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背后的真相更悲壮!国军抗战民族丰碑!

  8.21日,笔者观看了电影《八佰》;个人认为是中国战争电影又一个高度。基本尊重大的历史事实,细节也相当严谨;没有出现“神剧”。

  笔者特找到余子道老师等主编《八一三淞沪抗战》,事件亲历者第88师第524团1营长杨瑞符《孤军奋斗四日记》,中国女子童军英雄杨惠敏《八百壮士与我》,第88师参谋长张柏亭《八一三淞记会战回忆》及谢晋元将军夫人凌维诚《怀念抗日英雄谢晋元》等权威史料。发现电影八佰仍存在一定错漏。遂决定结合电影情节,重写四行仓库八佰壮士;本文有严重剧透哦!建议大家去电影院观看。另外涉及到孙元良的史料,绝非洗白孙。以权威史料,纪念国民党中央军抗战英烈。如果我们这代人,都不能说清楚真实的八百壮士,我们谈什么勿忘历史,民族复兴!欢迎转载!请支持原创,转载注明史料来源:抗战史记

  一. 史料来源

  杨瑞符:《孤军奋斗四日记》1939年6月12—17日《合川大声报》

  张柏亭:《八一三淞沪会战回忆》,台湾《传记文学》第41卷第2期

  杨惠敏述,张力行证:《八百壮士与我》,中国台北博爱出版社1970年版

  凌维诚:《怀念抗日英雄谢晋元》,《上海文史》第4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注:谢晋元将军夫人

  谢继民:《关于谢晋元和八百壮士史实的几点说明》,《史林撷英》(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88辑)

  注:谢继民为谢晋元将军次子

  黄杰《淞沪会战及豫东作战日记 》《孙元良回忆录》,转《中华民国史事纪要》时间注1937年7-12月

  王叔明编:《抗战第一年》(上),《民国史料丛刊》第293册,大象出版社2009版

  欢迎转载!请支持原创,转载注明史料来源:抗战史记

  二.电影八佰中首次公开八大抗战

  真相1.正面战场国民党中央军是绝对的主心骨:电影开场浙江地方保安部一触即溃及齐家铭(李晨饰)等训斥收拢的逃兵,除羊拐(王千源饰)为中央军第36师外;其他均是地方部队,而仅羊拐有战斗力。这承认了国民党中央军战斗力强,作战意志坚定,牺牲最大,战果也最丰硕的事实。反观地方军部队,战斗力差,训练差,军纪散漫;遇敌一触即溃。但要注意的是欧豪饰端午所在为浙江地区保安团,不是俞济时将军的浙江省保安团。浙江省保安团第3,4,7团,整编成第58师,后与王耀武第51师合编为第74军。是日后威震抗日战争的王牌军。

  2.中央军参加1932年一二八抗战:电影撤离前洗澡场景,齐家铭提到朱胜忠(魏晨饰)背部烧伤时;称是一二八抗战时,中了枪榴弹所留下。这承认了国民党中央军第87师,第88师及中央教导总队改编为第5军,打着第19路军旗号参加上海抗战的事实。

  3.淞沪会战国民党中央军精锐打光:电影后期黄晓明饰的特派员劝谢晋元(杜淳饰)撤退,称中央军精锐打光;要留下种子,以后再战。这承认了中央军在淞沪会战中拼尽全力,牺牲巨大。绝非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军抗战不力;而是与日军差距太大。

  4.九一八事变是张学良下令,东北军一枪不放逃跑:电影中齐家铭怒斥姜武饰的东北军老铁。三十多万东北军一枪不放,丢了东三省。这承认了九一八事变是张学良下达不抵抗命令,东北军大溃逃;却长期让蒋介石背黑锅。

  5.淞沪会战前中德军事合作及国军隐忍备战:汉奸记者方兴文(辛柏青饰)卖给日军四行仓库守军情报时。日军大佐称第88师为德械师,由德国顾问训练;还称第88师为“闸北最可恨之敌”。这承认了中德军事合作及国军对日长达9年的隐忍备战(1928-1937年)。

  6.国军德械师是速成师,并不是真正德械师:从电影看四行仓库八佰壮士的武器装备,与真正的德械师差距较大;如几个国军官兵使用1个防毒面具,没有的只能脱裤撒尿。这符合历史事实,国军是德械速成师。无论是武器装备,武器数量,弹药,兵员训练,素质都与真正的德械师有很大差距。由于国力有限,时间紧迫。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军19支德械速成师。只有中央教导总队达标,其他都不是全德械。而且重武器,武器数量,弹药匮乏,均不如日军精锐部队。淞沪会战期间,损失巨大,经过多次补充;也大量杀伤日军。

  7.承认上海商会及青帮抗战:电影中出现了蓉姐(刘晓庆饰),杜月笙(姚安濂饰)送国旗及帮助四行仓库八佰壮士。这承认了上海商会及青帮,抗战功绩。遗憾的是,只演绎了杜月笙及青帮。将上海商会会长王晓籁,虞洽卿转移成蓉姐上。实际给八佰送物资,国旗及递送情报,是王晓籁,虞洽卿所领导的上海商会。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两人坚持“反共”。而杜月笙在抗战时期,给予八路军,新四军援助。国共内战时,中共上海地方组织曾劝说其留下;杜前往香港后,中共也曾派人劝说其返回大陆。杜曾表示考虑,但不久病逝。

  8.首次承认中国童子军抗战功绩:以往国人只知八路军青少年抗战队伍。鲜少提及国军组建的中国童子军。

  三.为政治外交,全民抗战信心,蒋介石下令第88师死守闸北一地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德械精锐第88师作为第9集团主攻部队。向虹口,杨树浦一线日军发动总攻击。但由于日军准备充分,防御坚固,又掌握海空火力绝对优势,且国军攻坚重武器不足。造成攻击一再受挫,伤亡惨重。8月底奉命转战闸北,与日军苦战两个之久;战至10月26日才向苏州河以南转移。日军称第88师为“闸北最可恨之敌”。电影八佰称,淞沪会战打了三个月,败了三个月。显然是错误的,笔者近期将发布淞沪会战最血腥一战——罗店战役。

  由于会战期间,日特及汉奸破坏,早在9月14日第88师就将司令部转移至苏州河边的福新面粉厂;对外宣称仍以观音堂为联络位置。最后才将师部转移至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四行仓库。为确保后方的安全,第88师动员闸北居民转移。驻地居民均配合军事行动,避入公共租界或逃往外地;这为四行仓库保卫战,获得租界民众支持打下良好基础。当国军从苏州河以北的江湾,闸北向沪西苏州河南岸转移时,《九国公约》签字国代表到达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希望《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能在11月初召开。为了使中国在会议上占据有利地位,也向世界展示中国抗战的决心和信心,在国际上造成有利于中国抗战的局面。蒋介石决心在上海市民保持最后一个阵地。

  为此,蒋介石下令朱绍良集团在苏州河南岸固守;另一方面命令顾祝同部署第88师孙元良部,留守闸北沪宁铁路车站至苏州河北岸一带阵地。对此,蒋介石在四行仓库保卫战第二天(10月28日),在苏州前线对师以上将领的谈话中,说的很清楚:“这次大场,江湾,闸北的部队,依照计划作有秩序的撤退。我为什么还要留八十八师五二四团一团人死守闸北,……一团人孤立死守,危急万分,……宁愿死守不退,这就是表示我们中华革命军人的精神,有了一个根据地,非得命,就该效死勿去,与敌人拼死到底,使各国人士知道我们中国军人已有为主义而战,为卫国而死的程度和精神,决不是区区倭寇的全部陆,海,空军所能威胁得了的。我们死守闸北一团人的这种精神的表现,就是以使贪得生厌,偷生伯死的倭寇为之丧胆。只要我们全国军人都有了这种为国家,为主义而牺牲的精神,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在一个命令之下同进退,共生死,必可永久的保持已有的光荣,夺得最后胜利,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复兴中华民族”。

  这说明蒋介石以第88师一部留守闸北四行仓库。就是政略的目的,即为了实施外交战略,又是为了增强和提升广大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意志。而并非出于军事战略战术要求,也不是为了“掩护主力西撤”。战后也证明,1营之兵所牵扯日军兵力不过1个联队;并未影响大局。

  时任四.兵力缩水,谢晋元主动请战

  1937年10月26日,孙元良接到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电话:“委员长想要第八十八师留在闸北,死守上海。你的意见怎样?”孙元良略加思索后回答:“我不同意……如果我们死1人,敌人也死1人,甚至我们死10人,敌人死1人,我就愿意留在闸北,死守上海。但可虑的是,我们孤立在这里,于激战之后,干部伤亡了,联络隔绝了,在组织解体,粮弹不继,混乱而无指挥的状态下,被敌军任意屠杀,那才不值,更不光荣啊!”孙元良又指第88师伤亡已颇重,并且经过5次补充(电影八佰真实演绎,而且补充上来的很多是新兵,地方部队;战斗力弱)。虽然新兵忠勇爱国,但训练时间短,缺乏各自为战的技能。

  为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意见,孙元良特派师参谋长张柏亭(电影中陪同何香凝)前往第三战区司令部前线指挥部向顾祝同当面汇报。在汇报中,顾祝同表明了留守闸北的重要性,还有国民政府试图在《九国公约》签字国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会议上,寻求国际支援;制止日军全面侵略的战略目的。张柏亭则称闸北地形平坦,不利阻击;而且第88师已补充了5次,老兵只占十分之二三,新兵未经过战阵,战斗力差,很多新兵连枪都没摸过,老兵有限;一旦分散配置带新兵,战斗力将进一步下降。

  顾祝同听后,同意张柏亭意见。张提议选拔一支精锐部队,至多一个团左右兵力,固守一二个据点。顾祝同遂同意了张的建议。这就是四行仓库保卫战方案最早的雏形。张伯亭返回向孙元良汇报时,孙考虑到是死战,又将1团改为1个加强营。但派哪支部队完成此项重任,孙元良拿不定主意。便立即召开团以上军官会议。

  会上,孙元良问谁愿意接受这一光荣任务。这时,第524团附(团长助理)谢晋元中校主动站出来:“我愿留下。”(不是台湾版八百壮士中由旅长朱赤建议)。孙元良立即同意,并下达了正式作战任务。同时将四行仓库内原师部一切器材物资全部移交给谢晋元。并以该团1营为基干,组成加强营仍用团的番号(对外称第524团,实为1个加强营)。全团编有1个重机枪连,3个步兵连,1个迫击炮排,满编制下总兵力为452人;据余子道老师核实名单,目前还只能确定420多人(故电影八佰用420多人,无问题)。

  谢晋元,字中民,1904年出生于广东梅州市蕉岭县同福乡,早年入广州中山大学预科。1925年,弃文从武,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于翌年毕业 后即参加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后,升任中尉连长,调入第19战役军蔡廷楷部。1934年9月,从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二期毕业后调入88师补充团倾向于少校营长。不久,该团由皖南移驻四川涪陵,升任中校团附。1936年,出任该师第262旅(旅长朱赤少将,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校参谋主任。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谢晋元临别前曾对妻子说:“半壁河山,日遭蚕食,亡国灭种之祸,发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孙无瞧类唉!”八一三抗战开始后,谢晋元率部在闸北北火车站一带坚守达75天之久。

  五.保卫战第一天,3次击退日军

  1937年10月26日晚23时,谢晋元正式受命率88师524团第1营进驻四行仓库,他先带领小分队进入仓库,营长杨瑞符少校于27日零时20分派人通知,令分散于北站附近的4个连前来集中。这时,88师主力已经西撤。日军先头部队已进窥宝山路,新民路一带,苏州河北侧遭日军炮击,火光冲天(电影八佰有真实演绎)。北站至恒丰路桥一带民房均被日军焚烧,大火蔓延数里。10月27日凌晨,杨瑞符先率第1连2个排和第2连开入四行仓库。至27日上午9时许,机枪连,第3连和第1连1排,进入仓库集中。

  谢晋元进入仓库前,就曾写信给孙元良:“在未达成任务前,决不轻易作牺牲,任务达成后,决作壮烈牺牲,以报国家。”是日上午9时许,4个连的部队全部集中,全营共有452人,轻机枪27挺,重机枪2挺,高平两用重机枪2挺;迫击炮数量尚无确切数据。四行仓库是金城,盐业,中南,大陆等4家银行信托部的物资集中地,位于西藏路西,乌镇路东,北枕国庆路,南沿光复路,濒临苏州河,全长120米,宽15米,是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坚固建筑,共有7层高达25米,易守难攻。

  第88师师部曾设在此处,为作长时间固守,贮备了较多粮食,水和弹药。此时,仓库西,北,东三面已被日军占领,苏州河南就是公共租界,成了上海抗战最后的孤阵。谢晋元召集全体官兵作了战前动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是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志气。现在我们四面被日军包围,这仓库就是我们的根据地,也可能是我们的坟墓,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就要同敌人拼到底!”为侦察敌情,谢晋元立刻派出排长尹求成率2个班于旱桥警戒,命令第1连占领右翼西藏路阵地;第3连占领左翼交通银行仓库阵地,第2连在中央担任四行仓库外围之守备。机关枪连除以两挺机枪布置在四行仓库楼顶上担任防空外,其余分配在1,3两连的重要位置上。

  1937年10月27日早上7时半,四行仓库保卫战第1天。谢团在旱桥警戒部队发现一支日军先头部队,由北火车站出动,由东向西搜索前进。在接近四行仓库时,谢晋元一声令下全团攻击。毙伤日军70多人(电影八佰中是诱敌入仓库伏击),日军立即摆开队形,组织进攻。国军官兵居高临下,击退敌人反攻。

  当天上午10时,日军再次发动进攻。因四行仓库大楼紧靠苏州河南岸公共租界,日军不敢使用大炮,只能用轻武器进攻;但面对四行仓库厚实的墙壁无可奈何。战至12时,日军停止进攻。下午,日军顺风点燃了仓库附近的民房,并在14时发动第三次猛攻。仓库外旱桥担任掩护的部队奉命退入仓库,尹求成排长率部且战且退,班长蒋敬不幸中弹倒地,他装死,当日军逼近时他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电影八佰中没有该英雄事迹)。

  尹排长率余部撤入仓库,但有1个班9名战士未能退回仓库,在战斗中全部壮烈殉国。日军主攻方向是仓库左翼三连防地,国军官兵奋起反击。石美豪连长面部中弹,血流满脸,仍浴血拼杀。日军70余人冲至仓库西南角,杨瑞符当即命令尹求成排长从楼顶向西南墙角猛投手榴弹和迫击炮弹,炸死日军7人,炸伤20余人,敌仓惶退走。电影中八佰报复屠杀日军战俘,史料无记载。但抗战时国军确实存在零星虐杀日军战俘情况;但无大规模屠杀记录,基本都是报复。

  当天晚上20时左右,租界内英国巡警送来一张法国记者写的纸条,纸条上给中文写了几条采访内容:“大楼中中国守军有多少人?战斗中伤亡情况如何?”谢晋元为壮声势,回纸条答道:“守军有800人;当天阵亡2人,伤4人。”(电影八佰中记者是披德国国旗进入仓库;也有说是杨惠敏进入仓库后,谢晋元答复;还有谢继民称,是谢晋元在进入仓库前,被路过的英国士兵问及,他答复)。

  四行仓库八佰壮士很快得到中外媒体的广泛报道。引起了全上海的轰动,一首八佰壮士之歌很快传播中国:“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你看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四方都是炮火 四方都是豺狼宁战死不退让 宁战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 飘荡飘荡 飘荡八百壮士一条心 十万强敌不能挡我们的行动伟烈 我们的气节豪壮同胞们起来 同胞们起来快快赶上战场 拿八百壮士做榜样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不会亡 不会亡 不会亡”

  六.再次击退日军两次进攻,上海掀起抗战热潮

  10月28日上午7时,日军飞机开始在四行仓库上空盘旋飞行,威胁侦察,企图投弹,但国军早在楼顶部署高射机关枪,敌机不敢低飞,无法轰炸攻击(电影八佰中10月29日升旗时;日军两架飞机扫射,后因英方抗议而逃跑)。8时,日军发动第四次进攻。为了节约子弹,谢晋元命令等敌人靠近大楼才开火。

  据史料记载,谢团长还亲自毙伤多名日兵。日军组织了数次敢死冲锋,均被国军官兵英勇击退。当天下午15时,日军利用细雨,隐蔽地布置了数门平射炮,对仓库西北角进行连续轰击;并发起第5次进攻。谢晋元指挥东面第1和2连,杨瑞符指挥西面第3连,分头阻击敌军。日军重机枪和平射炮无法击穿仓库厚达3米的墙体。战至17时,日军见天色已晚,被迫停止进攻。

  10月29日,日军以坦克为先导,大批步兵再次猛扑四行仓库。谢晋元再次下令,放敌迫近大楼时,再反攻;日军伤亡甚众。电影《八佰》最悲壮,最催泪场景就是陈树生带头自杀攻击日军爆破队;随后国军壮士奋勇跳下攻击。这段让笔者泪崩。笔者查证该史料来源于谢继民:《关于谢晋元和八百壮士史实的几点说明》,四行仓库纪念馆也有记载。但是笔者未从其他史料找到,也没有查到日军爆破队攻击的记载。

  这天上午10时,谢晋元设法给孙元良送去一封信,内容如下:“窃职以牺牲的决心,谨遵钧座意旨(指蒋介石),奋斗到底。在未完成达成任务前,决不轻率怠忽。成功成仁,计之熟矣。工事经三日夜加强,业经达到预定程度。任敌来攻,定不得逞。二十七日敌军再次进攻,结果,据了望哨报告,毙敌在八十人以上……”。国军官兵孤军血战四行仓库,在上海引发了极大的爱国热情 。每天在苏州河南岸租界内的一座座大楼顶,成千上万的民众集结在一起;挥动国旗,甚至帽子,围巾,向八佰壮士致敬。还有学校学生将黑板抬到楼顶,将日军行动集结地点,行动情况写在黑板上告知八佰壮士(电影八佰中,是写在纸板上或用喇叭传递)。

  七.四行仓库升国旗威震世界,杨惠敏送国旗真相

  其中上海第41号女童子军杨惠敏冒死送国旗壮举,更成为佳话。年仅22岁的杨惠敏为上海商会设立的上海童子军战地服务团团员。此时四行仓库四周,三面都飘扬着日本太阳旗,租界一面则挂着英国米字旗。上海商会与其他抗日团体商定,向四行仓库运送食品和其他物品,并且还特制一面大尺寸的国旗。

  10月28日下午,商会派出3辆卡车,满载物品准备送往四行仓库。临行时,会长王晓籁先生(对日经济战领袖,抗战初日本特务机关刺杀名单第3名,第1名为宋子文,第2名为杜月笙)决定把这面国旗交给童子军团长叶春年,叶率领杨惠敏等6名童子军团长随行(电影八佰是杨惠敏一人游过去)。当日17时半,这3辆卡车从宁波同乡会大楼,经河南路桥入北苏州路,向西抵达西藏路东面。他们匍匐前进,用绳索把物品拖过西藏路,置于四行仓库旁一间破房里。这时,夜幕已临,叶春年将国旗交给最瘦小的杨惠敏,她继续匍匐前进,爬到墙脚呼唤。当仓库内士兵闻声后,从窗口放下绳子,把她拉了进去,进入仓库大楼。由于送旗计划,事先已通过秘密电话联系。

  谢晋元,杨瑞符等官兵提前等候,杨惠敏一进大楼,脱下童子军制服,取出这面被汗水浸湿的国旗。谢晋元对杨惠敏说:“勇敢的同志,你送来的岂止是一面国旗,这是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坚毅精神啊!”。关于杨惠敏送旗现存多个版本。本文史料来源于杨惠敏述,张力行证:《八百壮士与我》,中国台北博爱出版社1970年版;谢继民(谢晋元将军次子):《关于谢晋元和八百壮士史实的几点说明》,《史林撷英》(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88辑)

  谢晋元立刻吩咐做好升旗准备,由于楼顶没有旗杆,士兵们就找来两根竹枝,接起来作为旗杆(电影八佰中的旗杆符合历史事实)。10月29日早晨6时许,在四行仓库上第88师官兵举行了极其简朴又悲壮的升旗仪式,响起了二声枪声。

  据营长杨瑞符日记记述:“国旗在敬礼的号音中高升在四行仓库的顶上。……飘舞在闸北的上空,顿使四行周围的许多太阳旗,黯然失色!……是日,隔河的中外人士,被我庄严火山带烂的中国旗所感动,有脱帽致敬的,有高呼中华民族万岁的,此情此景,更加使我们感到使命的重要。

  因此我屋顶的士兵,也向隔河的群众高呼‘中华民族万岁!万岁!万万岁!’以慰国人。”为了支援四行仓库八佰壮士,上海人民纷纷组织起来,赶制大饼,油条等食品购置了许多药品,趁着夜色,送到四行仓库。以致苏州南岸各马路口,支持的各种水果,糖果,食品,酒堆积如山。甚至在10月29日,北京路(今北京东路),白克路(今凤阳路),贵州路,牯岭路等各里弄市民,竟绝食一天,餐资全面购买食物,送给四行孤军。四行仓库八佰壮士迅速传遍全国,大量的慰问信,慰问电,慰问品从各地源源不断送来,表达全国人民崇敬之情。

  10月30日下午,有2艘日军汽艇沿苏州河由东向西朝西藏路桥开来。当停泊的苏州河船民发现日军行动时,立即自发用大量小木船,堵塞航道,致使日汽艇无法前进,后在租界当局军警的干涉下,被迫撤退。四行仓库八佰壮士,孤军血战四天四夜。击退日军6次围攻,毙伤敌200余人。在战斗中,谢晋元团伤亡37人。当然,由于四行仓库正处于租界边缘。日本害怕引发国际争端,未使用重武器。

  八.光荣撤退,遇日军伏击

  距离四行仓库数十米之外,苏州河西藏路南,矗立着一座巨大煤气筒。如果煤气筒被炸,租界内数万居民生命安全将受到威胁。四行仓库紧挨公共租界最繁华地带。美,英,法等西方列强,担心日军炮火波及租界。因此,租界当局向第三战区司令部要求谢晋元部撤离四行仓库,退入租界。承诺保证中国军人的人身安全。

  同时,出于对八佰壮士的崇敬与同情,驻上海各国使团也通过外交关系,正式提出照会,要求国民政府基于人道主义立场撤军。中国最高统帅部认为谢晋元团四天来的英勇表现和国内外反响,已经达到了预定的目的,根据“各方之请”,电告88师师部,命令孤军到11月1日凌晨2时主动撤退(绝非电影八佰黄晓明饰特派员称是政治戏,谢晋元是棋子。再打下去全军覆没,也不利于中国)。

  为了确保八佰壮士安全撤离,由第88师参谋长张柏亭和副师长冯圣法出面,与上海市长俞鸿钧,淞沪警备司令杨虎以及公共租界统一指挥外国驻军的英军司令斯摩莱等,于31日下午14时在法租界举行会谈,商定了撤离的程序及细节,对日军机枪阵地及探照灯的制止等问题。有关外交事项,由俞鸿钧全权负责。当天晚上21时,张柏亭通过秘密电话向谢晋元下达命令,定于今晚撤离。对此,谢晋元惊讶。他表示:“全体壮士早已立下遗嘱,相誓与四行最后阵地共存亡,但求死得有意义!但求死得其所!请参谋长报告师长,转请委员会成全我们!“张柏亭坚定回复:“你们成仁取义的决心固然十分钦佩,但这是最高统帅的命令,我是命令的传达者,军人应以服从为天职,打日本鬼子的机会非此一时,今后可能还有比奋守四行仓库更重要的使命,待你们去担当!如果你们违抗命令,那你们的勇敢和牺牲成为匹夫之勇而无意义了!”

  31日24时左右,谢晋元下令突围。冲过苏州河上的西芷路桥,进入公共租界。但日军在探照灯的照相下,用轻重机枪封锁通往租界的马路和桥面,谢晋元指挥壮士们动用所有轻重武器,将探照灯打灭,把敌人火力压下去,然后分批撤离,以最快的速度冲向租界。30分钟后,谢晋元才随最后一批壮士进入租界。遗憾的是,仍有5人殉国,24人受伤(电影八佰基本尊重历史,但谢晋元是最后一批撤退,不是第一批);故第524团第1营总伤亡达到66人。12月1日零时许,孤军官兵约400余人全部撤入公共租界。电影八佰中留下杂牌部队及伤兵阻击,笔者未查到相关资料;应是改编。

  九.历史公论

  战后,谢晋元就撤退原因向报界发表谈话:“我等困守闸北四行仓库凡四日夜,击退敌军六次进攻。弹药消耗不及十分之一,至于给养,虽坚守三年亦无绝粮之虞。我政府为维护世界和平,达成抗战神圣的,复兴中华民族,为千秋万世基业计,虽牺牲千万人之生命,亦无所悔恨!似此四百之我等孤军,实沧海之一粟耳,何惜牺牲!且我等已有充分之弹药与给养,准备重创敌人,作光荣的战死!‘藉租界的庇护以保生命’,我等绝未作此事。我等之撤退,系因第三者要求维护中立地区(公共租界)之安全,请求我政府之同意,而由我最高当局下令撤退。”

  战后,谢晋元晋升为上校团长;并授予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一面。遗憾的是,这是他最后一战。1941年4月24日,他在四行孤军营操场惨死在自己的部下刀下。行凶者是被汪伪76号特务收卖郝鼎诚等人(郝鼎诚外,其他人存在争议),年仅37岁。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少将。谢晋元将军惨死,不能掩盖八佰壮士壮举。特别是对全民抗战的激励,他们让全民族,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念,希望。