有北平人力车夫,这就是青帮的隐喻。漕运船工,上海码头工人都是帮会的群体基础,最弱势的群体往往最需要保护,这就是帮会的生存土壤。
只是朱潜龙比较投机,杀完师傅递交投名状,又把地卖给了日本人种鸦片。也是因为朱潜龙比较善于经营自己,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里,巧妙的利用帮会、日本及外国势力,脚踩几只船,一路做到北平市公安局长(隐喻攫取了军权),所以越来越多不受蓝及蓝阵营控制。
蓝青峰与朱潜龙关系密切
从吃饺子对话情节也可以看出,朱潜龙当年投名状交的不彻底、不地道,以至于很多年后还向蓝一再表示再让他帮着做一件事,意思这样过去的事就两不相欠了,也有重新借助蓝及蓝阵营势力的意思。如果单纯是改个姓,没有利益驱动,并不足让朱潜龙如此表示。
说到这里,朱潜龙是什么人应该很清楚了。传统门派大弟子,混迹江湖。蓝就是青,青就是蓝,蓝青峰,青帮大哥是也。朱脱离传统门派,改姓投靠了有势力的江湖帮会,再一变,然后逐步脱离帮会控制,与更有势力的日本人合作。是不是有点影射真实常凯申身世背景的意思…
那为什么朱潜龙要杀师傅递交投名状呢?首先看看师傅是个什么样的人,传统武林门派掌门、武林高手、大地主(占有大面积的庄园),这种人在中国历史上有个专有称谓:地方豪强。
你再看看师娘是个什么样的人,说的是什么语言?一个村妇打扮的模样,居然下意识知道北海道在日本,很反常。看对话的状态,师娘对日本非常熟悉,可能还在日本长期居住过,甚至可能就是日本人。师傅和师娘不能确定是不是“亲日派”,但肯定都是“知日派”。师傅师娘代表着中国传统势力与日本传统势力的一种合作,一种夫妇、主客平衡。
师傅这种传统地方豪强,又亲日,不正是蓝阵营夺取全国政权的障碍吗?是革命对象。朱潜龙杀师傅一家那一刻,蓝青峰和美国医生“恰好”开车路过。可以推断,策划灭门惨案的是蓝及蓝阵营。只是朱潜龙不好控制,又和日本人搅和在一起,恰好“撞见”李天然没死,所以就培养了“血海深仇”的李天然来制衡、威胁朱潜龙。或者本来就是培养李天然杀朱潜龙的,这样蓝及蓝阵营才能真正抹干净灭门惨案的瓜葛
为什么日本人不找别的山庄种鸦片?北平周边就这么一个山庄?很多问题经不住问,读者需要仔细思考。北京以北的大山庄,有么有种北洋奉系军阀的感觉。当年,可是奉系军阀控制北京的哦。国民党北伐至北京,奉系军阀退回东北,日本势力南下,两股势力在北京交汇,传统平衡被打破。
在蓝家吃饺子时蓝扯到小诸葛在南面、小西子在北面,两人又一起嘲讽老蒋,这些都在说明这些年来蓝阵营势力分化的七零八落了。面对快速膨胀崛起的日本势力(占领满洲国,扶持溥仪傀儡复辟),朱潜龙需要蓝,蓝也需要朱潜龙,朱是当局掌权者,蓝还有一定势力(朱也承认你们确实有势力),两者又有了合作基础。蓝提出杀根本一郎,朱潜龙推脱,实际是朱力图构筑一种新三角均势。
朱潜龙是绝对利己主义者,不管什么民族大义,百姓死活,还是老套路,在玩一把两边通吃,左右逢源。随着朱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想学溥仪登基称帝。而蓝想借力打力,通过杀根本一郎来迟滞日军进城,还是当年辛亥那一套老办法的复制:自己不出面背后做局,最后被人摘了桃子,以至于吃饺子时还不忘解释、嘲讽辛亥他们只开了一枪而已。
蓝阵营看似势力广布,资源充沛,信息丰富,但最大的问题是政策纲领比较模糊,他们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目标,只是充当一种政治维持会的状态。联盟松散,越来越无力,这也是他们当年革命不彻底的本质原因。这与后面李天然与巧红一体同心,目标明确坚决起来干(彻底复仇),形成两种纲领路线、组织形态上的鲜明比对。
李天然是生命力鲜活的革命力量,曾经迷茫、被骗、被利用、认了很多个父亲,最后遇到了巧红,在巧红的引导、教育、激励下人民觉醒,最终找回了勇气和使命感。外部侵略者根本一郎代表的日本军国势力是仇人,对内压迫的反革命势力朱潜龙更也是仇人,甚至仇恨朱潜龙更甚于根本一郎。
在懵懂的李天然眼里,都是师兄卖地给日本人种鸦片导致师傅一家被灭门,显然这个思维过于幼稚,但也投射出阶级矛盾是更深刻的。先杀根本,最后与朱潜龙决斗。是不是有点近代史,先打败日寇,再决战国民党的顺序,这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双重任务。
先杀根本,再战朱潜龙
分析到这,是不是觉得影片的高妙,影片借着卢沟桥事变前夕的历史背景,讲述了一个复仇故事,乍看起来黑白分明,民族气节,正邪不两立,热闹纷呈。实际上,复仇故事里蕴含着一个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构,通过各种角色特征“露出马脚”,影射出的那个时代背景下地方豪强、帮会势力、日本势力,各股势力之间纵横捭阖,他们之间关系往往不是那种非黑即白的状态,灰色状态更多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暧昧与疏离,拉拢与打压,利用与仇视,斗争与妥协应该是共存的。
影片最后卢沟桥事变,又回到历史背景叙事,叙事里藏着另一个叙事,嵌套结构。如果还是不理解,可以翻翻近现代史。影片当然还有其他平行结构嵌套展开,比如展现人的心灵治愈和人生成长,但近现代史的隐喻是主线。
那李天然的师傅是谁杀的?巧红用躲子弹唤醒了李天然的勇气和能力,同时也证明李天然的记忆可能出错了。很可能是李天然的记忆出错了。
因为李天然代表的热血的人民,他不是具体一个人,他的身上有几代人的影子,1840年以后,洗涮国耻和复仇是国人百年来的意识主题。外国侵略者是敌人,国内反动派也是敌人,师傅作为旧时代统治阶级代表,自然也是敌人。就像蓝在吃饺子的时候嘲讽,他们只放了一枪而已!推翻满清统治的当然是四万万人民。
另外一个纬度看,那个时代背景下各股势力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那种非黑即白的状态,灰色状态更多些,李天然当时年纪小(人民还未觉醒),肯定理解不了这种复杂的事情。
这是个不解之谜,真相永远也不知道,这就是历史。历史任人打扮,朱潜龙打扮一次,李天然杀了朱潜龙又打扮一次。但是历史会留下很多线索,任人品说。
最后,引用《顾准文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里面的一段话:【我还发现,甚至理想主义也可以归到经验主义里去。胡适的“少谈主义,多谈问题”可以归结为缺少理想主义,其实,也可以归结为,他回避当时历史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只敢搞枝节。而就他后来的参加“低调俱乐部”以及他发表过的一些对中国文化的主张来看,他是认为,可以让日本打进来,然后像同化满洲人那样同化他们。这只能说可耻!我们那时候起来干,那是目标弄准了(顺便说说,最近看一本西方的经济学文稿,西方的教授们,也有尖锐的支出,现在许多不发达国家需要的是内部革命,外援不足以解决他们的经济发展问题)。而且,历史经验也昭告我们,每当大革命时期,飘扬的气质是不可少的,所以,理想主义虽然不科学,它的出现,它起作用,却是科学的。最后还想说一点,真理是相对的。】
这就是我对影片的理解。
微信号:“星海观澜” / 13070178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