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指缝里刷了三遍,太刺激了!

  斯皮尔伯格大概没想到,

  《头号玩家》在韩国遭遇了滑铁卢。

  更想不到的是,

  竟然败在一部恐怖片手里。

  来了解一下这部恐怖片——《昆池岩》

  刷新韩国历届恐怖电影

  单日票房最高记录!

  被誉为“韩国近十年最恐怖的电影”。

  韩国门户网站Naver,《昆池岩》评分7.6。

  不少韩国网友疯狂打CALL。

  

  网上一度流行“爆米花雨”,来形容观看《昆池岩》的恐怖。

  真的有这么恐怖吗?

  御姐亲测认为,

  这是今年必须要看的一部恐怖片。

  当然如果你很少看恐怖片,

  相信我,

  这绝对不是一部恐怖片入门级别首选。

  如果你是那种可以边看《电锯惊魂》边吃烧饼的level,

  也请你绕道,

  因为影片前半部分的情节铺垫,会让你觉得不耐烦。

  So,如果以上两种都不是,

  咱们请一起继续。

  先来了解一下故事背景。

  2012年,CNN曾选出世界最毛骨悚然的七大场所,其中包括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游乐园、捷克人骨教堂、日本的青木原森林、西非巫术市场、墨西哥玩偶岛和日本端岛。

  以端岛为背景的电影就有很多部,包括《军舰岛》、《端岛计划》。

  而昆池岩精神病院,就排名榜首。

  昆池岩精神病院,原名南营神经精神医院。

  以前是监狱,许多囚犯死于此,后改为精神病院。

  改建后,不断出现患者离奇自杀事件。

  甚至出现了42名病人集体自杀的怪事。

  随后,院长也自杀了。

  1979年,昆池岩精神病院正式关闭,也就此荒废。

  于是成了寻求刺激的人的冒险场所。

  更成为诸多恐怖片导演的心头好。

  本着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故事发展原动力。

  《昆池岩》的主角们为了赚钱,临时招募组建的一行七个人,打算利用恐怖直播的方式,博得点击率,赚取广告费。

  所以电影采取伪纪录片的方式,从7个人的见面开始,全程通过跟拍摄像进行呈现。

  伪纪录片的好处在于能以四两拨千斤,

  成本小,效果好。

  貌似非专业的镜头和画面,更能增加观众的真实代入感。

  那些与观众生活紧密相关的行为习惯、生活环境、画面场景,更能触发观众产生细思极恐的心理效果。

  影片的前半段会让你觉得自己在看《Running Man》,

  7个人组织的team,在一家咖啡厅会合。

  自我介绍

  讨论此行的目的和重点

  互动以提升默契

  在前往昆池岩的路上玩游戏

  偷拍队友小解

  到达昆池岩后在周边安营扎寨

  吃东西

  相互调侃

  但是

  千万别被导演的障眼法所迷惑。

  前半部分有多欢脱,

  后半部分就有多凶险。

  当你逐渐放松下来的时候,

  真正的恐怖才刚刚开始。

  从伪纪录恐怖片鼻祖《女巫布莱尔》,再到《鬼影实录》《墓地邂逅》,还有韩国2016年上映的《一个人的捉迷藏》,《昆池岩》在形式上其实并不算新鲜。

  之所以能够取得夺目的票房成绩,《昆池岩》有其独特之处。

  主打“体验式直播” 抢占年轻人市场

  在“伪纪录片”形式上加入“直播”概念,是导演郑凡植跟自己孩子聊天时得到的启发。

  “有一次我儿子和我说‘听说《逃出绝命镇》很好看’, ‘谁说的?’, ‘脸书评论,听说后座的人把爆米花打翻了,朋友给我看了那个留言’, 但实际上他们对电影的内容一无所知,那时我就觉得他们和我们真的不一样了。”要想吸引年轻群体,你必须使用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

  首先在演员上大胆启用新人,而且颜值要过关。

  其次采用网络直播方式,更贴近年轻群体的话语表达方式。

  然后是在之前经典伪纪录片的基础之上,进行拍摄方式上的创新。

  “每个演员都有3个摄影机,一个拍摄自己的表情,另一个拍摄他们看到的东西,另一个手持相机。 6名演员,一共用了18个相机。 制作组的员工不用踏入拍摄场景,因为不论他们躲在哪个角落,都会被拍到。”最终观众看到的电影里的直播团队,装备齐全且现代。

  不仅有运动摄像机gopro,还有无人机进行航拍对画面进行补充。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画面足够清晰。

  为观众提供更多非常规的画面角度,前面的,背面的,侧面的;

  观众可以看到拍摄者的面部表情变化,仿佛自己就是那个亲身经历者,恐怖感从四面八方涌来,真正地实现体验式的感受。

  封闭空间的恐怖效果发挥到极致

  《昆池岩》中有一段封闭空间的场景,御姐认为其营造的恐怖效果之好,足以写进教科书。

  两名女队员因为在昆池岩遭遇袭击,决定放弃直播,返回营地。

  返回途中遭遇鬼打墙,转来转去发现自己还在原地。

  再继续转下去后,发现自己压根没离开精神病院的房间。

  紧接着女队员夏洛特发现了女队员智贤被鬼上身,慌不择路跌跌撞撞的发现了营地所在。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观众跟夏洛特一样感觉精疲力尽。

  以为返回营地就安全了,却发现所谓的营地,在手电筒的光柱照射下,竟然是一个巨大的密闭空间。

  演员的神情、呼吸声,仅有的手电筒光柱,可以吞噬一切的黑暗,即使不加任何额外的音效,都足以给带给观众压抑的恐怖感。

  更不要说,手电筒的光柱扫到了一个不明物体。

  不明物体赤身裸体,身上有一道巨大的伤痕,脸面看不清楚,以一种诡异的姿态站立着,离夏洛特不远又不近。

  手电筒光柱扫过去,观众感受到的是第一视角的主观镜头,顺其自然地就能把自己代入夏洛特这个角色里。

  光柱再慢慢地从不明物体身上移开,扫向周边发现旁边有一扇门。

  再扫回来,发现不明物体还站在那里,没有动弹。

  

  夏洛特开始缓慢移动,光柱随之慢慢移开,不明物体随着光柱变换了位置。

  夏洛特移到那扇门旁边,试图打开无果。

  光柱再移到不明物体身上。

  镜头给到夏洛特的面部表情,轻声喊着救命。

  这一系列镜头下来,足以让每一位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慢镜头逐渐累积起来的恐惧,此时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阈值,每位观众都屏住了呼吸。

  所以当不明物体扑过来的时候,甚至会让人产生一种一切都结束了的解脱感。

  恐惧心理的来源是未知,绝望心理的来源是对已知的无能为力。

  导演在密闭空间里营造出的已经和未知,让观影体验达到了极致。

  无处不在的政治隐喻

  《昆池岩》在韩国本土的评价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是因为其中暗含着与韩国政治相关的隐喻。

  直播团队进入昆池岩之后,看到散落着的一些资料。

  其中有精神病院院长与前任总统朴正熙(朴槿惠之父)的合照。

  还有朴正熙的题字。

  朴正熙在青瓦台亲自为精神病院长颁奖。(左侧那位女士像极了朴槿惠)

  

  精神病院的营业和关闭时间,恰好就是朴正熙在任的1961年—1979年。

  这些资料都说明,这家昆池岩精神病院与时任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同时资料显示精神病院对政治犯、间谍、凶犯教化也做出了贡献。

  其实可以大胆推测这家名为精神病院的场所,很可能是当时政府收押政治犯、间谍、凶犯的地方。

  精神病院对这些违背政府意志的人进行残忍的活体实验或者脑部改造。

  夏洛特最后遇到的不明物体,其实就是被改造的群体一员,他手上拿着的娃娃可以作证。

  他第一次出现在电影,是一个看起来头部包着纱布的正常人,接着出现在照片上表情就看着很狰狞、四肢扭曲。

  足以说明精神病院在干着灭绝人性、不为人知的勾当。

  精神病院院长一张打乒乓球的照片,也与朴槿惠的一张真实照片如出一辙。

  最后直播观众人数的数字停留在503,也是导演的精巧设置,503是韩国前总统朴槿惠入狱囚服的编号。

  导演用503作为影片的结尾,也映射朴正熙家族下的韩国统治已经真正的落幕了。朴正熙的独裁统治,朴槿惠的受贿渎职,对于韩国人民来说,其实都是无法磨灭的灾难和悲剧。

  在一部恐怖片里,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政治观点,这本身就体现了一位导演的野心和格局。

  今年可谓是恐怖片大年,像《昆池岩》这样级别的,还有好几部,5月18日国内即将上映的《寂静之地》,也在御姐的墙裂推荐之列。

  约个异性小伙伴一起去电影院吧,

  说不定能成就一段好姻缘呢?

  老规矩,微信加关注,后台回复电影名字,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