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祷落幕时 - 东野圭吾创作长篇小说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隐喻
小说中重复出现的十二座日本桥,直到浅居忠雄的身份被揭露后,这个感人的十二座桥的真正意义才浮上水面。自从三十多年前父女分别后,两人靠着书信维持的联系,每次忠雄寄信都是以女儿朋友的名义,写下爸爸的关心的问候。因为浅居博美是公众人物,为了不牵连女儿,两人约定了见面的日子,那就是在每个月的日本桥上,两人在远处相隔一笑,便擦肩而过。桥是一种隐喻性的存在,象征着父女两人因为诸多因素永远无法共同生活的残酷现实,只有在桥上匆匆一见,表达对彼此深沉的爱。
小说中的房间除了具有提供作案、破案场所的功能外,还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蕴。《祈祷落幕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房间的文字:"米色的墙纸褪色得厉害,长时间的日光照射己经让榻榻米泛出红褐色。房间正中央摆着一张可以折叠的小餐桌,墙边摆着一个小橱柜和一些收纳箱。竟然在这样狭小的房间里生活了十六年……",这是从警官加贺视角出发看到的多年没有联系的母亲百合子生前的房间布局。从简洁的文字中,读者感受到这里的房间不仅是客观物理存在的实体,而且代入了过去母亲的印记与现在儿子的唏嘘。作者对作品中私人空间的选择,既提供了封闭性,利于破案推理,又贴近生活,贴近寻常人。这种选择使读者从私人空间这个突破口得以窥见日本不同群体的生活状态,进一步展现作者营造的私人空间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意味。
人物
从越川睦夫之死以后,浅居忠雄实际上没有想伤害任何人,苟且于世己是对他过往所作所为的惩罚,唯一的希望就是女儿浅居博美有个能活在阳光下的人生。但后来出现的苗村诚三和押谷道子成了威胁女儿未来的定时炸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忠雄选择杀人灭口。小说中作者对个中人物形象的有关情节做了叙述,并没有阐述任何有关人物形象的评价。这与现实主义小说塑造人物形象不同,作家仅仅成为一个情节的传递者,至于对于人物形象的判断交给读者。作者给予读者独立的思考空间,让读者去评判其中最有争议的浅居忠雄这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